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农桑叶采运作业劳动强度的表观矢量体研究

2011-03-10 01:47王代钢黎欢吉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蚕农养蚕桑园

王代钢,黎欢吉

(安康学院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西 安康 725000)

在秦巴山区农村,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桑园通常散布于远离养蚕室和养蚕户的坡地上。在该地区,采摘桑叶靠作业人手工采摘,运送桑叶主要利用农村自然道路,基本上不具备使用机具辅助作业的客观条件,使得农村养蚕采运桑叶作业的劳动强度大,对蚕农的体能消耗高,导致很多农村养蚕户主动放弃养蚕生产。这逐渐成为制约农村养蚕生产向规模集约化发展的主要动因[1-4]。为此,以中老年为主的蚕农是否还能继续从事养蚕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老年蚕农对采运桑叶作业劳动强度的承受能力[5-9]。

本项试验将依据农村养蚕作业劳动强度因子矢量理论[10],探索山区农村养蚕采运桑叶作业劳动强度的矢量体特征,从蚕农自身生理感受上研究采运桑叶作业劳动强度矢量体因子,分析降低作业劳动强度的技术途径,以促进农村养蚕生产技术体系的变革。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摘桑叶量

按照单位养蚕户在5龄期间日采运桑叶平均量进行试验。试验桑园为冬伐式密植盛产期桑园,试验采摘成熟片叶,采摘量为100 kg/人次,采摘方法为手工采摘。

1.2 运送桑叶方式

按照自家桑园地到养蚕室平均运送距离、山区农村地形高差和自然道路多种路面组合进行运送试验。试验运送方式为人工背运、人力车拉运和农用三轮车托运等3种方式。

1.3 试验道路地形

用MAGELLAN eXplorist 600型GPS测量桑园到养蚕室的自然道路距离和地形。试验自然道路全程为820m,其中坡地泥土路面路长为260m,缓坡沙石路面路长为430m,通村水泥路面路长为130 m。试验桑园地标高为425m,试验自然道路最低点标高为384 m,地形高度差为41 m。养蚕室标高412 m,地形高度差为28 m,试验自然道路呈U型地形高差状。

1.4 表观矢量体因子

以试验蚕农完成相应的试验作业后,观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以及作业用时(T)作为表观矢量体因子。以表观矢量体因子积值(HR·RR·T)作为劳动强度表观矢量体值,用以表示采运桑叶作业劳动强度的高低程度[10]。

1.5 试验过程

1.5.1 试验蚕农 参与采运桑叶作业劳动强度表观矢量体特征试验的蚕农为2名男性中年劳动力。H某:1955年8月出生,从事养蚕生产23 a;C某:1961年3月出生,从事养蚕生产16 a。

1.5.2 试验环境特征 试验在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草庙村进行,试验农户养蚕室GPS点坐标为32°58.383 N,108°20.056 E。试验时间为夏蚕期5龄第3 天,11∶00~14∶30,晴天,平均气温为 27℃。

1.5.3 试验数据采集 试验蚕农心率(HR)数据采集用手腕脉搏记录法,呼吸频率(RR)数据采集用听诊观测记录法,作业时间(T)数据采集用普通秒表记录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摘桑叶表观试验

采摘桑叶作业分为采摘片叶、芽叶、条叶等多种方式,因桑树栽植剪伐技术规范不同,各种方式的采摘作业效率也不同,以手工采摘成熟片叶的作业效率最低,作业劳动强度也最大。

当试验1次作业采摘100 kg桑叶时,试验蚕农所使用的作业时间开差较小,平均用时1.3 h,HR·RR·T值约为2 000,表明试验蚕农采摘桑叶作业的技术熟练程度较为一致,劳动强度比较低,能够被中老年养蚕劳动力所承受。

表1 采摘桑叶作业劳动强度表观矢量体试验结果

当1人连续完成2次试验作业后,第2次试验作业的HR·RR·T值较第1次试验作业有所增加,2次连续试验作业共采摘200 kg桑叶,HR·RR·T值累计达4 000以上。表明采摘桑叶作业劳动强度与连续作业时间有关,与桑叶采摘技术熟练程度的关联性小。

