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2011-02-22 00:45邓红征舒伟斌
职教论坛 2011年22期
关键词:办学职业农村

□邓红征 舒伟斌

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邓红征 舒伟斌

中部省份正处于经济及社会快速发展期,各项教育事业获得蓬勃发展。但自2006年起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逆转,发展趋势与当地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规模脱节。文章通过对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所遇到的问题及破解的对策进行分析及探讨,以此来揭示中部省份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上的共性。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成为困扰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要使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获得长足发展,作者提出从加强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调整办学思路、克服僵化的办学模式及加强经费投入等几方面来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当前,中部省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农村职业教育在这一进程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微观意义上讲,农村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进而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个人收入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宏观意义上讲,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各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同样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但目前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我们研究破解。我们以江西省为例探讨中部各省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目前农村人口仍占72.75%。20世纪80年代初,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开展县域经济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科教统筹结合”,积极实施以“三教统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近三十年来,全省农村职业教育共培养各类中初级人才300多万人,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江西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逆转,发展规模逐年下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每万人中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由2006年的35.96万人和82人下降到2008年的34.89万人和79人,农村职业学校在校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由2006年的4.4%降至2008年的4.2%。[1]具体现状和问题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大难点”和“四大影响”。

(一)从内部看,江西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三大难点”

1.招生难。2008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2006年减少1.07万人,下降3%,其中农村职业学校招生尤其困难。许多农村职业学校常年抓招生,忙招生,发动全校教职工四处奔走,组织生源。许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面临生存危机,多年含辛茹苦积累起来的、为数不多的职教资源或闲置、或流失。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在辉煌时已建有大量教学用房及设备,曾为当地培养出许多适用人才,是当地乃至全省知名的中专学校,现在已人去楼空,已无法办班,只好改办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

2.办学难。基础设施跟不上,全省职业中学生均固定资产2200.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生均专用设备、生均校舍面积均比全国水平低。许多农村职业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农业优质品种的开发、试验、示范和推广等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室里讲养猪、黑板上搞科研的现象比比皆是。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40.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大多数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到职业学校任教,没有实践经验,而一些老的专业教师又无法适应新专业教学要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课程设置不合理。[2]投入严重不足,全省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基建经费支出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排名倒数。

3.就业难。据调查,农村职业学校普遍成立毕业生就业专门机构,通过联合办学,与用人单位签订安置协议等办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但效果很不理想。例如南昌市安义县职业中学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走访调查,从专业定向教育从业率上看,几乎92%以上的学生改行,用非所学;从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看,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农民基本上是“种田管温饱,致富往外跑”,职业学校许多毕业生走上外出打工的路子。

(二)从外部看,当前江西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四大影响

1.宏观经济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处在转型期的江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农村职业教育正负两方面影响都十分明显。从正面看,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科技升级换代,农业品牌、流通和产业化三大工程的实施,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的快速发展等等,对新型农村劳动者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对能够培养这些新型劳动者的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就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正是农村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良好机遇。从负面看,江西农产品的相对过剩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减慢,甚至变相降低,直接影响着青年农民学习农业和农村传统职业技术的热情。原因之一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不景气,以传授这些产业实用技术为目的的职高对当地农民失去了吸引力,没有生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江西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比重逐年下降。当农业比重进一步下降到第三位,第三产业上升到第二时,仍未跳出“农”门的农村职业教育就出现滑坡。

2.择业观念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子弟择业观念的变化很大,越来越多青年离土离乡外出择业。江西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乡镇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国土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也不大,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农民的创业资金也相对缺乏。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渠道。打工收入已经上升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粗略统计,2009年江西农民打工大军已达400多万人。“以农为主”的农村职业教育对广大青年农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3.“两高”扩招的影响。近十几年来,国家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即通常所说的“两高”扩招。“两高”扩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其中应当包括城乡职业高中的扩招,应当是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但是,在调研中我们看到高教和普教热气腾腾,而不少地方的农村职业教育却滑入低谷。2009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回落到2004年的水平。

4.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但是增量却达不到物价上涨及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的需要。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来从农村教育费附加中切块和农村集资改善办学条件的做法已经停止,而财政投入却不多。有的地方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校长负责制、学校的人权和财权无法落实,学校在资金的使用和支配上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制约,想干的事干不成,办学条件、设备难以适应农村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本来应有的教育、教研、实习、实训等活动因无收费项目而不能正常开展,或者是即便开展,也往往是负债无偿为学生服务,如学生的上机费、电工电子的材料费、电教费等等。[3]

二、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及现状,笔者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扭转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严重下滑的趋势,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对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

