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由于农产品的产地区域化、易腐性以及配送的复杂性,很多连锁超市农产品实行本地化采购,对农产品的渠道控制变弱了,连锁超市的连锁优势也变弱了。因此,随着连锁超市的快速拓展,越来越多的连锁超市尝试加强农产品的中央采购,加强对农产品的渠道控制。
农产品的中央采购项目是连锁超市利用自身连锁的规模、市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源头采购,选择合适的农产品,对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进行集中统一操作和监控,将优质的农产品配送到连锁超市各个分店,并执行统一营销的采购方式。
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很多连锁超市在实施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时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问题。本文对影响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和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连锁超市更好地实施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提供有益的借鉴。
(1)利用连锁超市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以信息为载体,将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流通主体有效整合
连锁超市有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将顾客的信息,包括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满意程度等进行有效统计和预测,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同时搜集市场竞争信息和价格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然后与供应链节点企业共享,帮助企业决策,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定制化、规模化、标准化,便于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
(2)建立以订单为牵引、以消费者购买为驱动力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中央采购项目是从响应顾客需求开始,以连锁超市获得订单为牵引,农产品的生产从以前的盲目生产,转变为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因此,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是以订单“拉动”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流通。
(3)有利于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连锁超市的农产品大多采用本地化采购,很难实现统一采购,采购的渠道多来自于销地的批发市场,很难溯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存在一定的隐患。
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根据消费者的需要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的种植技术规程,到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
(4)有利于连锁超市建立自己的质量体系和农产品品牌
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农产品,建立生产标准,并将成品按标准进行分级,实行编码和包装标识的标准化管理,进行品质标准化和规格化管理,并有效监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过程,建立自身的质量体系和农产品品牌,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有利于建立消费者对超市更好的忠诚度。
(5)有利于连锁超市制定统一的农产品价格体系,体现价格优势
中央采购项目将采购数量集中,克服了分散采购的劣势,且进行批量采购,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此外考虑不同地方的消费能力,又对商品进行分级,同时兼顾一些二三线城市零星分店的消费特点,制定统一的价格体系,体现连锁超市的价格优势。
(6)有利于连锁超市顾客提高对水果原产地的意识
现在连锁超市农产品的产地非常混乱,尤其在产地的标注方面更为混乱,且缺乏真实性,顾客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在发达国家,每个农产品产地都有清晰的标注,不同产地的商品也有明显的价格差异。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挑选最优的产地,进行采摘、分级、包装,并对农产品进行正确的标注,提高商品的价值。
(1)对中央采购项目与门店沟通的能力要求极高
连锁超市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和分店的分布,设置区域采购办公室,并考虑到农产品的特殊性,在一些二三线的城市还增设了城市采购办公室。中央采购项目实施必须与区域采购、城市采购进行很好的沟通与协调,克服利益分歧,才能保证中央采购项目顺利开展。
(2)对中央采购项目的统筹和协调能力要求极高
由于连锁超市分店较多,分布在全国不同级别的城市,不同城市的经济状况和不同分店的具体情况又存在差异,对中央采购项目所需的品种、等级以及对价格的接受程度都有所不同,要求中央采购项目的服务支持力度也不一样。因此,连锁超市运作中央采购项目时必须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分店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很好的统筹和协调。
(3)对于物流和服务的要求非常高
中央采购项目对配送物流服务的要求非常高,首先农产品是易腐商品,其次连锁超市分店分布在各个区域不同的城市,且分布密集情况也大不相同。因此,中央采购项目不仅要考虑配送物流服务的要求,而且必须考虑物流的成本,并对物流和服务的环节仔细研究,妥善安排,才能使中央采购项目得以顺利执行。
很多连锁超市都尝试过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由于农产品不同于一般普通商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的有效实施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连锁超市中央采购项目必须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进行集中统一操作和监控,将优质的农产品配送到连锁超市各个分店。但由于农业特殊性,如农业结构分散、规模经济有限、特有的生物生产过程、特殊管理能力的需要、高价值土地和特殊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以及农产品的易腐性和配送的难度,连锁超市一般都不愿直接控制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而是与农产品生产、流通相关的主要主体通过协议进行合作,并借助于外部认证和信息技术手段的管理来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效控制。
我国农产品运输的基础设施现状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效率较低。许多从事农产品运输的企业运输手段单一,网络不完善,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返空现象严重,而且有些地区交通阻塞频繁发生,造成相当大损耗。此外,连锁超市分店在不同区域和城市的分布也不均匀,有的分店所在的城市较偏,且分店也少,配送成本相对比较高。因此,中央采购项目必须对物流的成本进行统一规划和计算。
