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玲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系,山西 晋城 048000;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两个重要基本范畴。消费需求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和最终的动因,反过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带动居民的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不断循环,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发展。因此,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2009年农村居民占到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是53.41%,而且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主,整体消费能力较弱,大部分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尚未启动,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将是我国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点。基于此目的,本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国外文献中对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关系的理论研究大都围绕产业结构演进理论进行,主要有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钱纳里认为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转变的结果,需求结构变化和技术水平是促使生产结构转变的原动力。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是产业发展的直接的并且是最大的原动力,需求收入弹性大的产业,由于其产品具有更大的需求,其产出的增加能带来更多的收入,这类产业能够从社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从而在产业结构中占有不断上升的比重。目前,对于研究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主要有王俊建立VAR模型对我国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收入增长进行了分析。毛舒乐用消费结构信息熵和产业结构系数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研究。文启湘、冉净斐以河南省为例,建立了消费与产业结构两者的和谐矩阵,测算了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度。本文将利用我国1978年-2009年的统计数据,用VEC模型实证研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
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沿用我国统计年鉴分类方法,可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以及杂项商品与服务八大类的分类方法,各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即为消费结构。其中我们选用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EC),作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代理变量。产业结构一般用三大产业的比重来表示,为避免多重共线性,本文选用第二产业比重(SIP)、第三产业比重(TIP)作为产业结构的代理变量。本文认为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经济增长传导的, 所以我们选取我国不变价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按1978年价格计算)作为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中间传导机制的替代变量,并对其进行对数化处理。数据的时间长度为1978年—2009年,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采用Eviews 6.0软件进行估计。
基于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影响关系,本文将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向作用机制。传统VAR模型理论要求模型中的每一个变量是平稳的,因此有必要先对每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用最常用的扩充的迪基—富勒(ADF)检验其平稳性,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表
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值均大于它们各自在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可见它们都是一阶单整,即I(1),而建立VAR模型要求每个变量是平稳的,因此,应选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具体形式如下:
(1)
(1)式中yt=(ECtSIPtTIPtLGDPt),LGDPt表示进行对数化的实际GDP,αβ分别为4×r矩阵(0≤r≤3),r表示yt有r个协整向量。这表明非平稳序列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这是研究消费结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基础。
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为此,本文为此对所有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
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来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只有第二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变动能引起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但反过来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带动第二产业结构变化。这主要可能是因为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许多企业可能更多关注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而忽视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出现产业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相适应,使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作用无法显现。从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来看,两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动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化,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带动经济增长。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说明产业结构变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2.协整检验
根据前面的单位根检验,可知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EC)、第二产业比重(SIP)、第三产业比重(TIP)、GDP对数(LGDP)都是一阶单整。要建立VEC模型前提变量之间必须存在协整关系,为此进行协整检验。首先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选择VEC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征根迹检验(trace检验),可以确定协整向量的个数,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协整检验结果
协整检验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在5%的显著水平下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根据已确定EC、 SIP、TIP、LGDP四个变量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结论,可进一步得到协整模型如下:
ECt=0.205-3.985SIPt-1-0.072TIPt-1-0.113LGDPt-1+ecmt
(2)
(-5.6930) (-0.1194) (-2.1458)
(2)式中ecmt是残差项。
从结果可以看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1期的第二产业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下降3.98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系数不显著,前1期GDP对数增加1个单位,恩格尔系数下降0.113个百分点。显然长期而言第二产业结构比重对消费结构影响较大。VEC模型如下:
(3)
ecmt是(2)式中的残差项,将其做为误差修正模型的误差修正项。
从消费方程看,有滞后1期的第二产业结构和GDP对数对其影响是明显的,系数分别为-0.014、-0.034;从第二产业结构方程来看,滞后1期的第二产业比重和GDP对数对其影响是显著的,系数分别为0.228和0.038;在第三产业结构的方程中,各个变量均不显著,在GDP方程中,滞后1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和GDP对数对其影响显著,系数分别为1.938、1.077和0.489。表明短期中我国产业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关系主要是第二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但是反过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并不能直接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相比,收入偏低,而且农村居民收入首先要用于家庭经营费用支出、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缴纳税款等生产性支出和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可见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第二产业结构相互影响较大,而与第三产业结构影响不明显,因此关键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强农村居民对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的信心。
为了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GDP的动态特性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VEC模型基础上进行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通过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进行分解,可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分解结果见表4。
表4 变量方差分解结果
从表4消费结构的方差分解值来看,消费结构的波动主要归因于消费结构惯性冲击,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这个冲击解释了70%以上,剩下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由第二产业比重和经济增长的变化来解释,其中0.092%-12.47%的波动由第二产业比重波动来解释,0.186%-11.477%的波动由经济增长的波动来解释,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到第10期时两者对消费结构波动的解释程度达到了将近25%,而第三产业结构比重波动对消费结构的波动解释程度仅占到了1.477%-5.497%,虽然有增长趋势,但是目前冲击影响还不大。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结构变化是影响消费结构的重要的因素,影响途径主要是第二产业结构变动带动经济增长,从而带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提升,而第三产业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和前面分析是相吻合的。从经济增长的方差分解值来看, 81.976%-72.590%的波动由经济增长惯性解释,表明经济增长波动也主要归因于经济增长惯性冲击,而0.124%-2.079%的波动由消费结构的变动解释,14.807%-14.420%的波动由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动解释,3.093%-10.911%的波动由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动解释。由此可见,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大于消费结构的变动,而且第二产业其冲击基本保持稳定,第三产业表现出持续增长强劲趋势,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还不大。
以上实证研究表明,虽然我国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并不能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作用不明显,可见消费结构变化目前并没有对产业结构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为此,就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提出如下建议:
优化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前提是要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一要巩固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农村服务业;二要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三要大力增加各种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创造条件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增长渠道。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不能良好互动起来。为此,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关注城乡居民尤其农村居民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并根据这些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必须要走以内需为主导型的道路,以消费需求结构为导向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政府应该采用相应的政策和手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适应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根据当前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热点,生产出更多的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今天,消费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主动因和强制力量,我国农村居民随着收入的增长,生存型消费比重不断下降,而服务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但目前还是以满足基本生活支出为主,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仍较低,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对应。因此在增长农民收入的同时,要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合理引导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加大“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推广力度,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鼓励各个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合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产品,引导合理消费观念,使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格局。最终实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良好互动,以此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婧,周发明.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基于ELES模型[J].技术经济,2010(10):74-79.
[2]毛舒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4(108):22-26.
[3]崔海燕.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2008(5):82-84.
[4]王俊.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进与产业结构转换—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7):28-31.
[5]文启湘, 冉净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 和谐性及其测度[J]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8):14-19.
[6]1979-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