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吴彩娴
所谓“脚手架”即孩子写话时,教师的适度点拨、引导,以及对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的关注与运用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将低年级作文改为写话,强调要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让学生在写话中累积经验,这是符合一般儿童年龄心理特征的教学策略。但在教学时发现:即使是写话,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也绝非易事,难度并不亚于中年级孩子的习作。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外界的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起点低,范围小,所以平时写话时往往无从下手。而且低年级儿童的书面表达明显落后于口头表达,他们缺乏书面语言的阅读和积累,大量的字词不会写、不会用;会写的字又不能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限制了书面表达的发展。面对这些处于写话起步阶段的孩子,培养写话的自信心和兴趣是重点,因此教师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写话的“脚手架”,在孩子无从下笔时,给孩子指一个方向;在孩子思维困顿时,给孩子一些点拨;在孩子千篇一律时,给孩子一些启发……让孩子们写得轻松,写得快乐,于轻松快乐中激发起他们写话的兴趣,培养写话的能力。
鉴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对低段写话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下面就以一堂低段写话公开课《春天来了》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写话教学中为孩子搭建脚手架的一些策略思考。
低年级孩子写话,要有“点”可支,这里的“点”指的是孩子在写话之前的“说”。
朱作仁教授一直主张: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需要有声言语的支持。这是由于儿童内部语言没有很好地发展所决定的。我们在教学上必须通过口头语言的训练来发展书面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写话必须先说后写,在说的基础上写,“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先说后写,会降低说的难度。
写话教学应遵循口语先行的原则,以“说”作为写的支点。所以在教学生写春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说一说这四方面的内容。同时,在学生说的时候,笔者也努力引导学生说充分,说到位,将“点”支得可靠稳固。
根据这样的思路,设计教学板块:看图片,说一说,春天来了,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
师:小朋友,春天那么美,你想不想去看看春天?
生:想。
(1)欣赏图片,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2)播放幻灯:(桃花;郁金香;蝴蝶;小蝌蚪;柳树;小朋友在草地放风筝)。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桃花。
师:你能把话说完整吗?
生:春天来了!我看到了桃花。
师:桃花是怎样的呢?你能把桃花说得更美一些吗?
生:春天来了,我看到了粉红的桃花。
生2:春天来了,我看到了小蝌蚪。
师:谁能比他说得更好,把小蝌蚪的快活、可爱说出来。
生:春天来了,我看到了小蝌蚪,它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
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春天的景物,春天的美好也是孩子触手可及的,因此让孩子们说一说春天看到的景物,这对于他们来说很简单。在教学时,笔者发现孩子们说得很好,思路开阔,内容丰富。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努力将这个“点”挖到位。
“桃花是怎样的呢?你能把桃花说得更美一些吗?”
“谁能比他说得更好?把小蝌蚪的快活,可爱说出来。”
这样的问题提出来,是为了引导孩子积极动脑,做更深刻的思考,将本来简单、直白的话语说得生动美妙一些。于是就有了:
“春天来了,我看到了粉嘟嘟的桃花开了,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
“春天来了,我看到了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看到了可爱的小蜜蜂,提着花篮在采花蜜。”
“春天来了,美丽的油菜花戴上了金色的皇冠,在风中跳舞呢!”
…………
这样精彩的发言,就在孩子中间一个接着一个蹦了出来。老师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精彩”,表扬他们词语用得好,表扬他们想法很独特,表扬他们把看到的景物说活了,说美了。
对于低段孩子来说,他们不缺乏表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他们缺乏表达的层次性、逻辑性,所以在支这个点时,我们老师要注重这两方面的引导。
在教学时,笔者也发现有的孩子话说得并不是很恰当,语言缺乏逻辑。如有孩子说:“春天来了,笋芽儿在风中轻轻地点头。”“春天来了,小知了在树上唱歌。”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及时地指出来,告诉他错在哪里,怎么改正。教孩子说话,首先是要教孩子说对话。
层次性则表现在语言的生动,词汇的活用,想象的丰富上。“春天来了,油菜花开了。”“春天来了,美丽的油菜花戴上了金色的皇冠,在风中跳舞呢!”这两句话在说的“质”上显然不同,后者无论是想象的发挥还是词汇的运用都远胜于前者。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在说话时用上书中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好的词语,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让这样的具有温度与色彩的语言在课堂上越来越多。孩子们能说对话,说好话,那么对于后面的写话,也就不是一件困难事。
低年级孩子写话要有“例”可仿,这里的“例”是指可供学生模仿的例子,可以是书中的范文、篇章,语句等。学生可以仿的方面也很多,可以仿其写作形式、思路,也可以仿其语言组织或表达方式等等。
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仿写是古人的有效学习的方法,古人的作文写诗,大多也是模仿前人的。其实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训练方式,在仿写过程中,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仿写学到家,可大大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运用到习作中,无异于如虎添翼,让文章锦上添花,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仿”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让学生学会表达,乐于表达。
在试教时,笔者发现让孩子们说春天里听到的声音,他们想到了蛙叫、鸟语、雷鸣、雨落。这些直观的声音,可是另一种声音孩子用耳朵无法听到,也说不出来:那是花儿开放的声音,那是蝴蝶感谢花朵的声音,这些声音是需要孩子们用一颗独特的童心去感受去想象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那怎样帮助这些可爱的孩子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带动孩子想象呢?
