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

2011-02-21 11:25□陈
职教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学习者驱动职业

□陈 雅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

□陈 雅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技高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完成一定任务为目的的,教学要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契合性,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职技高师生;任务驱动;网络环境

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关系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基础。职技高师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职技高师生(面向中职、高职的师范生)的初步职业能力。

“任务驱动,是指学习者在问题动机下围绕具体的任务,解决相应教学问题、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1]“任务”是教师围绕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个学习任务形成的任务集,把学科各知识点的概念、原理、技能分别融入到各任务中,使教学内容聚焦定位,使学生明确该做什么。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经过讨论、协商、阅读、探究、实验、动手制作等环节,无形中能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有效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习者,使学习者负起完成任务的责任,迫使学习者把思维注意力集中于解决任务所需的策略、方法寻找上,任务完成后,不仅使知识得到综合的应用,而且使解决问题的独立决策和实施能力、协调能力等得到锻炼。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利用网络环境作为课堂教学及学习者学习的助教助学支架,为学习者提供任务解决的信息、资料,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并为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提供支持的平台。学习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支持下完成任务,不仅便于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而且使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信息的寻找与筛选能力得到训练。

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中,驱动的任务、支持助教助学的网络环境、教学活动过程等需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经教师精心设计与指导,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对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意义

(一)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并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引: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网络学习资源、问题情境、教学任务的设计,把解决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网络学习环境的支持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地与老师、同伴协作、交流,解决任务完成学习目标,达到培养职业能力。

2.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学习者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外界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到达的较高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根据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引: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从学生现有实际知识水平出发,任务的难度要适中,不能太容易解决,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在教师指导及同伴的帮助下能完成,使认知结构发展到较高水平。

3.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2]

根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指引:教师应关注影响教学效果的诸要素,如教学目标、师生主体、教学策略、技术工具、教学评价等。

(二)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念

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理念。

(三)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促进职业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教学内容所含有的知识以任务为聚焦,以任务形式来进行转化或引导,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使任务设计的情景特征能包括涉及学科知识的复杂情境,使任务的呈现能真实或拟真,更能表现其具有的挑战性与趣味性。同时,由于有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或载体,使任务完成的评价更具有过程性和说服力,有助于向学习者反馈学习得失。因此,学生在这样一个具有真实场景和具有真实用途、富有弹性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没有恐惧畏缩的心理,只有沉浸于学习情境中的热情。通过对学习情景的观察、分析、思考,能主动地获得任务的方向与要求,清楚任务业绩水平的期望,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和压力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职业能力的培养。

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保持与迁移,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其实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事先均有详细的准备,将教学内容中概念、程序或原理等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任务中,去掉不必要的干扰因素,把相关的信息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缩短信息的摄取与加工之初始状态与终点状态的距离,使学生能在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容易由此达彼。加上有网络学习资源的支持,“任务”的呈现、“任务”解决的策略、“任务”的评价的资料不受时空的限制呈现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不管在课堂内或外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多次分布练习,这种“间时复习”习得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对知识技能的巩固与迁移,[3]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

三、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设计

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现状,以有利于学习者掌握教学任务的心理行为和身体行为的先后顺序为原则,步步推进,合理有序,才能确保向学生提供达标的全部机会,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设计的基础,是教学任务实施的依据。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之前,应先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从3个方面来进行:知识目标(就是应该了解、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如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强化自主学习的求知意识等)。因为,同一门课程在不同年级,不同的专业,教学目标的这3个方面是不同的。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设计也是不同的。[4]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有了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任务设计也一样不同。因为,新知识的学习总是离不开旧知识的,旧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必须分析教学对象已了解及掌握与新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年龄兴趣,才能把任务的难度设计居于学生临近发展区内,任务才能具有可操作性,才能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任务的设计

1.任务从易到难。任务驱动式教学是“通过任务的驱动,教学者以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开展学习。”[5]因此,任务是整个教学开展的基础。任务设计的内容应源于课程的内容,但也不全都拘于课程的内容,也可以是本学科与它学科知识整合而成的知识内容。把所需了解、撑握的概念、技能巧妙地隐藏于任务中。任务的设计从易到难,按知识点分别设计成具有单个知识点的简单任务,又有多个知识点的复杂任务,形成任务集,且任务要具有投入性、挑战性,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技能。

