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佳
(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1)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技能缺失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方 佳
(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1)
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英语翻译的原因、对英语翻译教学的评价和英语翻译能力与就业的关系等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希望通过调查了解其英语翻译学习的真实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高职学生;英语翻译;技能缺失;教育教学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该“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已经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英语翻译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实用性强,讲究技巧的课程之一。本文希望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的真实情况,而对本课程建设、对学生英语翻译技能的提高有所帮助。
2011年2月至2011年6月,笔者对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2007~2010级部分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达到96%。
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大小是技能掌握快慢的评判标准之一。调查得知,对英语翻译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74.3%,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此课程学习心态良好。而兴趣是学习的助跑器,如果对自己的专业课程感兴趣,就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学习和专研,提高掌握技能的效率,反之则表现懈怠,影响学习进度和成效。
对学习动因的了解是分析学生英语翻译技能情况必不可少的一步,它直接涉及学生对该课程的情感、价值评价。调查得知,得票数前三的依次是学校课程安排41.6%,想从事翻译工作27.5%,兴趣15.4%。从前两项得票数差异看,课程学习主动性不明显,从想从事翻译工作和想出国两项得票数看,学生还是考虑到了学习和未来就业的关系。总体数据表明开设课程之初,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课程性质,明确学习目的,避免学生服从性学习。
从调查反馈看,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为28.5%,经具体了解,商务英语专业五年制大专班2007级在第七学期开设“英语口译实训”(36课时);2008级在六学期开设“英语口译实训”(36课时),第八学期开设“英语翻译”(72课时);2009级在第八学期开设“英语翻译”(72课时),“英语口译实训”(36课时);三年制大专班2009级在第四学期开设“商务现场口译”(36课时),2010级在第四学期开设“商务现场口译”(36课时)。从调查中了解到学生更满意口译、笔译均开设的方式,同时认为口译课时不足,训练不到位,没有达到口译实训应该实现的技能水平。
高职校大都是英语教师讲授翻译类课程,高职学生感受情况如下:大家公认英语翻译课程技巧讲授情况一般,也有5%的调查问卷给出的答案是“不满意”,当然给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评价的也有37%。本着发现不足,查找原因,改进教学效果,笔者追问部分学生具体课堂感受,有学生建议“翻译技巧讲解过程老师要和学生有沟通”;有学生建议“老师要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有学生建议“老师要适当的举些例子,便于理解”;有学生建议“老师要适当总结一下,看看教学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由此可见,教学相长,阶段性了解学生的反馈,才更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应重视什么呢?调查数据表明“保持译文的通顺流畅”是学生衡量译文质量高低的首选标准,显然学生意识到了译文的再创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去修饰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先于“对原文的忠实”,学生可能受到专业影响,突出了目标读者的重要性;“忠实”较弱也体现出学生双语功底较薄,可能拿捏不准。
从学生调查问卷也可以了解教师教学的偏重。大家作出的反馈是“直、意译并重”,也属意料之中。直译、意译两种翻译法是现在学界讨论最多,也是翻译教学常用。但高职校教师翻译课程教学不宜偏颇。
评价译者翻译能力强弱大都是看结果即作品的水平,而译者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对于译者本人而言至关重要。调查中笔者也了解了高职校学生的部分翻译学习过程。
不同文体的源文译成目标语言选词构句的方式不同,甚至同一源文用途不同其译文的成文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某一旅游胜地的介绍出现在导游口中和出现在景点介绍手册中就存在差异。在此次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已经养成译前考虑源文用途习惯的学生只有13.9%,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容易误译源文。专业性文章某些词语有专门对应的目的词语,在不考虑文章用途情况下,给出一般性译文易出错。
翻译是门技术活,需要保持训练量和强度。调查中可以看出选择选项“课堂”的学生占到了65.8%,而强调实训的“为他人做笔头翻译”和“为他人做口头翻译”分别只有11%和1%。从调查中课程设置项目课时安排可以看出,学习翻译的学生依赖课堂训练是远远无法满足翻译技能训练要求的。
预期译文读者或听者很有可能就是翻译活动的发起人和委托人。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发现,能够意识到预期译文读者或听者的学生占到82.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在完成翻译任务时不是随心所欲、应付了事。此项目考察学生作为译者的一种素养。但仍有12.5%的学生很少考虑到读者或听者,甚至4.9%的学生坦言从不考虑。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群体的某些翻译素养也待提高。
调查发现,40.2%的学生在完成翻译任务时问题最大的是词汇。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基础不足,另一方面也看出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工具辅助完成翻译任务。此项目更直接反馈出学生英语底子薄、基础差。翻译考察的是译者的双语综合能力,译者不仅仅必须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对双语文化、社会环境也要熟悉,并且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高职校学生入学起就必须培养就业意识,学生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意识会影响到教学成效。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就业、提高自身素养、掌握文化知识对于翻译学习意义较大。由此看出,大部分高职校学生已经不拘泥于文化课成绩高低,看到了更远的就业,也意识到了素质的重要性。通观整个学生群体,目光局限于成绩的比例是6.3%,这不影响这类学生成为“好学生”,但长此以往,将影响他们成为合格的从业人员。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设计了两项直接问及翻译与就业,翻译与生活关系的问题。调查发现,学生有较强的就业意识,那么这题直接反馈出翻译工作会不会成为学生择业选择。16%的学生给出肯定的答案,21.5%的学生给出否定的答案,52.8%的学生给出中立的答案,9.7%的学生还未考虑。从此项反馈出来学生群体明确把翻译当作择业目标的人数不多。那么,学生认为翻译在生活中有用处吗?
“学有所用”,翻译是一项强实践性技能,如若不用,则日渐衰退,如若无用,则学来无味。结合以上两题,纵然明确选择翻译工作的学生比例不高,但表明翻译在生活、工作中“有用”的比例为93.1%,大部分学生肯定了翻译的用处。对于否定翻译作用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仍要认真对待,甚至多启发引导。
综合所有调查情况,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技能缺失原因就学生自身而言底子薄,学习主动性不高,翻译训练只是任务,思考不全面。就课程而言,课程设置有待完善,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再者要培养学生翻译方向的就业意识,提高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英语翻译技能。
方佳,女,助教,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教学与翻译。
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办学点2010-2011年度校级课题“功能翻译理论视域里的高职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0YL018)
G712
A
1674-7747(2011)22-0034-02
[责任编辑 方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