很多连锁超市中央采购项目因不能保证配送的质量而最终无法顺利实施。在中国,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我国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普及,造成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损失。据统计,常温物流过程中果蔬约损失20%~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1]因此,由于农产品易腐烂、易损伤等特点,运作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时,必须使用冷链进行运输和配送,同时根据分店所在的位置规划最佳的配送线路,控制好物流配送的时间和距离。
中央采购项目是由连锁超市总部进行统一采购并配送到全国的各个分店,从产地到全国各个地区的分店,由于运输配送的复杂性,如难以避免的中转和换车,即使采用冷链运输和配送,农产品的货架期也明显变短。因此,中央采购项目需要分店全力配合,收到配送的农产品后,立即最大化陈列和促销,尽快销售完毕,将损耗降到最小。
连锁超市在设计农产品供应链时,必须考虑产品特性、技术支持、营销与竞争、组织成熟度、公共政策等方面的障碍因素,需要对消除这些障碍的实际成本与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潜在利益之间进行权衡与选择。[2]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是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到全国不同区域的各个分店,在运作设计时必须仔细规划以下几个环节。
(1)必须保证有一定的销售量。
(2)必须具备一定时间的货架期,能够满足安全地从产地配送到分店和分店快速销售所需的时间。
(3)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有一定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大部分消费者都喜欢食用。
(4)货源产地已形成一定的产地特色和种植面积,能够按质按量地稳定供应。
(5)产地必须配套冷藏和贮存的设施。农产品的生产通常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水果的季节性,因此,必须对农产品进行冷藏和贮存,才能按质按量稳定供应。
(1)合适的货源产地
中央采购项目选择的货源产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规范的企业法人代表,具备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农产品认证(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认证(GAP)以及IS09000(质量保证体系)等资质认证,能够按照连锁超市标准和要求来组织生产。
(2)与货源产地的合作方式
连锁超市中央采购项目与货源产地合作主要有两种模式,即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和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增加,为超市对接农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强了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面临众多的挑战。首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限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加工和存储能力。其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大多是农村能人大户、经纪人、批发商、村干部和地方农技服务人员,其中很少有人受过现代化组织管理方面的培训,容易导致合作社内部管理过于松散。[3]因此,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在具体实施中必须考虑周全。
与连锁超市合作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能够对农产品的生产进行有效控制,必须按照连锁超市的订单要求进行生产,能够帮助农民进行土壤检测,给予农民技术指导,从品种引进到行距、株距,再到用药、施肥,农户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种植,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的使用。第二,能够进行订单处理、检疫检测、冷藏储存、分级、包装等流通加工。第三,有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能将农产品保质保量稳定地运输和配送。第四,有强大的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能够对配送信息、订单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满足衔接生产、销售、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需要。
中央采购项目的实施必须保证配送到全国每家分店的农产品质量,不仅优质,而且要稳定,因此对仓储与物流服务的要求非常高。
由于仓储与配送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仓储与配送设施的建设一直滞后。中央政府一直加大力度支持农产品基地和流通设施的建设,加快农产品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的建设。商务部先在河北、吉林、浙江等十五个省试点,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按照《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做好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在试点地区实施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或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原则上按每个150万元的标准予以支持。为建设覆盖农产品流通全程的农产品冷链和物流配送系统,提升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流通基础设施水平,2006年以来,商务部、财政部累计安排3亿元资金,共支持164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与改造农产品冷链和配送中心项目277个。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在全国建设200个农超对接项目,发展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4]这些措施更加有利于“农超对接”和连锁超市中央采购项目的实施。
目前,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环境不断受到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增加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假冒伪劣、食品标识滥用的违法生产经营等行为屡禁不止,让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问题愈加担忧,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呼声不断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是指一部分被区分出来,生长环境被严格确认为安全,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使用农药(没有农药残留和不对环境污染),食用部位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具有正常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可以确保正常食用后不会对人体致病和致害的农产品。[5]