2.任务应真实具体。依据教学目标,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任务设计接近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任务的难度居于学生临近发展区内。任务明确、具体,使学习者易于了解任务的针对性,激起学习者的责任感和适度驱动感,[6]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顺利地完任务,达到掌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3.任务的设计应考虑组织策略。教学设计与实施应注重有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些能力也是职技高师生应具备的。因此,任务设计既要有适合独立完成的,也要有适合多人协助完的,同时也要适当设计一些适合具有竞争性质的,以利于激发学习者积极参与的热情,以实现教学任务与后继活动的高效。

(四)信息资源的设计

网络资源的设计应以学习者解决任务的需求为导向,以适合职技高师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旨在网络环境的支撑下,使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助学信息与资料有序化、动态化、情景生动化,学习内容更加结构化及定焦,使学习者容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及理解其内容,及时做出自我改正错误的策略,实现内在反馈与激励。并在认知倦怠时,还能激励学习热情,持续关注任务。设有任务成果展示平台,使学生能互相评价,互相借鉴。同时也要考虑到为师生提供广泛交流与深度沟通的平台,以增强学习者主动投入与热情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快速地完成任务,[7]同时也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支持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信息资源可选用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以此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形式学习的支持以及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平台。

(五)教学活动的设计

根据“双主”教学理念,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使“双主”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活动是以任务为引导,以任务的完成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所有活动都是围绕解决任务而展开的。任务的完成是从易到难,学习者在接受并着手解决任务前,教师先呈现任务的要求,对于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给与演示或给出指导性提示。随着教学的深入,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提供指导的辅助材料,并创设必要的实践条件,以便学习者能顺利地开展活动。对于一些设计采用竞争或协作策略解决的任务,由于这类任务需要时间较多,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信息资源提供的交互平台进行竞争或协作,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完成这些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把学习主动权还于学习者,使学习者产生责任感的同时也产生压力感,而且任务的挑战性不可避免地为学习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这些困难必需有交流、互动才能解决,因此,交互性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在适当的时间段设置师生、生生互动的环节,以及引导学生与资源工具之间的互动,以实现信息分享及信息的反馈,使学生遇到的困难得到及时的帮助与解决,也使教师能及时地掌握教学活动的动态,做出策略调整。

(六)教学评价方法

1.评价的方式多元化。教学评价是学科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是置于教学过程之后,且评价功能单一,只重视测试与考试,并且是以学习者测试与考试分数为主,不能如实地、全面地反映学习者的真实能力,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失去科学性与效用性。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任务为导向,解决任务是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与目标,任务完成的质量与效率体现了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级思维技能、学习能动性的强弱。因此,对学习的评价,不但要评价任务完成的结果,而且也要评价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各因素,如解决任务的策略、手段等,因此,评价的方式应多元化,如档案袋评定法、苏格拉底研讨法、学习日记、情境测验等。[8]

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是为了认可学习者现有的任务完成能力以及学习者对自己现有认知水平的认识和提升自我,并且上面提到要将评价融入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评价不能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只由教学者单一方面来实施,评价主体应实行多元化,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才能实现将评价融入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多角度、宽范围考察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习者得到多角度的评价反馈,有益于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3.评价信息技术支持化。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在网络环境支持下进行的,任务完成过程的很多细节、因素都发生在信息资源教学环境中,如任务的要求、任务完成所需的辅助资料、任务的作品提交等等,因此,评价也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此为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提供条件,促进评价的顺利进行。

(七)教学反思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最后环节是反思,不仅教师需要反思,而且学生也需要反思,反思存在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每个环节,如学生反思完成任务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教师则根据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各种情况的反馈进行反思任务设计及实施策略的可发扬与不足之处,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改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反思的方法是写反思日记,每个任务完成后或是每节课后,师生把教学、学习的情况记下,以便分析与总结。

四、结束语

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在网络环境支撑下,通过任务驱动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先进技术的支持,又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可寻,可以说是符合当今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适合职技高师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但一种教学方式在不同的学科,或在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对象中使用,其教学意义及教学设计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把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应用结合起来,把研究付之实践,反过来又从实践找出不足,从不足点出发,进一步研究找出更适合的方法,如此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才能使教学方式更有成效。

[1][5][6][8]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4]吴疆.现化教育技术与理工科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7]林铭.网络环境下基于专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1):63-65.

陈雅(1964-),女,广东遂溪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及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G712

A

1001-7518(2011)11-0027-02

责任编辑 时红兵

猜你喜欢
学习者驱动职业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