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军
(江苏宝应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宝应 225800)
急性胆囊炎的病因大多为结石性。创伤与手术后发生者并非罕见,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就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
本组男4例,女8例。年龄22~78岁,平均60.5岁。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入院前均无明确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发作史。入院时疾病:食管癌与胃(窦)癌各1例,胃(贲门)癌2例,脾破裂并肋骨和上肢骨折1例,下肢并肋骨多发性骨折1例,骨盆并四肢骨折1例,颅脑损伤1例,脊柱骨折1例,卵巢癌、乳腺癌和剖宫产各1例。
或手术后发生急性胆囊炎至确诊的时间在4~25d,多数(9例)在5~14d。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部分有腰背或胸痛,气急,腹胀,呃逆等。体温37.2℃~39.7℃间10例,2例正常。腹部有不同程度的压痛肌紧张而以右上腹为重。右上腹肿块4例。弥漫性腹膜炎4例。白细胞计数升高,9例>10.1×109/mL。5例肝功能轻度异常。B超示胆囊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液,壁粗糙增厚,有7例超过4mm,且可见双边征和胆囊周围积液,8例胆囊内可见点、片状低回声。CT检查6例,可见胆囊增大壁厚毛糙,周围有水肿带或低密度区,胆囊内也可见沉积物。腹腔穿刺4例,见胆汁或脓液。
手术9例,术中见胆囊不同程度的化脓与坏疽,其中2例穿孔。行胆囊切除术5例,胆囊大部切除术3例,胆囊造瘘和周围脓肿引流1例。7例治愈,死亡2例,1例76岁男性贲门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术后8天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胆囊穿孔),行胆囊造瘘后2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一例56岁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2周化疗,化疗后10d因弥漫性腹膜炎(胆囊化脓并腹腔内广泛脓性渗出)行胆囊切除和腹腔引流,术后1d因呼吸衰竭死亡。非手术3例,2例治愈。1例68岁男性贲门癌患者,术后1周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腹腔穿刺),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而于术后9d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2]。①神经因素:创伤与手术后交感神经兴奋,缩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胆囊缺血。食管胃手术时迷走神经切断,胆囊排空障碍,胆汁淤积,并继发感染。②内分泌因素:长时间的禁食,卧床,肠麻痹,十二指肠淤积等使胆囊收缩素(CCK)分泌减少,抑制了胆囊收缩并使奥狄氏(Oddi)括约肌痉挛,使胆囊排空障碍,胆汁淤滞,胆道压力升高。③全身性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贫血,缺氧等引起胆囊供血不足和代谢障碍。本组5例有高血压,2例糖尿病,冠心病2例,表明这类患者发生率高。④其他因素:吗啡等药物对Oddi括约肌的收缩;肝功能损害,多次输血以及溶血后胆红素在胆道内的沉积;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移位等。
由于创伤与手术后处理的重点是抢救生命,维护器官功能,促进恢复与防治并发症,而早期出现的症状又常被认为是原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加之切口疼痛,腹胀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等因素干扰,不易在早期获得足够的重视。所以,诊断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本组早年间的病例大多发现较晚,其中2例贲门癌术后出现严重的腹膜炎时才得以诊断,最终患者死亡。因此,创伤和手术后患者出现逐渐加重的腹痛,右上腹有局限性或以右上腹为重的压痛、肌紧张,并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这些临床表现不能以创伤或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来完全解释时,就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这时B超为首选和重要的检查方法。其具有诊断意义的声像学特征有,胆囊扩张,常为正常的1~2倍,壁增厚,多大于、4~5mm并有双边征。随着炎症的加重出现渗出或穿孔,可见周围积液暗区。当胆囊内有坏死物、出血或胆红素沉积时,可见点状强回声。当肠道气体干扰检查结果时,CT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表现为胆囊明显增大,壁厚,毛糙,周围有水肿带。CT检查也能鉴别肝功能等异常时需要排除的胆道梗阻,胰腺炎等病变。弥漫性腹膜炎时,腹腔穿刺是可靠的诊断依据。
治疗依赖于诊断。出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原有疾病的恢复,再次手术的风险以及早期表现不典型等多种因素的考虑,易致观察时间过长,使穿孔和病死率增高。其实,逐渐加重的腹痛和腹部体征,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和全身中毒症状即是明确的手术指征。而这时往往表明胆囊已发生了较严重的病变。因此,只要诊断依据充分就应做好手术的准备,不可作长时间的等待,否则增加穿孔和病死率。只有那些临床表现轻微,一般情况良好的病例才作为密切观察的对象。如本组卵巢癌和下肢并肋骨多发性骨折这2例患者,经密切观察保守治愈。手术遵循快捷、简便、有效的原则,去除病灶,控制感染和充分引流。综合患者的全身和局部病变情况,选择胆囊切除或大部切除,胆囊造瘘或胆囊周围脓肿引流等[3]。也有对极度衰弱的患者采用经皮胆囊造瘘者。本组胆囊切除5例,胆囊大部切除3例,胆囊造瘘和周围脓肿引流1例.。手术效果依赖于患者的整体状况,腹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处理的时机。
创伤及手术后急性胆囊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全身状况又较差,起病后进展快,因此对本病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掌握好诊断依据和手术指征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 赵国华,刘玉忠,张向文,等.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迷走神经肝胆支的临床意义[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2):24.
[2] 褚志强,汤文浩.糖尿病病人胆囊运动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2,29(5):280.
[3] 周宁新.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