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使命

2011-02-19 05:51倪生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山西转型文化

倪生唐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

高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使命

倪生唐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

转型发展需要扎实的文化根基,高校作为文明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转型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包括整合多元文化、传承和谐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实施人文教化等内容。整合多元文化要牢固树立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一元性和高校文化建设多样性的理念;传承和谐文化要发挥和谐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个性发展、凝聚激励人心等方面的功能,使和谐文化成为转型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文化组成部分;建设先进文化要使高校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孵化器”的重要功能;实施人文教化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转型发展;高校;文化使命

袁纯清书记在全省干部大会上提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作为高校如何在服务转型发展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转型发展需要扎实的文化根基,高校作为文明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转型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具体地讲,这种文化使命主要包括整合多元文化、传承和谐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实施人文教化等内容。

一、整合多元文化

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要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高校历来是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流交锋的地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牢固树立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一元性和高校文化建设多样性的理念,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断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以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一是加强对外学术交流。要注重民族形式、民族风格,积极培养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充分利用大学自身的独立性、开放性、选择性、宽容性和系统性,对不同文化和价值冲突进行协调、平衡、化解、融合,使多样的文化潮流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保持良性互动,并在这种良性互动中自觉发展自己的文化。

二是保持理性的文化批判传统。要揭露和批判社会中存在的落后、陈旧、腐朽的文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担当起批判、维护以及创新人类精神文化的历史使命。

三是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或者说都有自己的国家精神。早在古希腊时期,荷马史诗中就强调要热爱祖国,认为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荣誉。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芝诺明确提出“荣誉是圆满的善”,“不荣誉的快乐就不会是善”,把荣誉直接与道德行为所追求的目标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也指出,智能、见识、快乐的荣誉是“善本身”。在如何对待荣辱问题上,世界各国涌现出许多道德楷模,如追求科学真谛、宠辱不惊的爱因斯坦,在逆境中百折不挠、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和海伦凯勒等,他们高尚的道德人格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传承和谐文化

学术界把中华和谐文化称作“和合”文化。“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与自己和合、人与人和合、人与自然和合的文化资源。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也是“和合”文化的发源地,尧时就有“协和万邦”之说。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对于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主要是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面对工业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和合”文化必须发生重大转型,必须对传统“和合”文化进行整体改造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赋予其符合时代性质与时代特征的文化价值内涵,形成社会主义和合文化。

社会主义和合文化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撑,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合文化的本质和特征,注重发展社会主义和合文化理念,发挥和合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个性发展、凝聚激励人心等方面的功能,使社会主义和合文化成为山西省经济转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文化组成部分。

近年来,山西师范大学充分利用山西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对传统和合文化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先后有多篇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德育》等报刊。同时,在韩国召开的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台湾召开的第16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和国际和合文化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上,该校进行了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

三、建设先进文化

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一定不同于世俗文化、企业文化和政府文化。大学文化的特性在于它的引领性,而这种引领性又主要表现在它始终同先进性结合在一起上。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学应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时刻保持文化清醒和自觉,不断深化对大学本质和办学规律的认识,提高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主动性,摆脱功利性的干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并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以此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大学文化建设思路。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学还应明确校园文化的发展目标,正确处理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努力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担负起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发挥大学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孵化器”的重要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吸收了人类社会文化的优秀成果,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特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实践基础上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标志。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思想的变化进程和不同性质,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多样化社会思想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牢牢把握山西转型发展的正确方向,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实现转型发展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山西师范大学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的优势,以课题组的形式,集中力量,开展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研究,仅2010年就争取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项研究课题。现在,该校已初步形成一个内核——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观,三重体系——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制度)体系、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完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山西转型发展中最积极的文化因子。

四、实施人文教化

人文精神是一个古老而永久的话题,它关注的是人的价值世界,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从人文的维度来说,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传授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山西实现转型发展要以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育人为本,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达。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山西转型发展服务,具体到大学就是培育人才,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教育,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教育须做到传授知识、开启智慧,也须做到训育身心、润泽与点化人生。对真、善、美、圣等人生价值的甄别与确认和人生境界的高低直接关联,我们要注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正确的人文精神的培育,培养他们的价值理性;引导他们以哲学的睿智重新审视现代技术的价值观,把现代技术纳入人类和谐持续生存发展的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形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

雅斯贝尔斯提出的“人的灵魂的教育”越过了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恢复到教育作为精神陶冶的本质。“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陶冶学生,使人与精神文化融合统一,即通过文化来阐释人,通过人去界定文化,这样,在教育视野中的人是整体的人,教育则是“文化过程”,它不仅能帮助人汲取文化价值,也能塑造多维的、有深刻内心体验的人。人文精神蕴含于文化之中,学习主体难以直接把握,需要通过富有文化品位的教育和大量文化知识的积累、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需要主体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感悟人类的文化遗产,积极捕捉和把握其中的文化要素,对一定的文化要义切己体察。人类在自己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发展了辉煌的文明。人类自身正是不断地从这些文化、文明的成果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我们应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修养,使学生的人格不断完善。

二是服务社会。山西省实施“科教兴晋、人才强省”、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大学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山西师范大学围绕国家战略和山西区域发展重点,结合学校人才和科研优势,主动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合作,进一步深化了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构建良性发展的产学研机制,重点建设“教育创新实验区”,进一步拓宽了社会服务范围,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强了与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与高平、安泽、隰县等合作共建了“教育创新实验区”,在人才培养、文化研究、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尤其是在山西省基础师资队伍的培养方面,山西师范大学通过顶岗支教、换岗培训等形式,不断创造经验,扩大和提高了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范围、功能和能力。在文化研究方面,山西师范大学与安泽合作成立了“荀子学院”,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上陆续推出荀子研究的系列论文,在全国形成了较大的影响。通过这些工作的深入推进,山西师范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校地合作全面展开,不仅服务了社会,也使学校自身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收到了学校与社会互利共赢的效果。

〔1〕郭玉兰.打造强势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省〔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4).

〔2〕段再青,刘仁华.试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4).

〔3〕高薇.儒家文化的当代管理价值〔J〕.理论探索,2009(6).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Universities in Promoting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Shanxi

NI Sheng-tang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0,China)

The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Shanxi needs a strong cultural foundation.As an important front for inheriting civilization,innovating in knowledge and training talent,universities bear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for integrating multi cultures,inheriting harmonious culture,developing advanced culture and conducting humanistic education.In integrating multi cultures,it is necessary to foster the concept of the centralized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 variety of university culture.In inheriting harmonious culture,we should make the culture perform its function in ideological and ethic education,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ty and coherence of popular feelings.In developing advanced culture,universities play a role as a hatcher of socialist culture.Universities train talent for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Shanxi by conducting humanistic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Shanxi;university;cultural mission

G64

A

1009-1203(2011)01-0060-03

2010-11-20

倪生唐(1954-),男,山西武乡人,山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山西转型文化
我在山西等你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谁远谁近?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