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号入座,咏古诗轻松答题

2011-02-19 18:23陆如兵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咏史诗对号入座答题

■陆如兵(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

对号入座,咏古诗轻松答题

■陆如兵(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

咏古诗由于艺术性高、思想性强、内涵丰富,历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例如 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水龙吟

辛弃疾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再如 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

登京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江苏省《语文高考说明》中规定诗歌赏析题主要考查:①学生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这就圈定了诗歌考查的两个方面——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考查思想性,咏古诗是首选。

咏古诗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融入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因此史实是诗人的生发点,感悟议论是归宿。那么高考中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诗人的价值取向和写作意图,准确发挥,轻松答题呢?笔者结合多年高考复习经验和高考实践,总结出“复习构建知识树、高考对号入座、轻松准确答题”的高考复习模式。

一、知人论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诗歌是诗人对所处时代的独特体验,因此,对诗歌的赏析就不能脱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学生在答题时要调动所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常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诗作。如盛唐的李白、安史之乱的杜甫、南宋的陆游,时代决定题材,个人决定风格。一般而言,名家大家在考卷中不注解,不常见的、较生僻的作者在考卷中会有注解,学生要从作者入手初步把握诗作。

二、弄清史实。历史是一面镜子,后人总能在历史中获得借鉴。诗人因为表达的需要选定一个合适的角度借古说事。因此,赏析诗歌的第二步就是弄清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对于典型史实,考卷不会注解,而对于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考卷会作适当注解。学生要思考所述史实留给后人的经验教训,结合知人论世就能把握住作品主题了。

三、把握主题。本点是回应考纲①。咏史诗不外乎这几种主题:

1.对历史事件注入理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这两首诗都是对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历史事件注入理性的思考,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第二首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杜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诗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2.在咏史中抒发个人的感慨,如怀才不遇、贬谪之恨等。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作者鞭挞汉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也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哀叹。这样的咏史诗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借题发挥,感慨个人的遭遇。

3.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借批判沉湎声色而亡国的陈后主,表达了对晚唐国事的担忧:衰世之年,封建贵族、官僚们不以国事为怀,醉生梦死,反用这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

四、分析特色。本点是针对《考试大纲》第②点。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我们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常见的写作手法。

1.借古讽今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咏史诗中最典型的一首诗,杜牧是晚唐诗人,面对着即将分崩离析的大唐王朝,他无可奈何,只能借慨叹“商女不知亡国恨”,借古讽今,抒发对当时达官贵人的不满。

2.今昔对比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本诗是诗人李白游览越中,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的著名事件而写的。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最后一句中“只今”这个词,让学生明白前三句是写过去的事,如今这个地方“惟有鹧鸪飞”,这样写就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在咏史诗中,诗人往往先描写过去的繁华景物,再写今天的衰败之景。昔盛今衰,突出主题。

3.虚实结合

上首诗中还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三句写过去的事是虚景,“只今惟有鹧鸪飞”是实景。虚实结合,时空交替,盛衰无常,引人深思。

4.阐发议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教多。

这首诗和其他咏史诗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通篇诗人都在发表议论。我们抓住“尽道”“赖”“若无”“不教多”这样几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隋朝亡于大运河这件事发表的议论。诗人认为“若无水殿龙舟事”,那么隋炀帝的功劳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诗人认为隋炀帝的功劳是建立在“若无水殿龙舟事”的基础上的,可是这只是个假设,所以本诗对隋炀帝的批判、谴责就更为严厉。

5.以景衬情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水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荫,柔丝袅娜,两岸绿野千里,田畴相接,望中一片无边春色。以景衬情也是咏史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怀古则多触景生情,抒发今昔盛衰之感。让学生抓住诗歌中写景的诗句,分析写景的特点,才能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对号入座。学生在复习时,应积极科学地构建咏史诗知识树,形成知识网络。读诗时要自觉主动地根据主题把咏史诗分类,根据考题把考点分类,是考主题还是考表达特色,答题时运用类的知识对号入座、按问作答,解决具体问题。

猜你喜欢
咏史诗对号入座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宋代《春秋》学对史论体咏史诗的影响
邀你来答题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对号入座清夏火
《宋前咏史诗史》评介
对号入座
汉代乐府咏史诗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