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集《我的海峡》之九“海峡之脉”音乐分析

2011-02-15 06:14文/李
艺苑 2011年5期
关键词:二度海峡声部

文/李 晖

《我的海峡》是一部具有历史厚重感、思想深刻、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集。这部乐集由“海峡之源”、“海峡之籁”、“海峡之灵”、“海峡之风”、“海峡之埠”、“海峡之月”、 “海峡之泪”、“海峡之魂”、“海峡之脉”、“海峡之光”等十首乐曲构成。这是一部以西洋交响乐的形式融合闽台地方戏曲、南音、闽台童谣等音乐元素,具有闽台音乐特色和闽台文化底蕴的交响乐集。作曲家以音乐展现海峡两岸源远流长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与两岸人民的进取、苦难、奋斗和辉煌,用音乐叙述着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亲情,表达海峡两岸向往和平、共同祈愿、携手创造未来的美好愿望。乐曲蕴含着作曲家对海峡故乡的真挚情感,对海峡的大爱情怀。

作曲家吴少雄先生生长于泉州,年少时起,亲人隔海相望、生离死别的真实故事就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他一直想用音乐表达这样的思念之情、骨肉之情、统一之情。对两岸天地、人文的深厚感情,让他萌发了为台湾海峡写一部作品的想法。他以闽南风土人情、民间戏曲音乐为素材,用音乐的语言来叙述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人文历史,展现闽南人勤劳、拼搏、乐观的优秀品质。写交响乐集《我的海峡》是作曲家内心深处的需要,是心底对海峡之爱的迸发。

“海峡之脉”是《我的海峡》交响乐集的第九首,亦是最能打动听者的器乐乐章之一。这一乐章的主体情绪是“亲情与眷念、呼唤与梦想”。全曲以小二度的上、下行作为核心动机,C-B-G-A为核心音列,C-B为核心音层。核心音列由南音的音调提炼而来。和声采用作曲家独特的“干支合乐论”的和声语言。模糊的音色,暗喻大海之深不可测,又似大海深处悄悄的脉动,小二度的核心动机贯穿全曲。“海峡之脉”全曲由五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为第1小节至第21小节,是“海峡之脉”的开篇,本段由远及近地描绘了大海的恢弘壮阔。沉稳浑厚的低音声部拉开了海的序幕,低音提琴、大提琴和中提琴以小二度下行和小二度上行的旋律交替出现,长号、低音长号和大号以相互交叉的节奏与之相衬,大海的深沉呼之即出。紧接着,定音鼓从一小节一下,一小节两下,到鼓点逐渐增多,密度逐渐增大,并以不重复的节奏敲出,音乐上的动荡感逐渐增强。弦乐组和木管组乐器皆由低音乐器先出现,依次到高音乐器,都是小二度的旋律进行,层层递进。铜管组中,节奏上形成错位与交叉。圆号两个声部的节奏不同,圆号第一声部先奏三连音的四度和声音程再奏四连音的四度和声音程,圆号第二声部则先奏四连音再奏三连音的四度和声音程。长号亦是后半拍进入旋律,低音长号则后4/1拍进入旋律。各个器乐组的乐器,音高上层层推进,节奏上交叉进行,小二度不协和音程叠加的音响,以及四度音程的和声背景,营造了朦胧、不安的气氛,暗喻着浩瀚大海的动荡、飘摇,抑或是大海那种潜在的脉动在积蓄,在萌发。高潮处,铜管组圆号奏出号角性的旋律,和声单纯,为四度结构,两次号角性的旋律为模进的形式进行,接着管钟的音色出现,庄严而洪亮,渲染了神秘幽远、气势磅礴的气氛。木管组用三十二分音符的音阶快速行进,三次将旋律推向高潮,仿佛大海的浪潮,在跳跃,在追逐,在赶浪。此时的潮声已不是细微的声响,而是象春雷长鸣,山谷摇撼。音响与之前渐涌渐近的浪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大海的壮阔炫丽,恢弘雄伟。

