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与教育作为

2011-02-22 00:45
职教论坛 2011年22期
关键词:诱因新生代特质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与教育作为

刘会贵、龚波在《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5期中撰文,立足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社会需求及其群体特质反思其社会排斥,站在大教育的范畴,探索教育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进程中的作为机制,以求为特殊群体的社会排斥和教育作为,进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一些理论思考和实践探讨。

首先,作者归纳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的特质。主要表现为:1.群体分层性特质更为明显;2.群体主客观需求冲突更为强烈;3.群体复合性特质更为突出。根据社会排斥的表现层次,作者从差别性意识待遇、差别性态度待遇、差别性行为待遇和差别性权益待遇四个方面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

接着,作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的诱因进行了分析。按照诱因相关理论,主要分为个体诱因和社会诱因。个体诱因主要是指个体稳定诱因和个体动态性不稳定诱因,其中个体稳定诱因包含人力资本因素、思维类型因素、社会经历因素和地域文化适应因素,个体动态性不稳定诱因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集体变迁”和“集体重建”。社会后继补偿因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暂时性社会问题,社会诱因在消解社会排斥问题上的作用需循序渐进。

最后,作者提出了消解新生代农民工被社会排斥的教育作为。主要包括:1.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再教育体系。通过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再教育体系,将农民工的再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有序化。2.有序强化市民引导教育。获得社会身份,推进“市民化”教育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要手段。以社会法制、公共管理、社交礼仪等为主要内容,规范新生代农民工的言行举止,从“形”上融入城市社会。3.深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成长性教育。“成长性教育”指的是“非智力”类别教育,主要是从社会成员发展进步的立场上所应施以的教育影响。

特约编辑 匡 瑛

猜你喜欢
诱因新生代特质
“新生代”学数学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部位·+·症状· 让你准确判断头痛类型及诱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新生代“双35”09式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