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社区护理》课程教学探究

2011-02-21 11:25张艳艳
职教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职业

□张艳艳 吴 芳

基于能力本位的《社区护理》课程教学探究

□张艳艳 吴 芳

对职业需求导向下的社区护理课程目标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该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观指导下对《社区护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实践,实施模块教学,开发校院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实践,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开发,取得良好效果。

人才培养;课程开发;社区护理;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社区护理服务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将成为21世纪护理事业的重要发展内容。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目标已由原来的中专生为主逐渐转变成大专生为主,并不断扩大本科护理教育,护理知识大部分以临床护理为主,医学院校培养的护理学生只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适应现代需求的社区护理工作有一定难度[1]。如何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出适合社区护士岗位要求的护理学生,对此,在本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职业需求导向下的社区护理课程目标及社区护士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熟悉社区不同年龄人群的身心特点和保健要点;了解社区环境,流行病学特征;具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对社区人群开展社区卫生调查及卫生评估并提供卫生保健服务;能够结合护理专业知识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进行健康教育;能实施家庭护理、康复护理、计划生育指导;具备社区护理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能力。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变化,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决定了社区护士岗位需具备五种能力即人际沟通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2]。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高职教学仍存在着本科学院式教育的影子,即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对实践重视不够,对能力培养缺失,由于沿用传统的教法,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技能训练无安排,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拓意识等较差。由于本课程中很多内容是临床课中学过的内容,有些学校干脆取消了授课,或沿用传统教法完成任务,没有达到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由于沿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本课程要求学生的将各临床知识整合及宣讲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会协调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欠佳,达不到社区护士的岗位要求。教学中未突出职教特色,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职业需求导向下的社区护理课程目标难以实现。

三、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观

所谓能力本位高职教育观,是指在高职教育中,强调能力培养而不是以学术知识体系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3]。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

四、能力本位的社区护理课程教学实践

(一)建立社区护理模块式教学体系

将课程教学内容重组、有机整合,形成三个知识模块,一是认识社区护理(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主要介绍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家庭健康护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紧急救护,健康档案的管理等。二是社区不同人群的保健护理:针对不同人群如妇女、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三是慢性病传染病的保健护理:针对不同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肝炎等传染病进行社区预防与保健护理。以“边见边读”的形式,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知识模块的划分,使社区护理看似分散无序的内容变得系统、连续,有助于学生对社区护理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能力本位的培养,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学用贯通。

(二)校院合作共建社区护理实训基地

开发了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及所属的卫生服务站为校外社区护理实训基地,主体是学生,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4],贯穿在《社区护理》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与渗透,精讲多见,边见边学,见学交替的方式;在实训基地,学生按要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实际工作,从课程开始一直到课程结束,历时18周,学生按小组轮流去社区工作式见习,大多数时间安排在周六、周日或平时半日、全日无课时。

在校内外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社区各种健康教育及咨询活动,参与社区惠民义诊;与老师一起进行体检、慢性病随访、预防保健;逢世界卫生日、艾滋病日等,学生参与健康教育的大型宣传活动;学生与老师走进家庭,进行家庭访视、建档、家庭护理等,涉及新生儿、产妇、问题家庭、慢性病、临终关怀等等;建立健康档案,参与档案的管理,利用医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各种率的计算,将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学生将亲眼所见的案例带进课堂进行讨论、在社区进行健康讲座、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健康教育卡或手册送给相关的社区居民,受到实训基地老师及居民的一致好评,为社区护理服务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实训基地的开发,提供了社区护理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教师教改的热情,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只有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的培养

职业技能的理解是从业者对工作的一种技术胜任能力与通用能力。职业胜任能力主要体现在职业资质认证和职业资格认证。通用性能力也指关键能力,指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通用能力,是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通用能力的高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个人实际工作能力高低,它与职业技术胜任能力互为补充形成实际工作能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职业技术胜任能力,和以提高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为基础的通用能力[5]。

对社区护士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除了必备的专业能力(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即职业胜任能力外,还体现在健康教育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即如上所述的通用性能力,且本课程本身有较高的通用性能力的要求如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因此,教学打破常规,除了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外,在促进职业胜任能力的基础上,还重点突出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了各临床专业课的优势(即职业胜任能力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开展“讲台我做主”的活动,将所学医学护理知识利用社区护理课程这个平台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它既是通用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学生像教师一样讲课,活动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在各临床所学的医学护理知识,并培养了学生将各临床知识进行整合及宣讲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活动中,学生设计出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教学风格,或角色扮演、或讲座式、或访谈式、或演讲式、或知识竞赛式等等,既传播了预防保健知识培养了学生健康教育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教学效果甚至超过教师。学生设计的“红丝带在行动”,“便秘的危害”、“走出亚健康的困扰”、“告别肝炎大国”、“世界抗癌日敲响防癌警钟”等等,收到良好效果。

