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励和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180)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人们收集、利用信息的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于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要求不再是仅仅能够借阅文献,而是通过图书馆方便、迅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最新知识和信息。数字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将成为学术信息中心和教学资源的枢纽[1]。现代医院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从开始规划的时候,就应把数字资源的建设作为医学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充分考虑资源的专业性、丰富性和实用性;构建一个集文本、图形、图像、语音和多媒体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资源网络中心。该中心除了向读者提供中、外文电子期刊和图书的浏览,还应考虑引进专业的医学图谱库、视频库和试题库等资源,让读者在纯文字阅读之余,能利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医学资源,在临床技能的培训和进修上达到更好的效果。一个现代化的医院数字图书馆,只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是不足够的,还应引进国际先进的图书馆建设理念和技术手段。首先是对于引进的各类型资源的统一检索问题,系统平台必须能做到对全部资源进行跨库检索,统一调用,以方便读者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要运用数字图书馆先进的远程访问技术,让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把医院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没有围墙的医学文献信息中心。
数字化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智能检索、分析、处理。徐文伯于2000年3月8日在《光明日报》上题为《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意义重大》一文提出: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即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字安全管理范畴。准确地说,数字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可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2]。以数字图书馆内涵而言,认同最广泛的解释是:任何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获取、存储、存取、发布信息的图书馆称之为“数字图书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人类正进入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时代,它给医院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院图书馆必须在相应的信息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建立知识整序和传播的多功能服务体系,使医院图书馆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医院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需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图书馆推向自动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方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医学信息知识的普及,改变传统的医院图书馆管理模式和传统的服务方式,加强完善对现代医院图书馆的社会化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是医院图书馆的重点工作,也是信息时代现代化医院整体结构管理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就是医院现阶段迈向信息化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级医院能否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除了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热情的服务态度外,更重要的是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而过硬的医疗技术来源于对知识信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作为知识补给源的图书馆也要作出新的设计与定位。医院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满足读者对信息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医学信息资源。而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医院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了文献传递的强大平台,使医院的医务读者可以充分享受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所带来的便利。所以,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图书馆,可以使图书馆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而医院建立数字化图书馆正是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4.1.1 医院数字图书馆要依托医院原有的网络。医院的网络一般分内网和外网,科室的电脑一般在内网上,而图书馆的电脑、行政科室和科室主任的电脑一般在外网上[3]。为了保证内网的畅通和安全,内、外网一般是物理隔绝的。
4.1.2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一定要保证全院员工都能使用。在可能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做本地镜像数据库(如清华同方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医学图谱库等),在内、外网各装一套,既可保证全体员工能使用,又能保证网络安全。由于读者分别通过不同的网络访问不同的服务器,它还可以加快访问速度,减少内网带宽的占用。而需要上外网才能使用的数据库(如部分外文数据库和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情报服务系统),只安装在医院的外网,这样可以保证内网的数据安全。内网的读者如需查阅外网的资源,既可以到图书馆或能上外网的电脑查阅,也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远程访问服务系统,回家后通过互联网登录。
4.1.3 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由于医生没有太多时间查找和阅读资料,应该保证他们业余时间也能访问。包括在外出差的员工,只要能上网的地方,都能访问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通过引进一套数字图书馆远程访问系统,可以让全体员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访问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同时又能保护版权和防止资源的滥用。
序号 名称 数量 配置要求 备注1 电子期刊服务器 1台CPU XEON 2.0、内存1GB、硬盘500GB以上。2 电子图书服务器 1台CPU XEON 2.0、内存1GB、硬盘500GB以上。3外文电子期刊服务器1台CPU XEON 2.0、内存1GB、硬盘500GB以上。4 多媒体服务器 1台CPU XEON 2.0、内存2GB、硬盘1TB以上。5 电子阅览室PC 若干建议采用磁盘阵列服务器:CPU四核处理器2.3GHz内存6G(3×2GB)硬盘6T CPUP42.0、内存 512MB、硬盘200GB以上。
服务器:操作系统WIN2000/WIN2003,数据库SQL SERVER2003。
电子阅览室PC:操作系统WINDOWSXP/VISTA,OFFICE软件,杀毒软件。
数字图书馆远程访问服务系统(Remote Access Service for Digital Library,简称RasDL),用于进一步延伸图书馆服务空间,将现有局域网上基于Web的数字图书馆功能通过Internet网络拓展到每个所属的远程终端用户[4]。
