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亮 李六杏
(安徽行政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路径研究
——以安徽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为例
王启亮 李六杏
(安徽行政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面临着重重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应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准确市场定位,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化危机为机遇,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高职金融专业健康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金融专业;就业指导;路径研究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出口锐减,大批企业停产或减产,工人大规模失业,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据北京市人才市场统计数据,2009年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率不到40%,高职毕业生的这一比例更低。如何提升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笔者探索的要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性思维能力、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如何使金融专业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严谨的分析问题能力,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每年10月,各大企业就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大学科研院所单位需要高学历、高职称,外企、三资企业减员增效,IT等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公务员招考比例逐年减少。2009年,国家公务员录取比例达到78︰1,相对于2008年的60︰1,竞争更加激烈,说明就业形势及其严峻。2010年,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不仅反映在人才市场上,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也是寒意阵阵。2010年约有630万高校毕业生,加上近两年未能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大约有70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
我国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使外国教育机构得以进入,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出一批实践能力强的就业竞争对手。同时,留学生回国潮也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海外留学生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及各国法律制度比较了解,加上在国外多年金融市场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对各国文化的理解能力较强,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劲对手。
金融业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步缩小,硕士、博士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从20世纪末至今,国内外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对金融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金融人才具备时代性、创新性、市场性,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专业学生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强化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机遇
经济复苏会增加就业机会 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经济回升,市场回暖。安徽省乘着皖江开发的机遇,2009年全年生产总值10052.9亿元,同比增长12.9%,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1.1%。从业人员3988万人,比上年增加72万人,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增长最快,增加了71.4万人。
金融业快速发展会带来机遇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加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需求,金融行业发展的上升趋势毋庸置疑。2009年,安徽省金融业产值增加12.7%,比第三产业高1.6%。伴随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银行就业路径。金融市场广度、深度的拓展,金融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市场就业岗位需求量越来越大,职位空缺呈上升趋势。同时,国外银行在全国各地不断地开设分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也促使金融市场对人才产生较强的吸纳能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本科高校金融专业教育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的态势下,高职金融专业要抓住机遇,在强手如林的形势下异军突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争取一席之地,树立起高职金融专业的特色旗帜。
(一)培养目标准确定位
以大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把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金融专业高职毕业生,使其成为业务精、思想好、受欢迎的优秀人才。我院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5%以上,与我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准的毕业生培养目标密不可分。另外,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问题,从事与金融专业相关工作的人数由原来的60%以上逐年下滑,就业质量下降。高职金融专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金融人才市场上生存与发展,就要对毕业生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细分市场。高职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掌握一定的金融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严谨的分析问题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战略性思维的能力和在社会化生产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要选择就业市场空白点,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市场定位。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创新,新的金融组织结构的创立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由于农村基础建设薄弱,本科金融专业毕业生一般选择在城市金融领域就业,农村金融人才的缺失为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针对农村金融市场,我院对毕业生进行了职业观念的引导,鼓励学生报考农村信用合作社,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被农村信用合作社录用。银行业、保险业、期货业、证券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务、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经纪业务发展较快,各大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需要大量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也为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针对经纪人的岗位特点,我院采取“双证”教育,要求所有毕业生参加金融从业资格考试,获得行业准入资格。同时,通过勤工助学、校园文体活动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与客户沟通的技巧。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我院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逐渐提高,到基层一线工作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别是在保险和证券行业从业的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
(二)教学改革创新
基于能力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培养方案动态化,加快教学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性与多样性 要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复合型人才;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所需的核心课程;更新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建立新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选修课制”,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金融专业作为应用经济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培养出的人才能力差,不能适应金融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对金融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一是在金融专业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针对金融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积极创设条件,增加实务课程的开设,使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增加其实践机会和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其适应性,缩短就业适应期。二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和在线教学、工作场地的现场教学,针对学生的兴趣,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使模拟实务与理论教学完美结合。三是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方式,引入小课题,将学生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项目的途径,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岗位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等各种能力。四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我院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到金融部门实习锻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实训基地的专家请进课堂做兼职教师。五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如“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模拟炒股大赛”、“模拟炒汇大赛”、“模拟期货交易大赛”等,参与这些活动不仅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的考察。
完善考试制度 教学测验考试是高等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学生学习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环节。金融学科的专业考试如果只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则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在考试形式上,除采用传统的闭卷和开卷考试外,面试、课程论文、案例分析报告都可作为选项,小组讨论、课堂发言、小测验也应在考试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三)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效能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不具备用人单位需要的工作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金融专业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事业心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的有力手段。我院陆续与5家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建立了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实训基地,但是个别实训基地因为接受实习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实习的需要,没有发挥出积极效能。学院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加大投入,努力搭建金融专业学生实习锻炼的平台,多方开辟实践教学基地,扩大实习、实训基地的规模与质量,充分发挥其效能。
(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就业指导,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方法 要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就业指导应全方位、全程化,使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为学生走向社会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创新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的熏陶,在教学中,要结合专业特点,导入未来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理念,使学生树立目标,自觉提升综合素质。我院将《就业指导》课定为必修课并列入当年教学计划,统一使用教育厅规划教材,配备3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讲解内容具有针对性,使学生能逐步了解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事业观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正确的事业理念,使其明确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应教育学生工作没有贵贱之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工作是一件艰辛的事情,同时也能带来乐趣,通过淋漓的汗水,才能浇开成功之花。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就业工作精细化,创新工作思路 一是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我院通过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栏、网上(QQ)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使毕业生深入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同时加强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二是要提升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就业。三是要搜集就业需求信息,设立专门的就业信息专栏,运用学校就业信息网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开地发布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组织供需洽谈会、招聘会,搭起服务桥梁,保证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活动正常开展。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产生茫然情绪,容易有失落感,导致不能发挥自身优势,竞争能力减弱。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减轻心理压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满足的心境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正确的人生目标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只有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定位准确,加上教学改革创新,导入科学的就业观念,才能培养出专业精、思想好、适应性强的金融专业人才,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高职金融专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1]于维同,黎莉.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之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1):47-49.
[2]曾之明,何应平.基于能力拓展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3]刘晓明.就业、择业、创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9-64.
王启亮(1971—),男,安徽砀山人,硕士,安徽行政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
李六杏(1972—),女,安徽枞阳人,硕士,安徽行政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
G712
A
1672-5727(2011)09-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