2.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配合讲台我做主活动,要求学生所有健康讲座必须用多媒体课件(PPT、FLASH等不限)进行。除此之外,还培养学生获取资料及信息的能力,讲课中必须反映流行病学的资料,在资料收集时,触类旁通,扩大了知识量。

3.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配合社区中心实习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在学习社区护理中成长”的活动,也即所谓的项目驱动法,倡议我参与我快乐,内容是“八个一打造现代社区护理人才”:设计一份健康调查表、制作一份健康教育卡、书写一份家庭访视记录、完成一户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撰写一份社区服务中心(医院)考察报告,感受一次当专家进行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策划一次健康教育的活动,发表一篇关于社区护理的论文。学生跃跃欲试,设计出优质的调查表并进行了现场发放的实际操作,撰写出有价值的报告;学生设计的健康教育卡生动丰富,通俗易懂,颇有教育意义,在社区展示及宣教时受到居民喜爱,为病人和家庭提供书面健康教育的能力得以提升,同时还促进了其它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

4.为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行了“先知先觉做人才”的活动,这个活动富有挑战性,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内容体现在论文研究方向和职业演讲方向,如“中国社区护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社区护士职业素质探析”、“社区护士职业能力之我见”、“从疾病谱、死因谱看社区护理的发展”、“家庭护理与家庭访视艺术探究”、“从芬兰北加里里曙光看我国的社区护理”等等。在校内为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大型的“健康知识伴你行”活动,如艾滋病防治知识、吸烟的危害、感悟生命关注健康等,学生参与其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这个活动,也引导了学生关注社会与社区护理,培养了学生作为医务人员,明白了职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了学生走到哪里把预防疾病的知识带到哪里的职业习惯,使同学们早日融入社会关注社会。

5.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进行了“超越书本社区护理拓展系列”,如“感悟生命”、“摆脱失眠困扰”、“呵护你的肾写在爱肾日”、“女性乳房自检”、“世界无烟日拒绝慢性自杀”等拓展系列,在每个与医学相关的特殊“日”中以及学生进行“讲台我做主”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倡导学生设计出与内容相关的一句经典主题,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创新能力等全面提升。

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同学们始终兴趣浓厚,查资料,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情景,下社区实习等,很多沉睡的、遗忘的知识被激活,知识信息量之大让学生们深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此这般,学生不仅在职业胜任能力上有很大提高,在通用能力上也得到良好锻炼。

(四)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开发

在教学中,力求形式多样,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与开发,在具体应用中,采用了讲授法、PBL教学法、演示与示范法、角色扮演法、讲座与讨论法、现场模拟法、案例法、参观与实践等。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良好的教学的互动,受到学生好评与欢迎。

五、结束语

(一)结果。在本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参与式教学所进行的“讲台我做主”活动学生持肯定者达96%,对下社区进行实践教学持肯定者达100%,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满意度持肯定者达95%,对社区护理教学中所开展的其它活动持肯定者达92%,对学习社区护理提升了自己综合能力持肯定者达94%,总体评价好于预期。

(二)讨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感受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不能再用昨天的教学方法教授今天的学生而后剥夺学生的明天;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以能力本位高职教育观为指导,产学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同时,注重通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能力为本位,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护理教育肩负着培养实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重任,教师应顺应时代要求,为社区卫生服务培养、输送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社区护理》课程教学知识点涉及面广,与其它临床知识及实践课程联系密切,本课程改革还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和发展。

[1]张淑艳.社区护理专业教育分析与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93-95.

[2]徐凯,郎艳燕,等.成人高等教育是全科医学与社区护理继续教育的主渠道[J].继续教育研究,2007(5):25-26.

[3]陈光谊.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0(2):24-26.

[4]周向阳,方从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改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34-35.

[5]张翔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素质培养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0(1):42-44.

张艳艳(1964-),女,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护理教育;吴芳(1969-),女,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护理教育。

G712

A

1001-7518(2011)11-0047-02

责任编辑 颜小兵

猜你喜欢
社区护理社区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基于奥马哈系统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问题的评估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