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敦仁
(怀化市中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伊托必利联合抗抑郁药治疗8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包敦仁
(怀化市中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目的 观察伊托必利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 86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伊托必利50mg,3次/d,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0.5mg/次,每日早晨9∶001次。对照组43例:伊托必利50mg,3次/d。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7%,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9.8)(P<0.01);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已明显缓解(P<0.05或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用药后对餐后饱胀、上腹胀满、早饱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服用胃动力药伊托必利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对FD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伊托必利 抗抑郁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一组以胃肠动力功能紊乱引起的上腹痛或不适、早饱、腹胀、嗳气、反酸、胃灼热、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临床检查不存在器质性病变。随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精神和社会心理因素与FD的发病关系密切,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我院近1年来采用伊托必利联合抗抑郁药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86例FD患者均为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来我院消化门诊就诊并被确诊,诊断标准按照罗马Ⅱ诊断标准[1~2],其中男38例,48例,年龄平均19~5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早饱、腹胀、嗳气、胃灼热、恶心、呕吐等。86例患者均经电子胃镜等辅助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随机将86FD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口服盐酸伊托必利50mg,3次/d;治疗组在服用盐酸伊托必利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0.5mg/次,每日早晨9∶001次。各药均在餐前口服,疗程均为4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1周和治疗过程中均未服用其他消化系统胃动力药。
表1 2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显效:主要症状,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有效: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饮食增加或基本正常。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缓解,病情反复大。显效加有效例数为总有效例数。
分别于用药前后记录患者餐后饱胀、上腹胀满、早饱、恶心、呕吐、厌食、上腹痛和嗳气等主要临床症状。并于股要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血糖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运用SPSS 13.0软件,采用秩合检验和χ2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2组患者在治疗前主要临床症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除少数为器质性,超过80%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我国发病率约为20%~30%[2]。F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认为FD与胃动力胃肠排空功能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腹腔感觉敏感,迷走神经张力低下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胃肠动力学障碍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精神因素与FD发病存在密切关系[3]。
表2 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变化的比较[例(%)]
近年来对于精神因素引起的FD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发现FD患者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较易发生精神紧张,高敏感,易激惹,易疲劳,这种不良情绪干扰了中枢神经正常活动,引起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的紊乱,从而引起胃肠功能障碍。因此,目前在对FD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抗抑郁药和促胃动力药联用。伊托必利是一种新型的胃动力药,其主要是通过拮抗多巴胺D2受体和抑制胆碱酯酶的方式,增强胃及十二指肠运动,从而改善了消化道动力障碍[4]。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是一种新型的三环类抗焦虑、抗抑郁的混合制剂[5],主要成分包括二盐酸氟哌噻啶和美利曲辛,前者是一种神经阻滞剂,低剂量即有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后者是一种双向的抗抑郁剂,低剂量应用时具有兴奋特点,因此,该药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的特点。在本研究中,采用胃动力药伊托必利联合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FD,其疗效以及对于FD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都明显优于单使用胃动力药伊托必利组。说明通过在服用胃动力药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对FD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Talley NJ,Stanghellinni V,Heading RC,et al.Funct ionalgastro duddisorders[J].JGut,1999,45(Sup):37~42.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8.
[3]陈建岚.消化内科手册[M].台北:大东引印书局,2009:127.
[4]许大波,柯美云.新型促胃肠动力药物伊托必利[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6):437~439.
[5]陈孝治.全科医师药师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247.
R57
A
1674-0742(2011)06(b)-0116-02
20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