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本莲
(四川宜宾市南溪县人民医院,四川 宜宾 644100)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严重低血糖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低血糖性脑损害,加重患儿的致残率,甚至危机生命,故引起越来越多的的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旨在总结四川宜宾市南溪县人民医院救治76例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资料,对低血糖的诊治和预防进行探讨,以提高本病的防治水平。
本资料298例为在四川宜宾市南溪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娩的高危新生儿生后72h内常规检测血糖。其中男155例,女143例,原发疾病: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78例(26.2%),围生期缺氧2例(20.8%),糖尿病母儿61例(20.5%),感染例(18.8 %),喂养困难8例(2.7%),母合并妊高征26例(8.7%),红细胞增多症7例(2.3%)。
每例高危新生儿于生后2、6、12、24、48、72h取末梢血测定,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ACCU-CHEK手握型血糖仪及相应试纸。检出低血糖病例分别每1h重复检测一次,直至连续2次血糖正常。
全血血糖<2.2 mmol/L(40 mg/dl),应诊断为低血糖,而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1]。
诊断低血糖症者立即给10%葡萄糖2 mL/kg 静脉推注,0.5~1h后再监测血糖水平。无症状型低血糖者予10%葡萄糖喂饲,并尽早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如母乳量不足,则改配方奶尽早喂养,若口服不允许,则改静脉输注葡萄糖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对症状型低血糖, 在按照2m l/kg静脉推注 10% 葡萄糖溶液后, 以6~ 8 mg/( kgmin) 的速度输入葡萄糖, 并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以维持正常血糖,1h监测血糖 1次,若血糖>2.8mmol/L则改为4~6 h监测 1次。但外周输注葡萄糖的最高浓度不能超过 12.5%,避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对持续性低血糖( 即低血糖持续7d) 则应进一步寻找病因并用相应药物治疗。因四川宜宾市南溪县人民医院条件有限,治疗3d血糖仍不正常者,大多转至上一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检出低血糖76例(25.5%)。原发疾病: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26例(34.2%),围生期缺氧12例(15.7%),糖尿病母儿23例(30.3%),感染5例(6.5%),喂养困难2例(2.6%),母合并妊高征7例(9.2%),红细胞增多症1例(1.3%)。结果显示: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围生期缺氧,糖尿病母儿,母合并妊高征等高危儿低血糖发病率较高,各高危因素低血糖发生情况见表1。
所有的新生儿低血糖经过以上方法治疗后均在12~72h内恢复正常,以早产儿,感染者恢复较快,多在8~24h恢复正常。以围生期缺氧、糖尿病母亲娩出儿及小于胎龄儿恢复较慢,多在24~72h恢复正常。
近年来新生儿疾病中糖代谢紊乱越来越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危急症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3%~11%[2],高危儿发生率可达25%~33%,本资料为25.5%。新生儿低血糖常缺乏典型临床症状,且易被原发病表现掩盖,有些甚至无临床症状,其最大危害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低血糖性脑损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同,严重时导致中枢系统永久性不可逆损伤[3]。而新生儿低血糖大部分是暂时性的,易防易治,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低血糖脑损害的关键。本组298例高危儿生后3d血糖监测显示,低血糖往往发生于生后48h内,生后12h内发生率最高,生后24h、48h发生率呈逐步下降趋势。所以对一些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比如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围生期缺氧、糖尿病母儿,母合并妊高征等高危儿生后3d特别是生后1d内要及时监测血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在低血糖的治疗上我们的临床体会是:绝大多数患儿经应用10 %葡萄糖2mL/ kg静脉注射后血糖均可在4h内升至正常,仅个别患儿 如症状严重的足月儿需应用 25 %的葡萄糖静脉注射后血糖升至正常。对早产儿和症状较轻的足月儿低血糖应用 10 %的葡萄糖液静脉注射即可,不必一遇低血糖即应用25%的葡萄糖静脉注射。这样可以免除应用高浓度葡萄糖液及血糖急剧波动对患儿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害。新生儿低血糖既要尽快纠正,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糖代谢的特点又要防治高血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定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值调节输糖速度,这样既能及时纠正低血糖又能防止高血糖,保持血糖稳定。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非常关键,我们体会到高危儿常规生后2h予10%葡萄糖喂饲,并尽早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如母乳量不足, 则改配方奶尽早喂养,不能经口喂养或因早产、疾病等影响,摄入不足者应早期给予静脉补充,这样可及早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表1 各高危因素低血糖发生情况(例)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6.
[2]吴伟,高肖红,汤国英,等.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出探(附1845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1998,16(1):48.
[3]何锡霞.危重患儿糖代谢紊乱及处理[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