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雷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症之一,近些年来研究已经公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根除Hp不但能够使溃疡面尽快愈合,还能够预防复发,彻底治愈溃疡发生[1-2]。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增多,耐药性增强,四联疗法的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3]。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联合用药治疗240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消化内科收治及门诊治疗的120例四联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84例,女36例,年龄在18~58岁,平均年龄(36.8±3.7)岁;胃溃疡患者76例,十二指肠溃疡44例,并随机选取同期120例三联用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81例,女例39例,年龄在21~55岁,平均年龄(37.4±4.1)岁;胃溃疡患者75例,十二指肠溃疡45例。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和/或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均证实Hp阳性,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两组治疗前2天停止其他抗溃疡类药物治疗排除干扰,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即泮托拉唑40mg口服,每天两次;甲硝唑0.2g口服,每天两次;阿莫西林1.0g口服,每天两次。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即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增加克拉霉素0.5g口服,每天两次。两组均以4周为疗程。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溃疡灶消失或进入疤痕期;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得到较好缓解,溃疡面直径缩小50%以上;无效:症状未得到改善,溃疡面直径缩小50%以下。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
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比较见表1,由此可见两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及Hp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1例患者出现恶心,2例患者出现便秘,1例患者有口干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对照组10例患者出现恶心,4例患者出现便秘,1例患者有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1,P<0.05)。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及Hp转阴率比较[n(%)]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症,有周期性、反复性的特点,病程较长。伴有Hp感染者的消化性患者应以消除Hp感染为治疗首要任务。而Hp感染的相关性溃疡治疗原则主要为抑制和减少胃酸分泌,加强胃黏膜保护,促进病变黏膜快速愈合。因此治疗中多为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能够增加抗生素抗菌的活性和胃黏膜局部药物高浓度,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降低炎性反应、加快溃疡的愈合。治疗应给予足够的抗生素剂量和保持足够疗程的治疗,防止幽门螺旋杆菌滋生导致溃疡复发。泮托拉唑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为苯并咪唑磺酰基的衍生物,其吡啶环及苯并咪唑环上的独特的取代基团药物学、生化和药理学的性质有着更好的选择性及特异性。阿莫西林为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惟一内酰胺类药物,其能够和细菌的内膜靶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相互结合,降低转肽酶的活性,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完整性杀灭Hp。甲硝唑为胃内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抑制Hp药物,受胃酸影响较大,但有着强抗Hp活性的效果。克拉霉素是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能够在胃液中溶解,口服的生物利用度更好,能够在胃黏膜中形成局部高浓度,且不良反应较小,有研究表明[5]其单一使用Hp根除率在40%~55%,是目前发现对Hp作用最强药物之一。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消化内科不同联合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可以看出,四联疗法泮托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四联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较三联用药有着较高的治愈率及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李岐,马睿,呋喃唑酮与克拉霉素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09,15(3l):144-145.
[2]吴虎平,牛一芳.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5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435.
[3]李芳,梅杰,杨拯,等.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3989-3991.
[4]夏扬潮,姜海行,覃山羽,等.埃索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J].临床荟萃,2007,22:268.
[5]韩达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9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9):58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