经过一番琢磨,特设计了教学板块:听歌曲《小雨沙沙》,说一说,春天来了你用灵敏的耳朵听到了什么?
歌中的种子在说话,它说:“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发芽!”它还说:“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呀呀,我要长大!”听完了歌,老师再顺势点拨一下,告诉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很多声音,我们的耳朵是听不到的,比如种子说话的声音,但是大地妈妈能听到,他们自己的小伙伴也能听到,这时候,我们小朋友可以用心去聆听。”
孩子们很机灵,他们马上就会想到:大自然中的很多声音,虽然,耳朵听不到,但是可以去想象。于是孩子们的思路就轻松地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瞬间放飞了起来;于是,他们用自己的一颗童心听到了笋芽儿说话的声音,蝴蝶称赞鲜花的声音……并开始模仿着说:
春天来了,我听到了蝴蝶说话的声音,它说:“花儿好香,花蜜好甜!”
春天来了,我听到了笋芽儿钻出地面的声音,他说:“外面的世界真是热闹啊!”
…………
看似一处疑难,却在一首简简单单的儿童歌曲中化解了。孩子们所模仿的是《小雨沙沙》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孩子们仿得很轻松,很开心,很得意。歌曲可供孩子们模仿,其实我们最熟悉的教材可供孩子模仿之处更多:《秋天的雨》中,就有两句较典型的被艺术化的句式:“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瓢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几个美丽的句子。除了课文优美的语言可以仿写外,那些典型的结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仿写,如儿童诗《听听,秋的声音》的第一二小节。我们教师也要善于利用“模仿”这一脚手架,让孩子们多多登攀。
低段孩子写话,要有“境”可入,这里的境是指“情境。”一个好的情境也是一个好的脚手架,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还能让孩子在这生动可感的镜头中,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知,进而用心去思考,轻松地去表达。
“春天来了,你用灵敏的鼻子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课堂上的孩子,他们端坐于教室之中,无法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闻一闻小草,摸一摸花瓣,接一接小雨……因为这些感觉离他们很远,所以他们也难以用语言准确地把这些抽象的感觉表达出来。
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这个难题,笔者创设了用图片,用语言带学生进入春天的情境,帮助他们找到感觉。
教学板块:看风景片,说一说,春天来了,你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
师:春天不仅好看,好听,她还特别地好闻,让人感觉舒服呢!小朋友你想不想用灵敏的鼻子去闻闻春天,用自己的小手,用自己的小脚,去和春天做一次亲密的接触呢?
生:想。
师:好,准备好,我们出发了。
(在钢琴曲中,播放幻灯片:绿绿的田野;金灿灿的油菜花田;风光如画的太子湾)
教师配音:这是一片绿绿的农田,旁边的小路上还有一些刚出土的小草和悄悄开放的小野花。低下头,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再往前走,那是油菜花田吧!瞧,它多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走进油菜花海中,你闻到了什么,你的小手触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走得快一点,哦,这里是风景如画的太子湾公园,郁金香花开了。蹲下身子,闻闻看,什么味道呢?看,前面有一条小溪,把小脚丫儿子放进溪水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走累了,坐在绿绿的草地上休息,小草弄疼你了吗?一阵春风吹来,头上的樱花树像下了樱花雨,落到了你的脸上,脖子里,你感觉怎样啊?
师:春天来了,你用灵敏的鼻子闻到了什么?你的小手、小脸、小脚触到了什么?老师请你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老师用舒缓的语言带着孩子们游览,孩子们身临其境,来到了田野里、公园里、西湖边。草的、油菜花的、郁金香的香气,一阵阵向孩子们扑来,孩子们闻到了;滑滑的油菜花,凉凉的溪水,痒痒的樱花,慢慢地靠近孩子们,他们触到了。于是,孩子的嗅觉唤醒了,触觉也唤醒了,思维打开了,想象放飞了。顿时他们的话匣洋溢开来。
孩子们说道:
春天来了,我用灵敏的鼻子,闻到了小草淡淡的清香。
春天来了,我用灵敏的鼻子,闻了玉兰花,那扑鼻的香味,真浓啊!
春天来了,我用嫩嫩的皮肤,触到了春雨,凉丝丝的真舒服啊。
春天来了,我用嫩嫩的皮肤,触到了笋芽,它尖尖的,弄得我好疼啊!
情境是个百宝箱,在这个百宝箱里,孩子眼前的色彩是缤纷的,画面是活泼的,心情是愉悦的,想象是放飞的。对于低段的孩子,如果这个百宝箱运用得好则是事半功倍。教孩子看图写话,写话之前不妨把故事演一演;教孩子写一样水果,不妨把水果拿来看一看,尝一尝;教孩子编童话故事故事,不妨给孩子先看一段影片……于此丰富多彩的情境中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乐说,乐写。
在低段孩子写话时,让其有“点”可支,有“例”可仿,有“境”可入,使其写得轻松,写得快乐,这是我在《春天来了》一课中为孩子提供的“脚手架”。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指导好说,引导好仿,激发出情趣,给孩子搭设一架写话的“脚手架”,借孩子一份巧力,就能帮助他们摘到语言这棵树上那一个个充盈着“童言妙语”的红苹果,从而使孩子们在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浓厚写话的兴趣,增强写话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