一是使用范围的限制,用户只能在医院范围内使用。二是使用时间的矛盾,只有工作时间能用,在家休息时不能利用。三是电脑硬件和网络条件的限制,医生工作站没有足够的电脑或者工作站的电脑无法访问外网资源(外文数据库)。
近年来,图书馆界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将原先局限于图书馆楼宇内的信息资源服务扩展到了整个局域网。如何突破这个围墙限制,进一步延伸现有信息资源服务空间,加快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各图书馆开拓与创新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借助于宽带Internet通道(ADSL)来实现这种服务延伸,通过高新技术手段防范信息资源滥用,RasDL数字图书馆的远程服务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①真正的全天候数字图书馆;②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像在医院范围内一样使用电子资源;③为医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资源服务;④提高已购买电子资源(电子图书、期刊、医学图谱库、外文数据库等)的使用率。本系统是专门针对图书馆为多个零散用户提供远程接入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而开发的,具有图书馆信息服务行业的针对性、实用性,构建和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5]。
5.3.1 用户分组与资源绑定
可以将远程终端用户分组设置,不同组别的用户可以限定不同的信息管理资源访问权限。
5.3.2 与微软IE浏览器无缝集成
RasDL远程用户的访问功能无缝嵌入通用的微软IE浏览器。用户在IE浏览器工具栏一键实现远程数字图书馆自动连接,一键回到原先Internet访问。远程用户无需掌握任何特殊软件就可以访问所有IE浏览器能正常访问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
5.3.3 信息分流功能
同一IE浏览器窗口下,凡是访问院内的信息资源全部经由医院网络,其他的资源(如OPENSOURSE)则主要通过访问Internet。由此避免了医院网络对外出口的额外负担。
5.3.4 资源使用日志和统计
RasDL的远程用户日志详细到用户访问时间、当时所在IP地址、访问的每一个Web页面及其他信息流量等。RasDL以Web方式提供用户或时间分段等各种统计报表。
5.3.5 信息资源滥用预警
为确保管理人员对信息资源滥用的有效监控,RasDL以Web方式每天发布用户验证失败(可能黑客攻击)、信息流量大于给定域值(可能恶意下载)、异常IP地址来源等预警报告。
远程用户身份识别(由医院图书馆或计算机中心进行管理,严格保证账号只分配给医院的员工,而且每个账号只能与一台电脑绑定,有效保护了资源的版权不受侵犯)。与计算机绑定:为避免用户名/密码方式可能造成社会流传的弊端,RasDL系统一个账号只允许在一台机器上使用(卸载后允许在另一台计算机上再次安装,已达到可移动性目的)。eKey绑定:RasDL系统提供远程用户与eKey绑定功能[6]。只有具备特定的eKey(USB接口无驱型),远程用户才能访问本单位数字信息资源。RasDL系统eKey版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获取信息资源的目的。
随着网络资源的激增,检索逐步从单一检索转向多元搜索、联合检索及知识发现的层次。系统的使用者要求通过统一的检索入口,即能同时查找不同来源的有用信息,并能够灵活地对检索结果进行操作和处理。本系统的研发正是迎合了当前用户的这种需求,将“整合不同位置和形式的信息,以统一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设计理念贯穿于系统设计的始终。系统采用了最新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整合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实现了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的统一检索以及网络信息搜索与多种信息类型的集成。
近年来,“数字参考咨询”这一概念得到了图书馆界的广泛认同,实时参考咨询的目的在于通过网络提供一个虚拟的“面对面”环境,让提问者和参考咨询人员能够相互交互。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是适应网络用户对参考咨询的最新需求而产生的以网络为依托的图书馆主动服务系统。其目的是为图书馆提供一个整体的参考咨询系统解决方案,为图书馆从信息服务过渡到知识型服务提供基础支持。数字参考咨询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读者、馆员、咨询专家之间的沟通桥梁,数字参考咨询系统的目标是促进问题在读者、馆员、咨询专家之间科学、合理地流动和转换,最终使读者获得满意的答案。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在接收读者咨询之后,经过问题过滤、咨询分类、问题分配几个过程,将读者的问题发送给咨询专家。咨询专家通过网络登录到专家界面,可以看到发送给自己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答复[7]。
在读者获得答案之后,还能够对咨询结果进行评价,提供咨询结果的反馈。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处理流程如下图。
主要功能:
①读者服务。直接面对用户,用户只需通过普通浏览器就可以进入到读者服务系统。读者服务功能有:读者注册、提出问题、浏览问题答案、检索问题答案。
②我的问题。“我的问题”是读者与咨询人员进行问题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我的问题”,读者可以查看自己的提问列表及每个问题的状态(新问题、处理中、已回答);对新问题进行修改、取消等操作;对处理中问题进行补充;查看已回答问题的答案或再提出相关问题;修改自己的注册信息;配置自己满意的颜色;查看所有的专家信息并向指定专家提问。
③新问题处理。咨询专家可以查看分配给自己的所有新问题及其状态(新问题、正在交流)。对于新问题可以回答或者向读者询问以便澄清问题,也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容判断是否应该转发给其他专家或者退回给咨询管理员;对于正在交流的问题可以查看读者对问题的补充,再做出相应回答。
④我的答案。咨询专家可以查看所有分配给自己的问题以及自己回答过的问题。对于新问题,可以按照新问题的处理方式进行操作;对于已回答问题,可以查看问题内容和答案。
⑤咨询管理。咨询管理员一方面对咨询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另一方面,还参与问题的回答。主要的咨询过程控制和咨询组织功能有:问题解答、馆员及专家管理、Q/A数据库管理、FAQ管理、咨询敬语管理、分类表管理等。
⑥统计管理。统计管理包括专家/馆员已分配任务统计、专家/馆员回答问题统计、用户信息统计、问题统计和答案反馈统计,可以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显示[8]。
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医院图书馆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图书馆来说,数字图书馆不只是一项可利用的新技术,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医院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遇,促进医院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把医院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没有围墙的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更好地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服务。
[1] 李玉海,舒昌俊.跨平台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8):21-24.
[2] 王延东.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8):32-34.
[3]叶蕊,周浩.山东省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平台——文化共享工程进万家[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9(4):89-92.
[4] 肖田利.跨平台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08(4):60-625.
[5] 林其东.数字图书馆跨库检索平台的设计和实现[J].图书馆学刊,2006(5):124-126.
[6] 李静.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软件平台建设方案设计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1):40-42.
[7] 肖秀阳.谈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用平台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4):111-112.
[8] 刘剑涛.基于Web Service的数字图书馆跨平台检索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