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佳庆 高雅慧 于泉
(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453)
儿童糖尿病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冯佳庆 高雅慧 于泉
(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453)
儿童糖尿病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终身疾病,具有发病急、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较多、幼年发病、并发症多等特点。
儿童糖尿病 分析
儿童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由于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共同作用引起的,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终身疾病,具有发病急、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较多、幼年发病、并发症多等特点,现将儿童糖尿病分析如下。
发病年龄4~6岁和10~14岁,1岁以下少见。
I型糖尿病患者起病较急骤,多有感染或饮食不当等诱因。(1)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1]。(2)其他症状:遗尿;精神不振或呆滞、软弱等。(3)约40%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恶心、呕吐、腹痛、关节肌肉疼痛、呼吸深长等。
体重减轻、消瘦;酮中毒者可出现呼吸深长,带有酮味,有脱水和神志的改变。病程久者可发生生长落后,智能发育迟缓、肝大,晚期出现蛋白尿、高血压及肾衰。还可出现白内障、视力障碍、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
(1)尿液检查:尿糖阳性。餐前30m in排空膀胱留尿,尿糖结果可粗略估计当时血糖水平,调整药量。尿酮体:伴酸中毒时阳性;尿蛋白:检测微量白蛋白,了解肾脏病变。
(2)血糖检查:美国糖尿病学会2005年公布糖尿病诊断新标准,符合下列任一标准即可诊断糖尿病:①有症状且餐后任意时刻血糖≥11.1mmol/L;②空腹血糖≥7.0mmol/L;③2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11.1mmol/L。
(3)糖尿病前期检查:空腹血糖受损:5.6~6.9mmol/L,糖耐量受损: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7.8~11.0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以往2~3个月期间血糖是否满意控制的指标。正常人<7%,治疗良好<9%,控制不理想>12%。
(5)葡萄糖耐量试验: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正常高限。餐后血糖高于正常。尿糖偶尔阳性者。当日0时禁食,清晨口服葡萄糖(1.75/kg,不超过75g),每克加水2.5m L,3~5m in服完,0、60、120、180分测血糖,正常0分<6.7mmol/L,60分<10.0mmol/L,120分<7.8mmol/L,(糖尿病患儿120分>11mmol/L)。试验前避免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停服双氢克尿噻、水杨酸等药。
(6)其他:血脂高,适当治疗可使之下降,有助于判断病情控制情况;血气分析:酮症酸中毒时发生率高。
儿童糖尿病有特殊的自然病程:(1)急性代谢紊乱期:从出现症状到临床诊断,多在1个月以内。20%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20%~40%为无酸中毒的酮症,;其余为高血糖、糖尿、酮尿。(2)暂时缓解期:75%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血糖下降,持续数周,最长半年以上。强化期:缓解期后,出现血糖波动,尿糖不易控制的现象,胰岛素用量增多。以青春发育期变化居多。(3)永久糖尿病期:青春期后,病情稳定,用药量稳定。
终生疾病,需综合性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1)液体治疗;(2)胰岛素治疗;(3)控制感染;长期治疗:(1)饮食管理;(2)胰岛素治疗。
(1)I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它的发病是散布于整个基因组多个位点上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婴儿期牛奶喂养、预防接种疫苗、化学毒物以及应激等,它们均可促使I型糖尿病的发病。有研究发现[2],对于初诊I型糖尿病的患者,不少病例的血清中都可以查到一些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例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而肠道病毒在I型糖尿病发病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3)自身免疫因素:经研究,约有67%~88%新诊断的I型糖尿病患儿的胰腺,经组织学检查证实,有胰岛炎存在,且T、B淋巴细胞浸润现象显著。
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胰岛素明显减少而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和其他细胞相对增生。发病年龄:目前,全球有44万名I型糖尿病患儿,且发病率在逐年增加[3]。以学龄前及青春期为多,婴儿患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
儿童糖尿病并非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很多儿童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不明显,以并发症的多种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极易被误诊。
(1)要重视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必须严格长期执行。按热量换算成食物重量,三餐分配为1/3、1/3、1/3。饮食要定时、定量,饮食结构上应避免甜食,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食新鲜蔬菜、鲜蛋、瘦肉和粗纤维。(2)终身用药:需正规及时的治疗,该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
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表明,糖尿病已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儿童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有增长趋势,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医生及患者家长均需注意该病的罹患及诊疗。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39.
[2]罗国春.感染所致的糖尿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 709.
[3]沈晓霞.儿童糖尿病治疗中的挑战[J].药品评价,2008,5(1):22.
R587
A
1674-0742(2011)06(b)-0115-01
20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