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萍
缘结紫砂壶
郭丽萍
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结识了紫砂壶。壶天生就与人有缘,即使我这个刚出校园的不久的丫头片子,也立刻被它独特的材质,丰富的造型,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吸引。
壶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味觉上的香,一把好壶陈列在家中,能给人来带来一种艺术享受,但是要想成功的“养好”一把壶,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就我个人的从艺经历而言,自从选择了紫砂艺术这一事业,在奥妙无穷的艺术天地中,日复一日,不断求索,取得了一些成果,更多的是得到了心灵的愉悦,精神上的享受.
熟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艺人要耐得了贫穷寂寞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我从83年进紫砂工艺一厂,拜高级工艺美术师江建祥的门下三年,从基本功打泥片和打泥条练起,虽说简单,但是要想做到符合标准,也非易事,首先要练切泥块,泥块要切的一样大,只有这样,成形的泥片和泥条才能一样大,再有泥条和泥片打好后要厚薄均匀,这样才不影响壶的美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拍打身筒成型法。所有初学紫砂的人,都要学会打身筒,这是做壶必学的。这种方法也许十天半个月可以学会,但是要吃透精神,达到一定水准,却需长期勤学苦练,用心领悟。然而也不是所学者都能练就。我初学紫砂时,在制作中经历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日积月累,凭苦练,凭悟性,才达到一气呵成的程度,双手才自如地创作形体。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转眼间28个春秋,我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在紫砂壶艺方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老师们的精心指导还有我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曾经有位名人说“成功,属于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人”。努力,已经是个永恒的话题,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采集到丰硕的果实。
宜兴紫砂,始于宋代,盛于明清。紫砂工艺品种的佼佼者是紫砂壶,古人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茶壶以砂为上,盖不夺香无熟汤气”之赞语。自从文人雅士参与制作以来,紫砂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诸艺术于一体,让人从那寸柄之壶盈握之杯中,享受到甘美的茶香,领悟到中华东方艺术的神韵。在前辈早期制作的壶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有光素器,筋纹器,花塑器,看得出基本上符合稳重的要求规则,视觉上有安全感,壶的嘴把装配两侧对称,端庄,往往设计者以大壶配小钮,但又在对比中运用线、面、体的过度和衔接来表达整体的统一协调,再是以植物、动物为主流.如有名的梅庄壶,南瓜,八挂 龙头造型壶等,尽情地表达出作品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神韵。
近年来,紫砂工艺在发展中壮大、提高,就工艺而言,几乎达到无可挑剔,品种之多,装饰之美,可谓是登峰造极,使宜兴紫砂广泛地流传和使用。紫砂壶艺是一门张扬个性的艺术。紫砂壶艺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现在从事壶艺工作的年轻人,大多都是经过高等教育的,他们的功底可能不如老师扎实。但是他们的创作思路不同,他们在继承老一辈的优秀成绩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可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佳作出来。
古人评价紫砂土可与黄金比价,在爱壶人的眼中,紫砂壶不是金子可是它却和金子一样可发光。缘份让我结识了像金子一样的紫砂,我真诚的感谢命运让我有了这次无悔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