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药物流产800例分析

2011-02-14 21:40黄文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孕产蜕膜孕囊

黄 蕊 郭 凯 黄文英 张 欣

煤炭总医院妇产科(北京,100028)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d内的早期妊娠效果肯定,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简便、副反应轻、效果好的非手术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1],但药物流产受一些相关因素影响,成功率并非100%。为此笔者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自愿选择药物流产的800例早孕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药物流产结局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年龄17~39岁,自愿要求药物流产,停经时间<49d,无药物流产禁忌证者共800例。

1.2 服药方法

第1天早晨空腹顿服米非司酮150mg,第3天清晨空腹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后,在医院观察6~8h,或至胎囊排除后1h。

1.3 效果观察

①完全流产:用药后1周内胎囊完整排出或2周复查B超提示子宫无异常。②不全流产:用药后见胎囊排出,但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或持续流血时间超过2周,或者服药后2周复查B超提示子宫内可见残留,行清宫术,刮出组织物送病理检查提示为绒毛或蜕膜组织。③药物流产失败:用药后未见胎囊排出,术后1周复查B超提示孕囊滞留者,予以清宫,术后清出物可见完整胎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药物流产效果

800例中完全流产687例,占86%;不全流产78例,占9.7%;流产失败35例,占4.3%。其中进行清宫手术96例,占12%。

2.2 相关因素分析

2.2.1年龄年龄 <20岁、20~29岁、30~34岁者完全流产率分别为 54.9%(45/53)、89.3%(413/462)、56.9%(146/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2.2 胎囊大小 胎囊直径1~2cm者完全流产率为93.4%(367/393),较胎囊直径 <1cm者的74.5%(79/106)或 >2cm 者的80.0%(241/301)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3 孕产次数 孕产次≥4次者完全流产率为76.2%(138/181),明显低于孕产次 <4次者的88.6%(549/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2.4 剖宫产史 有剖宫产史者完全流产率为66.0%(103/156),低于无剖宫产史者的90.7%(584/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 讨论

目前药物流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率可达90%以上[2]。药物流产的并发症主要为不全流产和阴道流血,是药流后行清宫术的主要原因。通过本文比较可以看出,年龄、胎囊直径、孕产次及既往有无剖宫产史,均为主要影响因素。

孕囊越小,蜕膜组织越少,蜕膜的孕激素受体数量可能不足,或孕酮受体与米非司酮结合能力低,不能有效地抵抗孕酮的作用,加上早早孕子宫平滑肌对米索前列醇敏感性低所致。另外孕龄越长,孕囊直径越大,蜕膜越多,体内孕酮水平就越高,同一剂量的米非司酮不能有效地拮抗孕酮对靶器官的作用,在孕囊排出后,常有不等量的蜕膜残留,造成药物不全流产[3]。

流产次数越多,不全流产率越高,这是因为流产次数越多,子宫内膜的损伤越重,妊娠后蜕膜发育不良,容易出现胎盘粘连,导致药物流产时蜕膜不易彻底排出,从而阴道流血时间延长。

剖宫产手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处形成瘢痕,子宫内膜覆盖不全,子宫蜕膜血管生长缺陷,易出现胎盘粘连或植入,导致药物流产时蜕膜不易彻底排出,最终导致不全流产,甚至药流失败。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相比,对子宫内膜无人为过度损伤,具有自然、价廉和非侵入性等优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和肯定。但要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临床医生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做好术后复查及随访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曹泽毅.中华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2852~2893.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7-398.

3 刘效群,刘芳,于俊荣,等.复方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形态学及雌、孕学及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2004,2(3):75.

[责任编辑:张 璐]

猜你喜欢
孕产蜕膜孕囊
植入型切口妊娠孕囊植入深度的MRI特点分析*
补肾活血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与外周血中IL-21、IL-27的影响
蜕膜化缺陷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孕产问答
孕产问答
经阴道超声对不同种植部位的孕囊型疤痕处妊娠与清宫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B超检查诊断早孕的临床意义
孕产·书吧
经阴道超声测量早孕期孕囊面积与孕龄的关系
口服不同单次剂量米非司酮预防早孕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