当试验进行到连续作业采摘250 kg桑叶时,试验蚕农因劳动强度心理感受过大而自动放弃继续试验。以此认为,采摘桑叶作业HR·RR·T值累计在4 300~4 500之间,是中老年蚕农所能承受的采摘桑叶作业劳动强度的最大值。

2.2 运送桑叶表观试验

在试验运送100 kg桑叶时,人工背运大约50 kg/次,需要运送2次才能完成试验。所以,人工背运作业时间还包含有试验蚕农完成第1次背运作业后,再次由养蚕室去往桑园地继续背运作业的用时。人力车拉运和三轮车托运只需1次作业就可完成100 kg桑叶的运送试验。

表2 运送桑叶作业劳动强度表观矢量体试验结果

在运送桑叶作业中,由于使用机具辅助作业,使得运送等量桑叶所需作业时间相差极大,HR·RR·T值相差超出14倍,试验蚕农的生理和心理感受都有很大的差异。这表明运送桑叶作业劳动强度与运送作业方式有密切关系,与运送蚕农自身生理体能水平高低无关。

机具辅助,极大地缩短了运送桑叶的作业时间,减轻了运送蚕农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有效地降低了作业劳动强度。使用农用三轮车或摩托车托运桑叶作业是最有效的运送技术措施。用人力车拉运桑叶作业虽然劳动强度有所增加,但HR·RR·T值维持在2 000以下,能够被中老年劳动力所承受。

3 小结与讨论

3.1 采摘桑叶作业劳动强度限定农户养蚕规模

在农村养蚕生产中,准确预定农户规模集约化养蚕的数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常因小蚕期采运桑叶作业的劳动强度比较低,而忽略了大蚕期用桑高峰时采摘作业的难度,很容易造成小蚕期超量饲养,大蚕期供桑不足的现象,导致单位产量下降、茧质降低、农户经济收入减少等不良后果。

只有将1次采摘桑叶作业HR·RR·T值的峰值控制在2 500~3 500,中老年蚕农才有可能在大蚕期用桑高峰时顺利完成即时采摘桑叶作业,保障大蚕能够足桑饱食。如果HR·RR·T值的峰值长期维持在过高状态,养蚕生产就处于高劳动强度状态,不符合中老年蚕农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也不利于蚕桑产业长期持续发展。

采摘桑叶作业劳动强度限定了农户规模集约化养蚕的数量。依HR·RR·T值,应将日采摘桑量的峰值控制在180~200 kg,农户养蚕规模为3~4张/季次。这是农村家庭养蚕生产规模的最适量。

3.2 用机具辅助运送桑叶作业

与过去分散小规模养蚕相比,规模集约化养蚕在采运桑叶作业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分散小规模养蚕日用桑量约为50 kg,用人工背运桑叶即方便易行,无需增加运送机具或修建道路。规模集约化养蚕日采运用桑量成倍增加,人力难以承受背运桑叶作业的劳动强度,因此采运桑叶作业的最佳方案就是借助简单机具辅助运送作业,重点解决运送桑叶作业劳动强度过高的难题。

现在农户普遍拥有人力车、农用三轮车或摩托车等运送机具,只要对运送机具稍加改装,就能具有运送桑叶的功效,能够为降低运送作业劳动强度发挥极大的作用。近年来,农村实施的通村公路硬化工程、乡村次级道路修缮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作业道路的通行状况,为实施机具辅助运送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养蚕户只在自家桑园内修建一条连接乡村次级道的通路,就能够使用机具辅助运送作业,从而实现农村养蚕由分散小规模到规模集约化的转变。

3.3 桑园作业道路修建技术要点

为了满足人力车、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等机具的通行条件,桑园内作业通道和连接乡村次级道路的作业通道要按照技术要点修建。在成片桑园小区中部修建作业干道,并与乡村次级道路相连接,能为多家养蚕户共同利用。在每户承包桑园地内部依照地形地势修建作业次道,并与作业干道相连接,标准为每1条作业次道能被0.3 hm2桑园利用。如此,桑园作业道路、乡村次级道路与通村道路可构成较为完善的农村蚕桑生产作业路网。

