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

2011-03-17 02:00吕爱红王丽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暗带阿片内啡肽

吕爱红 王丽娟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4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我科自2005年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均系我院2005-01~2010-01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男82例,女20例;年龄32~70岁,平均(51±19)岁;脑梗死部位:基底节区37例,颞叶18例,顶叶8例,额叶10例,枕叶5例,脑干15例,小脑9例。对照组98例,男69例,女29例;年龄34~70岁,平均(52±18)岁。脑梗死部位:基底节区35例,颞叶17例,顶叶7例,额叶9例,枕叶4例,脑干16例,小脑1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入选标准:(1)年龄<70岁;(2)发病后12 h内开始治疗;(3)脑CT/M RI排除脑出血;(4)无昏迷等意识障碍; (5)心肝肾功能正常;(6)血压控制在200/120 mm Hg以下; (7)神经系统体征很轻或迅速好转者排除在外。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脑梗死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伴发疾病、开始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个体化常规治疗,神经中央监护,应用脱水药、降纤药、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脂药、活血化瘀中药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纳洛酮(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 d,连用14 d。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 d、3 d、7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临床疗效评分按《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功能缺损减少91%~100%为基本治愈,46%~90%为显著进步,18%~45%为进步,0~17%为无变化,0以下为恶化;(2)观察不良反应;(3)14 d后复查脑CT/M RI。

2 结果

2.1 2组神经功能评分与临床疗效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开始有明显改善(P<0.05),第3天、第7天、14天评分2组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14 d后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98.0%,对照组8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显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6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

注:治疗前2组比较,1)P>0.05;治疗前后2组间比较,2)P<0.01

?

表2 2组治疗14 d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14 d后复查脑CT/M RI显示脑水肿明显消退,无脑出血发生。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半暗带周围有侧支循环,有部分的血液供应,故抢救保护半暗带神经细胞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4]。半暗带神经细胞以凋亡方式破坏,而抢救治疗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关键是超早期溶栓及积极的脑保护治疗,但溶栓受到时间窗及种种条件的限制,临床实际受益患者并不多,因此,积极的脑保护治疗也就成为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治疗的重点。急性脑梗死后脑细胞缺血、自由基过度形成和自由基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等一系列变化,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积极采取脑保护措施,在缺血瀑布启动前用药,可通过降低脑代谢、干预缺血引发细胞毒性机制、清除自由基等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当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释放因子促垂体前叶释放β-内啡肽[5]。盛宝英等研究也表明[6],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显著升高,且梗死面积越大及病情越重者,血浆含β-内啡肽量越高。β-内啡肽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抑制儿茶酚胺和前列腺素对心脑血管的调节作用,使脑梗死周围缺血区脑血流进一步下降,加重脑灌注损害和微循环障碍,另外β-内啡肽具有神经阻滞剂的作用,可产生细胞性损害,对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通路具有直接抑制作用。纳洛酮是特异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对阿片受体有很强的亲合力,可有效逆转阿片受体激动剂所有作用,易透过血脑屏障,其亲合力大于β-内啡肽,与脑内阿片受体结合,使β-内啡肽失活,改善脑灌注和微循环,从而保护梗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带的功能,解除中枢抑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此外还可对抗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激活脑干网状上行系统,起中枢促醒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7]。动物实验证实,纳洛酮可减轻缺氧和复氧期间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和坏死[8],减少体内自由基水平,这与纳洛酮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抗氧化酶,对过度升高的自由基清除或纳洛酮本身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或纳洛酮恢复受损组织的代谢反应的结果有关。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伤残率,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细胞保护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5):12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29(6):381-382.

[4] 谷中瑞,刘晓云.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64例临术观察[J].河北医药,2009,31:3 120.

[5] 刘素珍.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84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2):244-245.

[6] 盛宝英,陆晓红,王志群,等.脑梗死患者血浆强啡肽 1-13含量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2): 43.

[7] 王忠诚,赵继宗,李立,等.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7(3):135.

[8] 宋扬,沈洪,丁爱石,等.纳洛酮对体外培养的缺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9): 553-555.

猜你喜欢
暗带阿片内啡肽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寻找卒中半暗带的思想
内啡肽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