张潮之古籍保护文献二札*

2011-03-18 06:27:33龙江莉
图书馆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张潮浆糊装潢

龙江莉

(云南省民族古籍办公室,云南 昆明 650032)

张潮,生于顺治七年庚寅(1650),卒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后(1707),字山来,号心斋,又号三在道人,安徽歙县蒋国村人。清初著名的刻书家,著述等身,有《心斋杂俎》、《花影词》、《七疗》、《幽梦影》等著作20多种,辑录有《虞初新志》、《昭代丛书》、《檀几丛书》等大型丛书,在学术上享有盛誉。然后,作为一刻书家,张潮对古籍保护持有其特有的观点却被学界忽视。我们在整理张潮相关文献时,发现有张潮的古籍保护相关文二则,兹录并作考述如下。

1 张潮的《读书法跋》

先君尝言昔人谓: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我不望其能读,但望其能晒耳。不肖所藏书皆遭虫蚀,每一思及先训辄无以自容也。今读此益增予愧也。

按:此文为张潮为魏际端《读书法》所撰写的跋文。魏际端系清初著名的古文家,与其兄弟魏禧、魏礼合称“宁都三魏”;又与彭士望、魏禧、魏礼、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9人在清初避难宁都,居翠微峰,躬耕相食,论道讲学,提倡古文实学,世称“易堂9子”。其所著《读书法》是读者在读书时保护图书的方法的总结,从而要求“书贵齐整,不宜散乱”。如其云:

予见今阅书者,或手按而汗濡之,或爪伤而辟续之,或反捲而把持之,或尘埃而顿置之,又或批评谬妄,点次糊涂。夫读理学之书,则与圣人君子相对,观奇崛之迹,则与英雄豪杰为期。或清旷而遇高达之人或,或逍遥而见佛仙之传,或风流都雅,而寄美人韵士之篇,或经济文章,而著名公钜卿之笔。夫安得苟然而暴殄耶。予极伤之,本为俚语而饰以韵曰:

若欲翻书,勿以爪搯。若欲看书,勿以手压。搯则痕多,压则汗伤。不可摩擦,擦则模糊。不可捲折,折则痀瘘。不可乱点,不可任涂。识者所笑,马牛襟裙。书贵齐整,不宜散乱。部正行匀,秩然可玩。书贵齐修,不宜龌龊。洁净精良,人生一乐。即不常读,亦可尝翻。读之养心,翻者怡颜。书有廉隅,书有文饬。彼读书者,自宜爱惜。不读书者,亦宜惜书。虽无他智,即此非愚。予亦有书,百千万卷。不汗不尘,不折不捲。君欲读书,奉赠此法。予言或然,幸垂笑纳。[1]

张潮有感而发,为了防虫,要求藏书注意“晒”,并提出“晒”的重要性。防虫的方法颇多,古代曾用椒纸、演纸、碧纸、万年红纸、棒脑、冰片、芸香、灵香草、烟草等防治书虫,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还利用低温冷冻(-4℃以下)、高温(50℃-80℃)曝晒、辐射、绝氧、化学等方法。在科技不甚发达的古代,对于一般藏书者来说,“晒”书不失为较为可取的方法。

2 张潮的《装璜志小引》

书画之有装璜,犹美人之有妆饰也。美人虽姿态天然,苟终日粗服乱头,即风韵不减亦甚无谓,若使略施粉黛,轻点胭肢,裁雾榖以为裳,剪水绡而作袖,有不增妍益媚者乎?装璜之法盛于宣和,后此踵事增华,遍臻美善,甚有重修旧卷为值至数十金者。其所系岂浅尠哉?闻昔人有以旧迹去其跋,而付装璜家议价,已谐其人颇精,鉴赏曰:惜无名人题跋,若有之,斯其值益昂。是人因属以代访,设有可假借用者,不妨即以绩貂。越数旬,是人携原跋,语之曰:“吾近购此耳,似可用。其人久之乃悟,此即原跋,君盖去之,以绐我耳。若当日并此偕来,非若千金吾肯为君治之乎?由此观之,其权亦不轻矣。余闻其浆以陈为贵,有至数年者,吴中尚时有之浆。苟不陈悬堂中,必且如瓦藏诸槛,必且损于蠹。是装璜能为功亦能为罪矣。然余以为置之案头,为卷不若为册,册可随便繙阅,卷非自首至尾不可不识世之人河汉,余言否也?心斋张潮譔。[2]

按:张潮这篇文章是其编辑大型丛书《昭代丛书》时,收录明代周嘉胄《装璜志》时所作。装裱亦称“装璜”、“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裱工艺是伴随着我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周嘉胄著有《装璜志》,清代周二学著有《一角篇》,均是我国系统论述装裱的专门著作。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装裱工艺家周嘉胄在研究了江南地区的装潢工艺后,著成《装潢志》一书。在书中,作者首先认为装裱对于书画具有“名迹存亡”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提出装潢艺人应具备的4项标准,即: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装潢志》一书是作者对前人装潢技术的总结,也是作者对本人装潢实践的经验累积。书中有关装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今天的书画装裱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潮研究过《装璜志》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提出了新的古籍保护观念。首先,认为古籍修复“能为功亦能为罪”。虽然修复破损古籍是保护历史古籍完整流传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其是一项特殊的技艺,并非人人都能干好。修补得好,则整旧如旧,化腐朽为神奇。如果不懂修复专业知识,则可以说是对古籍的破坏,如《装璜志》云:“为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起,医不善则随而毙……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又云:“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惠虚和,心细如发。又须年力甫壮,过此则神用不给矣。”

其次,张潮认为修复古籍的“浆糊”要有讲究,即“以陈为贵”。对于浆糊的保存,一般要求陈悬堂中,如其云:“苟不陈悬堂中,必且如瓦藏诸槛,必且损于蠹。”显然,张潮提出浆糊“陈悬堂中”主要是为了防虫。

[1]王晫,张潮《.檀几丛书》余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415-416.

[2]张潮等辑《.昭代丛书甲集》卷四十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81.

猜你喜欢
张潮浆糊装潢
Plasma propagation in single-particle pack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joint effects of particle shape and discharge gap
老友“浆糊”
“计算机美学”在包装装潢构图中的应用探究
Numerical study on the modulation of THz wave propagation by collisional microplasma photonic crys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agation of partial discharge ultrasonic signals on a transformer wall based on Sagnac interference
Intestinal endometriosis:Diagnostic ambiguities and surgical outcomes
自制浆糊管
古籍修复装裱书画中浆糊的制作和使用
爱的连环画
三月三(2014年12期)2014-11-26 03:12:35
“装潢”还是“装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