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生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究

2011-02-21 11:25□阚
职教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学分考核技能

□阚 燕

对高职生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究

□阚 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高等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职业教育要面向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教育教学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1]。人才培养就范围而言,包括社会的人才培养和学校的人才培养两种。通常所说的人才培养即学校的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既有一般人才培养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个性。就其本质属性而言,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和开放的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着一场极其重要的大转变。在最近几年的高职教育实践中,这种转变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效,体现为:在办学理念上,是由封闭式办学转向开放式办学;在评估体系上,由本科压缩型的指标体系向凸显高职特色型转变,在师资引进和培养上,由过去重视学科型的教师向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转变;在教学内容上,由理论和学科体系向注重实践和就业能力转变;在课程建设上由稳定的学科课程向灵活的模块化课程转变;在办学模式上,由单一学校资源向优质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转变;在培养方式上,由单纯依赖课堂教学向注重实习实训转变。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是其主要特征。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方针指引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要不断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在分析与掌握特定专业领域内搞技能人才职业工作过程特征的基础上,以工作工程导向的思路改革专业教学方案,推定课程的开发和实施[2]。

(一)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的认可度。高职院校将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引入教学中,使教学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围绕企业一线生产标准和工作要求,把课堂搬到车间和地头,实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学,在运用中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是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依托产业办专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3]。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现的构建要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教育的特点,要以职业活动引导组织教学。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和重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的双证书制度,增加行业企业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高职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专业教学统筹学历知识和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标准,重视社会评价尤其用人单位的评价。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制度性保障,将有效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统筹兼顾学历和职业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务管理等基础条件,在颁发专业学历证书前,使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且互通,是高职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4]。

2002年以来,各地相继制定了推动职业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的有关政策,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联合发起了“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提出,要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资格标注相对应的专业中,力争百分之八十的毕业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制定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学生学业考核及其指标体系,从学生专业和就业的实践出发,采用多种监控与考核办法,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向就业导向和社会评价方向发展,逐步使行业企业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导者,使用人单位成为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体现就业导向。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技术性和技能性要求、教学内容的能力导向以及向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单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考核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在考核目标上,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且互通;考核内容上,实现校内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考核与企业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相结合,保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考核方式上,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用职业资格考试取代传统的考试,用上岗达标测试取代课程的考试,用完成规定性取代课程的考试,同时强化过程考核,用过程的演练与环节的达标测试取代单一的一次性考试形式。

三、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体系日臻完善

所谓职业综合能力,主要是指现代职业人员应具备的从事各类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它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5]。所以,又有人把这种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职业生涯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能力,称为“关键能力”[6]。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神话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如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如干意见》等文件,重点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开始初见成效。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体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课内能力的强化和延伸,是为突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特点和高等职业技术学人才培养特点而实施的重大教改举措。

(一)整合培养资源,建立机制,统一规划管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训练工作,大力开展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组织主要由各分院(部)牵头,相关处室大力支持与配合。教务处、学生处负责协调和督查。通过在教学计划内开设必修课程、选修课、集中专项训练、专题讲座等途径,采取课内、课外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各模块的强化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渠道组织的技能训练。各分院(部)按训练模块组建教师训练团队,细化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训练目标与任务,确保训练质量。学生积极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和学院相关职业技能测试,及时通报考核状态与通过情况。

(二)规范固化职业综合能力训练内容项目,将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分为公共技能和专业技能两大类若干模块,并据此建立相应的训练师资团队。建立了职业综合技能模块体系,将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分为公共技能和专业技能两个部分:公共技能包括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职业礼仪(含礼仪、形体)、沟通与交流(客户服务、沟通、商务谈判等)、应用写作六个模块,其中英语包括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两个子模块;专业技能包括各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的专业核心技能项目,共三个模块。

(三)建立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考核与学业考核评定结合机制。

1.实行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考核证书制,将国家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和校内技能合格证书相结合,并纳入学分管理。国家有相关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的模块,学生应尽量参加国家或行业统一考核鉴定以取得相应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国家没有统一考核鉴定的,由学院考评团队按学院标准进行考核鉴定,达到合格标准的,发放学院技能合格证书。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考核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公共技能中计算机、英语、普通话考核鉴定原则定为每半年一次;职业英语、职业礼仪、沟通与交流、应用写作及专业技能考核鉴定原则在相关课程或专项训练结束时进行。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做好各模块考核鉴定时间规划,并积极报名参加考核鉴定工作。开设有相关课程或专项集中训练的,学生应尽可能在相应课程或训练结束时参加考核并达到合格要求。每位学生各模块的职业技能考核原则在毕业顶岗实习前完成。部分学生的部分模块确因特殊情况未能在毕业实习前达到合格标准并取得足够学分的,经相关分院(部)审核后,在第六学期进行一次校内集中综合测试,合格者可取得相应学分,准予毕业。不积极参加训练与前期考核鉴定的,将不能参加校内集中综合测试。

2.执行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考核登记制度,学生凡通过各种渠道参加相关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合格并取得证书者,由考核部门提供相关资料经分院(部)审核后报学院教务处,由教务处审定并进行登记和存档,学生毕业时,对达到全部模块要求并获得足够学分的学生,学院除向学生颁发毕业证外,同时下发《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考核合格证书》,记载学生全部模块达标获证情况。

3.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考核纳入学分管理,该学分是专业教学计划外的附加必修学分。学生除按照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获得足够毕业学分外,还需达到相应职业技能模块合格标准(详见附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合格标准》)以取得相应附加学分方可毕业。学生职业综合技能附加必修学分共计10学分,其中:英语2学分(基础英语1学分,职业英语1学分)、计算机、普通话、职业礼仪、沟通与交流、应用写作各1学分;专业技能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各1学分,共3学分。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各模块考核鉴定达到合格标准均可获得相应必修学分。必修模块达到合格标准以上等级的,每提升一个等级给予1学分奖励学分;学生参加规定模块以外专业模块鉴定并取得证书的,每新增一个模块给予1学分奖励学分。奖励学分可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毕业优先推荐的依据。考核等级、增加考核模块均纳入登记管理。学生除参加相应部门、行业和学院组织的考核鉴定取得证书达到规定的技能合格要求外,参加院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及以上奖励的学生可以视为该技能学院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建立专门的职业综合能力训练基地,使学生的专业实践与职业综合能力训练融为一体。同时制定了相关实施办法和实施意见,使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制度化、常规化,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高职大专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体系。

[1]刘福军.成文章主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

[2]马树超,郭扬等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3]马树超,郭扬编著.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4]郑家泰.谢培苏等著.育才通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5]唐燕萍.论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

[6]唐以志.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7).

阚燕(1974-),女,四川荣县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高等职业教育。

G715

A

1001-7518(2011)11-0064-02

责任编辑 夏焕堂

猜你喜欢
学分考核技能
内部考核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劳动技能up up!
学分美食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画唇技能轻松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