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小规模农产品生产和以农贸市场为主体的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由于交易的无序和多次性,很难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连锁超市与传统的农贸市场相比,具备经营质量优质农产品的客观条件,[6]对农产品供应链有强大的控制力,能够有效监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每个过程,并利用信息技术和标识系统对农产品进行有效地跟踪和溯源,[7]建立自身的质量体系和优质农产品品牌。
连锁超市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使连锁超市发挥积极作用,采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思想,通过信息传导、渠道建设、质量控制和物流保障,使农产品流通相对稳定和安全(见图1),关键环节主要为生产阶段和流通阶段。
(1)生产阶段
连锁超市发挥管理、资金、技术与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实行源头采购,根据连锁超市消费者的需求,对农产品的生产进行有效监控和指导,提供产前信息指导、产品需求规划、农资供应、种植技术指导、田间管理支持、产后采摘、加工技术指导和管理等,保证农产品达到超市消费者的要求。
(2)流通阶段
连锁超市作为第一负责人,负责跟踪从生产基地到零售网点的包装加工、全程物流配送、仓储、检验检测、保鲜直至送达到消费者手中。
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须建立质量与价格联动机制的价格体系。一方面,优质农产品采用区别于普通农产品的方式生产和流通,投入的物质成本和管理成本大,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另一方面,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根据分店所在区域的经济不平衡性,制定农产品的级别标准,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区域选择较低的级别,价格可确定在较低的水平;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选择较高的级别,价格也相应地确定在较高的水平。
传统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交易机制使交易双方多为竞争关系,没有或很少存在合作与协同关系,买方和卖方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的保鲜储运、加工、包装、分级等商品处理设备缺失或管理不规范,导致农产品在流通环节损耗大,流通成本高,同时质量监测仪器的缺少或简陋无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无法保障。连锁超市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实行源头采购,利用连锁超市的强大控制力量,有效监控农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保证优质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安全流通。但在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的环节中还存在一些特别薄弱的环节,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才能使优质农产品更好地生产、加工、流通。
(1)扶持农村营销大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鼓励各组织间的联合,运用管理和信息技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更有效地服务农业生产。
(2)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进行内部各环节 (如生产部门、运输部门、销售部门)整合优化,积极引进和借鉴发达地区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充分利用运输、商业企业在市场信息、销售网络和运销经营等方面的特长与优势,使农产品供应链结合得更为紧密、高效。
要将政府、流通者、生产者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信息收集、汇总统计、加工处理、传递和使用的标准化和社会化,大力推进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中的应用,避免农产品生产决策和流通的盲目性。
农产品的污染主要包括来自环境的污染和生产过程的污染。因此,在环境条件达到标准的地区建立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防止农产品的污染。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农户、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加强技术研究,对各镇(乡)村的农技站、农办等具体协助(县、市)农业的各部门进行技术培训、生产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
政府应加强优质作物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规范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跟踪监控储藏、配送和加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此外,各级政府应当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公益广告、专题节目的形式向消费者传递农产品的安全信息。
很多连锁超市农产品实施本地化采购,使得连锁超市对农产品渠道控制能力变弱,制约连锁超市充分发挥其连锁优势,随着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中央采购已势在必行。针对很多连锁超市在尝试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时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文研究了影响农产品中央采购项目实施的一系列关键因素,包括农产品品种和优质农产品产地的选择条件、与优质农产品产地合作的方式、农产品仓储与配送的要求,进而提出农产品质量与价格联动机制,保证优质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的安全流通,减少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中间环节,有效实施“农超对接”,充分发挥连锁超市的连锁优势。
*本文受到南华工商学院与广州社科院合作项目“农产品连锁超市流通与采购优化的研究”(项目编号:11KH04)的专项资助。
[1]韩松.新时期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与装备发展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8(5):31-33.
[2]黄祖辉,鲁柏祥,刘东英,等.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和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3):8-9.
[3]胡定寰,杨伟民,张瑜“.农超对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09(8):12-14.
[4]姜增伟.“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是“农超对接”的有效模式[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1):34.
[5]胡定寰.农产品“二元结构”论—论超市发展对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5(2):12-18.
[6]}胡定寰,Fred Gale,Thomas Reardon.试论‘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新模式 [J].农业经济问题,2006(1):36-39.
[7]胡定寰,杨伟民.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可追溯性与现代供应链[J].科学决策月刊,2007(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