各级道路标准如下。作业干道的路面宽为2.0~2.5 m,硬石路基,坡度<12%,路面铺设3~5 cm高的砾石料,道路两旁留宽为0.2~0.3 cm的排水沟。作业次道的路面宽为1.8~2.2m,粘土夯实路基,坡度<15%,路面铺设3 cm高的砾石料。在桑园尽头要设立作业次道回转区,以便运送机具调头。

3.4 把养蚕室修建在桑园地旁

在农村养蚕生产过程中,农户所使用的农艺作业技术必须符合优质高产的生产目标。采摘符合家蚕生长所需营养的适熟桑叶,是优质高产所必需的农艺作业;运送桑叶作业方式不能起到改善桑叶营养状态的作用,不属优质高产所必需的农艺作业,且运送作业劳动强度大,成为中老年蚕农难以逾越的作业障碍,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运送桑叶作业的农艺密度。

使用机具辅助运送作业是能够有效降低作业劳动强度的途径之一,更为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尽量缩短运送作业的距离。具体方案有2种:一是将桑园建在养蚕户家旁边,也就是在养蚕户家的周围栽桑建园,这项方案适用于养蚕户家旁土地条件较为宽裕的状况。二是把养蚕室修建在流转承包的成片桑园地旁,把养蚕生产从养蚕户的家里转移到桑园地旁,这项方案适用于流转桑园远离养蚕户家,栽桑建园后增大了养蚕作业劳动强度的状况。

相比之下,将养蚕室修建在自家桑园地旁的解决方案更为实用,在0.8~1.0 hm2的成片桑园地旁,修建80~100m2的简易式养蚕室,养蚕室内搭建简易式蚕台,使用简易式集约化养蚕技术,能够实现年养蚕15~20张的目标,基本达到规模集约化养蚕生产的要求。

在桑园地旁修建养蚕室可彻底改变农村养蚕生产的习惯性技术,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运送桑叶作业的实际距离,减小了运送桑叶作业的难度,综合降低了养蚕作业的劳动强度,是规模集约化养蚕技术体系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变革。

针对农村养蚕蚕农结构变化研究养蚕生产作业劳动强度的构成关系,是研发蚕桑生产新技术的依据。中老年蚕农是农村养蚕生产的新主体,有效降低采运桑叶作业劳动强度,使中老年蚕农能够顺利完成采运作业,从而继续从事养蚕生产,对于稳定农村蚕桑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1]。合理规划建设桑园作业道路,改装运送桑叶作业机具,把养蚕室修建在桑园地旁等方案,能有效降低采运桑叶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采运作业效率,是农村养蚕生产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1] 王代钢,张百忍,黎欢吉.陕西省蚕桑生产基本要素变化及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09,30(1):70-75.

[2] 黄红星,万 忠,邱金文,等.广东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6):252-254.

[3] 屈达才,宋桂荣,李 俊,等.广西亚热带蚕丝产业发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76-4678,4791.

[4] 李 澜,李 阳.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6):61-66.

[5] 李 瑞,沈卫德,田小平.大规模养蚕综合技术体系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J].蚕业科学,2006,32(4):555-559.

[6]王代钢.陕南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产业政策导向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4):485-487.

[7] 谢玉贵,周六花.湘西州发展蚕桑生产的优劣势与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09,(5):111-113.

[8] 王庆忠,罗朝斌.贵州13个柞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6):182-184.

[9]颜新培,黄仁志.湖南省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效果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09,(2):137-138.

[10]王代钢.农村养蚕作业劳动强度因子矢量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1-5.

[11]王代钢.我国蚕丝业发展主体缺失与缺陷问题的研究[J].蚕业科学,2010,36(1):120-125.

猜你喜欢
蚕农养蚕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养蚕不易
养蚕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躲雨
在养蚕中成长
浅谈“桑园托管”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