高等职业院校扩招和职业中学对口招生规模的扩大,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的比例逐年增加,对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应当是利大于弊。但从调研情况看,在贯彻执行中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一是对“两高”存在片面的理解。一些地方的领导把其中的高中阶段教育仅仅理解为普通高中。二是对农村职业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没有很好把握。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放松了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统筹不够,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放任自流,招生部门只抓普教招生。重普教、轻职教的倾向再次抬头,有些地方甚至面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的危险。三是农村职业教育仍然被曲解为终结性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未能形成体制上的联系和沟通,“立交桥”尚未构建起来。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用于对口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很小。四是崇尚高学历的舆论导向愈演愈烈,充斥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是博士生、博导、高考状元等等,而对职业教育、对普通劳动者、对“行行出状元”的宣传十分薄弱。政府应加强对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建立起对农村职教在整个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硬性规定。

(二)调整办学指导思想

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或者说办学定位问题,显然没有解决好。主要表现:一是对“农”字的理解太狭窄,往往局限于传统农业;二是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太落后,仍然局限于培养“不离土、不离乡”的“扎根派”;三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划分不科学,统计口径仍然局限于县及县以下,实际上城市里许多职业学校、大中专学校、民办学校主要招收的都是农村学生;四是对农民和就业市场的新需求不适应,仍然在开办游离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对青年农民毫无吸引力的传统专业;五是把农村职业教育局限于高中阶段或者职业高中,忽视了大批不能升高中阶段的初中毕业生,而这些农村青年更加迫切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有资料表明,外出打工或在城市就业的青年农民90%以上未经政府组织或介绍,其中在打工前经过培训的农村青年90%以上未经政府所办职业学校的教育培训。长此以往,我们的农村职业教育甚至整个农村教育将是没有出路的。如不重新端正指导思想,解决好存在的诸多问题,或者直接影响着农村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或者致使农村职业教育痛失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必须尽快统一认识,尽快改进我们的工作,努力把农村职业教育办成为“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教人生利”的教育。应进一步调整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结构失衡问题,提高教师的素质。职业学校专业性、技能性很强,师生比要大于普通学校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特色,而江西省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老师和在校生之比远远低于普通中学的师生比。此外,全省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也远远低于普通高中,且技艺型教师比例过低,影响实践课程的教学和学生技能的培养。应尽快通过内部提升和外部引进的方法改变教师的结构。

(三)克服僵化的办学模式

中部省份农村职业学校大多数由普通高中改制而成,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基本上来自普通中学和普通中专,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专业定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不适应。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偏离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现有农村职业教育沿袭传统高校教学模式,正规教育、学历教育占绝大多数,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只是一种补充形式,产学结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4]一些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当地经济和社会实际的倾向,偏重理论灌输,缺乏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偏离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专业定向教育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甚至教学内容都是多年一贯制。[5]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行业结构变动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同一行业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变动之中,几年、十几年一贯制的专业定向教育模式,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对劳动力数量、质量、类型、层次、结构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据调查,有55%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虽然有用,但对就业来说还不够;33%的学生认为现在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将来就业不适应;66%的教师认为专业定向教育模式削弱了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已不能适应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60%的用人单位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知识面窄,技能单一;80%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达不到工作岗位要求。农业职业教育应该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长设专业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校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技术培训与运用培训相结合,办学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要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采取弹性学制、学分制、半工半读、产学结合、开放式教育、远程教育等方法,拓宽办学渠道,增强教育活力,并逐步形成多内容、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教育结构,逐步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立足于技能水平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形成,构建适应生产实际和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实训车间、实训基地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做合一。进行教材建设,重在更新教材内容,补充实践技能,缩减理论部分,完善实践部分,使实训课程与教材内容相适应。

(四)依法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水平,尤其要尽快制订或修订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公用经费标准、教师编制标准、实用实训设备配备标准等一系列办学标准,真正建立起长效保障机制。[6]市、县级政府要积极争取各种项目和财政资金,加快改善职业教育办学基础条件,建立职业教育发展基金,落实职业教育投入政策。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扩大农村职业教育投资规模,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为中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1]江西省统计局.2009江西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刘晓波,鲍振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应重视五个环节[J].成人教育,2007(3).

[3]韦文鹏.对农村职业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J].观察思考,2009(5).

[4]梁秀梅.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探讨[J].农村教育,2008(5).

[5]王新竹.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10).

[6]安徽省中华职教社调查组.安徽省农村职业教育调查报告[M].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2006(8).

邓红征(1972-),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舒伟斌(1977-),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江西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YB343,主持人:邓红征。

G710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

1001-7518(2011)22-0072-03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办学职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