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习作素材 让学生写“活”生活

2011-02-19 14:01:37福建许雅斌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习作题目作文

福建 许雅斌

“生活就像一潭涓涓细流的清泉”,这是一句流入心坎里的甘露。“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引人入胜的文学创作往往来源于平凡而又精彩的生活。大凡文坛巨匠都是观察生活的高手,善于将生活演绎成一篇篇一段段令人印象深刻、大为赞叹的文作。

纵观语文教学,习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攻克的一个教学难点。从指导取材、构思、写作、修改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无不说明作文教学的繁难。横看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差异,如我班的学生有的较擅长写想象作文,有的擅长写实作文,有的擅长写诗歌,有的擅长写景状物……当习作范畴确定时,常会让部分学生顿感习作的困难。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点,挖掘生活素材,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习作,让他们乐于表达、易于动笔,是作文教学的重点。

一、从主题单元着手,引导观察发现生活素材——取材

北师大版的语文教科书主题性很强,翻开目录一看,你就会发现每一单元都围绕着生活中的一个点、一个角度去选课文,语文天地中的习作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要求,这么紧密联系的。于是,教学每一主题单元时,我就引导学生从这一主题角度去观察,去写周记。这样充分地慢慢地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丰富多彩的事物,有时间去贴近生活,发现广阔生活中的无限题材。

如: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有声无声的《话语》;观察冬去《春》来的景物变化;体验种《花》、观察家中校园中的各种花的秘密。看一看、摸一摸、握一握身边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的《手》,写下发现、体验。观察学校、社会、生活甚至是游戏中的《规则》,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渗透道德教育及法律知识。观察大千世界中动植物包括人类的《眼睛》,写下富有个性化的发现;亲手折一折《舟船》,写上一首小诗或几句祝福的话,再送给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对比各种各样的《路》;发现时间的《快与慢》,挑战《时间》……如此一来,学生就比较有话可写了,也为接下来的习作练习取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逐步做到笔下生花!

二、在交流讨论中,对比生活中的发现,触发灵感——构思

在习作之前,有了生活素材的发现,我们可先让学生读一读这周的周记,交流并讨论一下自己的发现,让学生互提意见,逐步渗透习作方法及习作知识,帮助学生去构思。增加或删改自己的习作,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课堂习作教学中,再以此引导学生习作、选择题材,让习作更有条理、更通顺。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水源”建成一个“水库”。如从听音乐、画画、实验、班级活动、电视电影中发现生活,触发灵感,发掘出习作的素材,从中构思好习作的雏形。使零碎的素材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在开阔学生习作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进行习作指导,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

引导学生从自己观察的素材中拟定习作的题目,还可组织学生从交流观察素材入手,然后组织班级评比,看谁拟定的题目新颖、有趣,让学生初步掌握拟题的一级方法。最后要求学生在写观察到的材料时就要自拟题目,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自拟题目的良好习惯。

三、提前出题,向生活取材,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选材

深知习作教学的繁难,我常关注作文教学研讨。一次从网上看到郭梦琪老师就曾经这样做过:她在一次习作教学《我们身边的好园丁》中,为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观察采访,感受老师的品格精神,学习抓住特点写人。她在两周前就布置了作文题。在这节课上,郭梦琪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巧妙地把孩子们来自生活的问题,转化为作文的题目和作文前的观察要求。试想:清楚习作主题后,学生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带着作文题的要求在生活实践中,有目的地观察采访,努力捕捉和积累材料。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学生的那种积极性,那作文的效果都是“统考”式的命题作文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作文题目可以早出。传统的命题作文教学,总是到作文课上教师才出题,学生完全处于无准备的被动状态。一次作文往往使学生感到如同是一次突然袭击的考试似的,从心理上产生畏惧和焦虑,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势,抑制了表象的再现和记忆中情感。如: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写出他的特点,新学期一开始,就可以向学生公布,让学生去回忆,去再现原有的记忆,并经常观察这个熟悉的人,这样学生习作时就有材可写,有例可举。

教学每一单元前,我常把“百花园”里的习作要求公布下来,提醒学生针对要求,留意课本上或课外书籍中相关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及时摘抄在采蜜本中以恰当引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人物的一行一言、一举一动……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要求他们凡遇到新鲜的感受,及时地记在专门的观察本上,通过定向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当有的学生习作写走了题,我们也可以指导他们根据文章内容自己另换合适的题目,以尽量减少因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害怕心理,使学生放手去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总而言之,习作教学是繁难的,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掘习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写实生活,写真生活,才能写“活”生活,写“活”习作。

猜你喜欢
习作题目作文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2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求知导刊(2015年15期)2015-05-30 00:51:54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