《海西交响》 摄影:魏新萍

第二乐段为第22小节至第54小节,整体速度加快。第一提琴、第二提琴和中提琴始终为主题声部,幽远绵延的长音如那生生不息的潮水一般,颇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还不复回”的宽广豪迈之势。飘渺的长音旋律中包含了南音的元素。乐句的力度处理上,讲究弱收,有ff和mp的强弱对比,渐强渐弱的音色处理,恰如海水的起伏、宽广。钢片琴音响纯净,富于诗意,充满着迷人的美,她和柔美的竖琴在旋律上相呼应,钢片琴为高到低的分解和弦,竖琴则相反。木管组展现为短笛、长笛和单簧管六连音旋律的交替出现,颇有跳跃感。两组音色的交融,感觉上像是平静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样子。短笛、长笛和单簧管的旋律,就是那海面上跃动的亮光,灵动而闪耀。细细凝听木管组各个声部的细小音符,每一小小短句的旋律都是那么地悦耳动听,富有色彩。由#C-E-#F-#G-A构成的五声调式,幻化出那么多美妙的短旋律。铜管组的音色运用采取“镶边”的写法,突出流动性。低音声部,低音提琴和大提琴的旋律进入与主题声部形成交替,象征着潮水的起伏。定音鼓仿佛一股潜在的力量在远处推动着浪潮,缓缓地,有力地。这段舒缓而灵动的音乐描写了海峡之水的绵延和永恒,令人情不自禁地激起一种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恬静而又近于陶醉的情感。

第三乐段为第55小节至第81小节。随着定音鼓由两个八分音符,到三连音,到五连音再至滚奏,木管组齐奏突强即弱的长音d3,由小二度(D-bE)及增四度(D-bA)构成了独特的富有色彩的和声音响,低音提琴、大提琴和中提琴小二度旋律复又交替出现,音乐的情绪急转而下,不安的情绪即将渐渐爆发。第一提琴在A和E弦、第二提琴在G和D弦上演奏颤音,圆号两个声部四度和声音程的四连音和三连音交错,小号小二度音程的重复及小七度的跳进,都蕴含着海水深处的不安和躁动。紧接着是木管声部的齐奏,高音区上连续两个小二度的推进,先是两个八分音符,后为两个附点四分音符,加剧了小二度不协和音程的张力,音色刺耳而尖锐,后再接竖琴和第一、二提琴声部的滑奏,低音长号和大号的一声长音如同战斗的号角般,令躁动不安的感觉愈发强烈。接着是前三小节的模进,木管声部奏出长音e3,突强即弱,而小二度的交替进行又出现在弦乐低声部,然后又是圆号和小号,再接低音长号和大号的长音。从第56小节到第64小节,九个小节,三小节三小节地模进,调性不断上移,那种海底深处积蓄的力量在不断地上升,即将要呐喊,要咆哮。从第65小节开始,音乐进入了高潮。大海有潮起潮落,此时海上的潮峰已喷珠溅沫地奔到眼前,像万马奔腾,像万箭齐发!人人皆知台湾海峡的风浪是凶险的。此时,仿佛海上风云变色,波涛汹涌,一排排山岭般的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着、咆哮着翻滚而来。弦乐组从低音区到高音区递进,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再到小提琴声部,小二度上行和连续三个小二度下行,后颤弓,紧张的气势立现,如巨浪翻涌,奔腾呼啸,滚滚而来。接着木管组从高音乐器到低音乐器层层递进,先是短笛、长笛,再是双簧管,然后单簧管,最后是巴松管,六十四分音符的快速行进,从小二度下行,到减五度向下跳进,后小二度上行,在减五度向上跳进,接两个小二度,音乐紧凑,节奏紧密,仿佛狂风涌着万顷波涛,千军万马似的扑来。铜管组从f的力度增强到ff,长号的四度和声音程强而有力,音色坚实洪亮的小号紧随其后,奏出ff力度的五连音,长号和小号音色皆极具穿透力,仿佛一声巨响,潮头扑打着海堤,击起了极大的声响,摇撼和冲击着海堤,轰鸣声惊心动魄。从第65小节一直到第81小节,音乐掀起了七次的高潮,在飞速中一次次增强,一次次回落,直至最后的高潮,反复的小二度下行长音在fff的力度中延续。这是一段非常令人亢奋的高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风卷着浪,在海峡翻腾激荡,大海深处那股来自自然的无比威力,正在升腾,在爆发,雷霆万钧的潮势无人可挡。

