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会,鲁 岩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影像科介入室,河南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0)
利多卡因碘油乳剂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中的止痛效果评价
王小会,鲁 岩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影像科介入室,河南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0)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碘油乳剂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中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80例肝癌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行TACE,其中观察组用利多卡因和碘化油化疗药物混和形成的乳化液,对照组则用超液态碘化油加化疗药物乳化液,术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的例数、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疼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的程度较对照组轻,疼痛持续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碘油乳剂用于TACE的止痛效果良好。
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疼痛;利多卡因;碘油乳剂
在肝癌的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绝大多数患者在术中、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作者于2009年1月至12月在行TACE时采用利多卡因碘油乳剂栓塞以预防和减轻患者疼痛,并取得良好止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组肝癌患者80例,男性62例,女性18例;年龄35~82岁,中位年龄56岁;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肝细胞肝癌67例,胆管细胞癌13例;根据我国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标准,其中Ⅰ期41例,Ⅱ期28例,Ⅲ期11例。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化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动脉靶血管内进行造影,明确肿瘤的临床分型、大小,以便确定TACE方案。观察组行TACE时经导管注入利多卡因和碘化油化疗药物混和形成的乳化液(丝裂霉素6~10 mg+表阿霉素10~30 mg+奥沙利铂50~150 mg+超液态碘化油10~30 mL+利多卡因40~60 mg),对照组单纯使用超液态碘化油加化疗药物乳化液。
1.3 疗效判断 术中、术后疼痛采用WHO的数字分级法(NPIS)[1],为了方便对比研究将NPIS中的0、1~3、4~6、7~10级分别对应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的0、1、2、3级。0级为无痛;1级为轻度疼痛,有痛感但可忍受;2级为中度疼痛,疼痛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3级即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烦躁、出汗、休克或被动状态,睡眠严重受干扰,需用镇痛剂。疼痛持续时间的计算,1 d内疼痛时间累积>5 h计1.0 d,<5 h计0.5 d。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观察组疼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的程度较对照组轻,疼痛持续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发生情况的比较
TACE术中、术后常见的毒副反应有发热、肝部疼痛、恶心、呕吐和一过性肝功能受损等,有些严重的毒副反应虽可恢复,但可造成患者对介入治疗的畏惧,影响其依从性,因此术中、术后应给予有效的镇痛和止吐治疗,以缓解或预防严重毒副反应的发生[2]。在肝癌的治疗中,有效止痛是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TACE引起疼痛主要是由于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时产生较强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如药物的强酸、强碱或高渗性刺激可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碘化油栓塞时肿瘤的缺血坏死以及代谢产物的聚集等。
患者出现疼痛时既往采用杜冷丁、吗啡等强镇痛剂,但这种方法起效慢、作用时间短,且多数患者出现心慌、恶心等毒副反应,而利多卡因系酰胺类局麻药、性质稳定、作用快、穿透力强、吸收速度快、无蓄积性,可反复使用,进入血管内作用于神经末梢阻断了神经冲动的传导,还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能有效减轻化疗药物的刺激[3]。在肝癌的TACE中,碘化油的作用主要在于其能与抗肿瘤药物制成乳剂,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使药物能以高浓度储留于肿瘤组织内并缓慢释放,从而增强抗肿瘤药物的作用。碘化油经肝动脉注射后长期滞留于肝癌组织内,时间可达数月甚至1年以上,而正常的肝组织内的碘化油数天后就被清除,这一特征是肝癌TACE治疗的基础[4]。同样我们将碘化油作为利多卡因的载体增加肝癌组织中利多卡因的浓度,从而使TACE造成的肿瘤动脉血供闭塞,利多卡因缓慢的释放可达到止痛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肝癌TACE的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应重视其所致疼痛的治疗。采用经导管注射利多卡因碘化油乳化液进行止痛,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能够使患者疼痛的发生率降低、疼痛程度减轻、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故可将利多卡因碘化油乳化液常规应用于TACE术中,其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疼痛。
[1] 丁玉霞,孟荣芳,秦越亮,等.50%葡萄糖加硫酸镁、维生素B12对化疗所致静脉炎的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040-1041.
[2] 李彦豪.实用介入诊疗技术图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67-175.
[3] 张远,张力.药理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58.
[4] 郭启勇.介入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24.
R735.7;R730.53
B
1673-5412(2011)03-0246-02
王小会(1963-),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工作。E-mail:hkwcf@126.com
20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