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字当头 妙趣横生——浅谈趣味性语文教学

2011-02-19 14:01:37江苏石玉国田安银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翠鸟晏子课文

江苏 石玉国 田安银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的方式方法很多,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和体会,在“趣”字上做文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兴趣的力量去激发儿童的自主意识、探究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使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语文。最终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要在“趣”字上做文章。

一、创设情境 激发“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作用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们。回答错了不能讽刺,不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应耐心的引导,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精彩表演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

二、课前导入 突出“趣”

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魏书生老师也说过:“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因此,语文教学要根据课文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导入,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晏子访问楚国,一开始不但没有受到热情招待,而且遭到楚王的侮辱,那么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巧妙地回击楚王的呢?”这则导语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在课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课中教学 注重“趣”

授课时,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师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状态。常见的方法有:(1)自主探究,发现“趣”。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题,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类课题学生第一次接触,他们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很有意思,联想到冬天的太阳,行进的骆驼,对课文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2)合作讨论,寻找“趣”。以教师的“点”带动学生的“面”,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师引导学习第一个故事后,让学生合作交流体会第二、第三个小故事,让学生找到语言的乐趣。(3)直观教学,感受“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大屏幕中的画面,学生则身临其境,随着音乐很快入境,并主动动笔画起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4)角色扮演,体验“趣”。这种方法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让学生自行结合,伴随音乐进入课文情景,以不同的角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原本枯燥的文本变得生动、活泼。(5)体验生活,陶冶“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教学《祖父的园子》,让学生到田园间自己动手劳作,感受劳动过后的喜悦,从而体悟小作者的快乐。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生活、陶冶情趣。(6)运用多媒体,调动“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如在教学《荷花》时,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教学课件,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用眼看,动脑想,用口说,让学生看一段,讲一段。在对整篇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外拓展 延伸“趣”

课内的训练与课外的扩展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要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依靠40分钟远远不够,我们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1)每早一句名言,每天一首古诗,每周一篇周记,每月一本好书。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此外又通过即兴演讲、作文展、古诗、名言、知识竞赛等,让学生把积累的知识展现出来,并予以肯定,这也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陶冶学生情操,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会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要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就应该从“趣”字入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翠鸟晏子课文
翠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晏子不辱使命
童话世界(2020年34期)2021-01-14 00:32:46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晏子使楚
翠鸟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52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晏子使楚
翠鸟
小青蛙报(2014年12期)2014-09-22 21:13:37
晏子辞退高缭
文史月刊(2014年3期)2014-06-24 11: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