“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紧接着仅有一支长笛,幽怨哀伤的音色从远处飘来,如划过长空的流星,孤独地陨落在深夜里。第四乐段开始了。从第82小节到97小节为第四乐段。这一乐段表现的是孤独者的独白,与之前的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笛那么凄清柔美的音色,如此贴切地刻画出孤独者的沉郁凄楚,旋律弥漫着孤独者的思索与哀叹。接着,小提琴声部为英国管和双簧管的对答铺设了梦幻的背景,给人以希望。第一提琴奏出下行大二度音程的长音,第二提琴在下方四度也奏出下行大二度音程的长音。英国管低沉、含蓄的音色,带有田园回忆般的梦幻色彩。双簧管甜美而富有人性化的音色,极具表现力。二者的对答谐和融洽,二者的旋律来源于南音的核心音调,古朴秀美,充满了对美好的向往。此时的低音声部,低音提琴、大提琴和中提琴交替奏出已为大家所熟悉的小二度的旋律,犹如涌动的潮水生生不息地向前。

第五乐段为第98小节至第148小节,是“海峡之脉”主题的全现。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主题,呼唤和平,呼唤亲情,呼唤美好的未来。主题的节奏为增加时值和不可逆的节奏,即增加了一个附点的短的延续来使一个简单的节奏模式复杂化,且每小节的节奏都是不可逆的。这是来自作曲大师梅西安丰富想象力的技巧之一。这样的节奏形式特别符合以奔腾不息的海峡之水为意象的主题,足见作曲家之匠心独运。从第98小节到第121小节是较为柔和舒缓的主题呈现。此时的海面就像一片湛蓝透明的水晶,宽广无垠,绿琉璃般的海水缓缓流向远方。凝听这一段的主题呈现,领略到的是充满了优美的诗意的享受,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弦乐组绵延的音色,倾诉着思念,呼唤着和平。灵动的依然是木管组的音色,短笛、长笛、单簧管的六连音,交替的旋律进行,充满了恬美、梦幻和跳跃的气息。铜管组远远的长音为背景,那是海的宽广,亦是爱的深沉。大海,有母亲般宽阔无垠的胸怀,有高山峻岭所不及的宏伟气势,更有变幻莫测的壮丽景观。第122小节开始,主题呈现变得雄浑有力,音乐的情绪逐渐高昂,可谓“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木管组的六连音,更加密集,铜管组音色全部使用,营造出磅礴的气势,又充分地烘托出主题,竖琴连续地刮奏,钟片琴连续地和弦分解,加上第一提琴、第二提琴和中提琴的震音,各个器乐组的变化迅速把音乐推向高潮。接着,木管组奏出主题,但速度比之前的弦乐组要快,亦是情绪热烈的推动。铜管组对木管组主题作了补充,节奏更有动感,定音鼓的滚奏更是推动了主题的发展。最后,由铜管组奏出主题,在浩瀚如海的音响交织里,大爱昭然若揭,对亲情的呼唤、对和平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浓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美好的主题就像爱一样永恒。

一部好的交响作品,必须要“想”的好,即创意要好,具备上乘的作品精神内涵。吴少雄先生是一位非常看重作品内涵的作曲家。这部音乐要表达的是人性的永恒,美的永恒,大爱之永恒,足见他的良苦用心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作曲家刘锡津评价《我的海峡》是有创意、有品位、有分量的书写海峡两岸关系的音乐作品。一部好的交响作品,还需有技术手段和音乐语言来支撑。作曲家一贯强调的音乐中的戏剧张力,和声语言上的丰富变化,在“海峡之脉”中可以感受到。作曲家撷取闽南音乐文化土壤中珍贵的“南音”的精华,采用西方纯音色的写法,并融合了自己多年钻研的“干支合乐论”独特的和声语言,在传统的守望与现代作曲技术的创新中寻找契合点,同时让作品富有浪漫主义的气息。这一乐章的层次、呈示、结构非常清晰。“海峡之脉”还体现了意象主义美学特征,借景抒情、借情寓理,情、景、理三者统一。“意象”是东方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它发源于中国古典美学,同时在东方其他各民族的美学体系中也有具体、深刻的体现。[1]“意象”的美学特征表现为象征性、含蓄性、暗示性、神秘性,这也是东方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的鲜明特色。融合了深厚的历史感、创作的激情、现代作曲技巧和美学追求的“海峡之脉”,充分地显示了作曲家的才华。将传统的音乐元素,与新的和声语言,丰富的音响交汇,成为新的交响乐,或许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当然,很重要的一点,音乐作品必须饱含崇高的精神内涵。

[1]李颖,王洪波.意象:东方美学的核心范畴[J].求索,2007(2).

猜你喜欢
二度海峡声部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海峡
行走在过去与未来间——读《海峡姐妹》卷首语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剪辑
魔鬼海峡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