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吴 丽
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动机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赏识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作文起步,小学生由说、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过渡到说、写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一次飞跃。此进程中,思维的发展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教学中,学生最珍重教师对习作(或者说是作者)的评价。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批阅小学生习作,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小学语文“课标”,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确立了由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从摄影的角度看,片段练习是教会学生取景、定格、拍摄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捕捉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不同,内心的体验不同,对景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描摹景物,“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
二是“沙里淘金”,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最利于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
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赖于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写作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人教版第七册《桂林山水》,其中“山和水”描写很有特色。教学中抓住山“奇、秀、险”;水“静、清、绿”的写作特点,学生就能自发地、自觉地联想到学校的花园,形成潜意识中的对比。课余,我有意识地到花园边观赏,吸引学生到身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饶有兴致地解答,并详细介绍某种花草树木的生长特点,启发他们比较所观察景物与文中描写景物之异同,学生收获很大。一位学生在《美丽的校园》中写道:
“校园的花真多啊,有桃花、有杜鹃、有玫瑰、还有……,真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校园的花真美啊,有的红似火、有的白似雪、有的黄似金、还有……,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校园的花真香啊,有似卤香、有的似果味、还有的恰似红烧肉味……’,真是香飘万里,令人回味,寻着花香,蝴蝶仙子飞来了,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可爱的小蜜蜂也飞来了,它们说说笑笑,忙碌地采集花粉。多么勤劳的小精灵啊,它们对人无所求,辛勤劳动,为人类酿造最香甜的蜜汁,它们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生活真实,才能表白、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的学生,不仅“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劳作实践。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村学生“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更为丰富、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提供了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较多,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尤为深刻。熟练于手,再加之了然于心,这又为学生的表述带来便利。充分利用这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引导学生用赏识的心态看周围的一切,农村作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如其人”,作文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赞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颂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如一位学生写《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内容是她尊敬妈妈,是因为每天放学后,妈妈宁可自己辛苦操劳,什么事也不要她做。她很开心;宁愿自己穿旧衣服,也要买名牌衣服给她穿;宁愿自己少吃,也要天天买东西给她吃。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当,造成了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教育方针的偏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利用家访和家长会及时纠正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果然,这类学生进步很快,尤其是作文内容更充实了。因此做为教师既要赏识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辨别是非曲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人说,赏识是一个人无形生命的阳光。那么就让这缕温馨的阳光去净化人生、亮化人生、优化人生、美化人生,让赏识走进作文课堂,去引领和感受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