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歆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王维英论治肾性血尿经验
王 歆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肾性血尿 王维英 经验
王维英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中医内科肾病学专家、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从事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临床以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免疫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诊疗为其研究方向,尤对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功能衰竭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随王维英老师学习国医,现将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王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之初,多为外邪引病,其中风邪合并他邪居多,风热毒邪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以实证为主。临床表现为反复肉眼或镜下血尿外,还以咽喉症状较为突出,如外感之后咽喉疼痛,或喉核红肿,或连及周围咽部,或遇风加重等。然则病情迁延日久不愈者,多为伏邪[1]致病:或因已发者而治未得全效,正气内伤,邪气内陷,病情隐伏;或因初发暂治愈,而未能除尽病根,遗邪内伏,又因正气亏虚,卫表不固,故易合并外邪,气阴两虚。阴虚内热为其根本病机。临床可表现为反复肉眼或镜下血尿,乏力,易感冒,咽干痒、疼痛不适,甚至喉核肥大、潮红,可见咽峡及咽后壁有滤泡增生等。其三为禀赋因素,多为先天禀赋异常,家族中多患同类疾病,发病时临床多表现为季节性鼻痒、喷嚏,或哮喘,或瘙痒,或表现为突发皮疹等。王师将本病病机主要概括为风、热、虚三个方面。风邪贯穿整个疾病过程始终,瘀邪亦伴随其中。风邪主要为外感致病,热邪分实热、虚热。瘀,即指血瘀,又指病理产物瘀血。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多见于本病后期。
王师经过多年临床反复实践,依据本病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创治疗肾性血尿之良方僵蚕四草汤,组方为僵蚕、蝉蜕、紫草、茜草、马鞭草、猫爪草。主治风热毒邪侵袭人体,入里化热,扰动血分,损伤肾络,而致肾性血尿。方中蝉蜕善解在表之风热,僵蚕善搜风止痉,二药合用清宣开泄,使邪从表出;紫草、茜草清热解毒,凉血以止血;马鞭草、猫爪草可清热解毒,祛瘀散结,其中马鞭草还具有利小便之功,使邪从小便而出。四草合用,一则走表,二则走里,表里双解,归经用药,共奏祛风凉血止血目的,又可活血而不留瘀。对初感风热之邪者,可祛风清热,凉血以达到止血目的;对于已发病者,因伏邪内隐,致热毒内蕴或湿热下注或久病致阴虚内热最终导致气阴两虚,兼有血瘀者,可清热解毒,化瘀止血;对于病情稳定患者还可预防外邪复感,故适合于治疗本病的任何阶段。根据临床肾性血尿的中医辨证,可分为风热犯咽证、热毒蕴盛证、下焦湿热证、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用于临床杂证时,随症加减,主旁兼治,效果突出。对于反复肉眼或镜下血尿患者,若伴有咽喉不适症状,辨证为风热犯咽证者,如外感后咽痛,或每因吞咽、咳嗽时疼痛加剧,或咽喉干燥灼热,喉核红肿等,治疗以僵蚕四草汤酌加连翘,牛蒡子,薄荷,射干,芦根等;伴咽喉红肿疼痛,痛连耳根及颌下,或吞咽困难,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色脓点,甚至出现颌下有臖核等,辨证为热毒蕴结证者,治以僵蚕四草汤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麦冬,生龙牡等;伴口干,大便干,咽干,手足心热等,辨证为气阴两虚证或阴虚内热者,治以僵蚕四草汤加太子参,沙参,赤白芍,旱莲草,黄精等;若伴有尿赤灼热,口干心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色黄,苔黄或白腻等,为下焦湿热证者,治以僵蚕四草汤合四妙散加减;伴反复或季节性鼻痒、鼻塞、喷嚏等,治以僵蚕四草汤加辛夷、苍耳;伴皮肤瘙痒,湿疹者,治以僵蚕四草汤加细辛,白鲜皮,地肤子等。
蔡某,男性,6岁,2010年5月初诊。持续镜下血尿1年。1年前患者尿检发现:潜血3+,蛋白1+。在某医院诊断为“隐匿性肾炎”,经治无明显改善转求中医治疗。查尿常规沉渣:潜血3+,蛋白1+,红细胞3666.1个/μL。初诊症见颜面无华,形体消瘦,咽红充血伴干、痒,小便色黄,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数。中医诊断:尿血。辨证: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风热毒邪,久则蕴结咽喉,损及肾络。治则:祛风清热,解毒利咽,凉血止血。方药:僵蚕、蝉蜕、蒲黄炭、青风藤各9g,紫草、茜草、马鞭草、猫爪草、连翘、大小蓟各12g,黄柏6g,生甘草3g。7剂水煎,日服1剂。正清风痛宁片,每次1片,每日2次,口服。再诊:咽红充血,食欲不振,大便稀,完谷不化,每日3~4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复查尿常规沉渣:潜血2+,蛋白+-,红细胞23个/μL。治法:健脾化湿和胃,利咽解毒凉血。方药:侧柏叶、马鞭草、大小蓟各12g,僵蚕、茜草、桔梗、鸡内金、炒白术、白头翁、猫爪草、青风藤、金银花各9g,牛蒡子6g,服药2周。正清风痛宁片继服。查尿常规沉渣正常。后经多次中药调理,随访至今,未有复发。
本病属中医学“尿血”范畴。肾性血尿是指各种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血尿,是肾脏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轻者尿检仅见镜下红细胞增多,重者可出现肉眼血尿。临床诊断需鉴别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非肾小球性出血因素。分析王维英老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首先要准确把握本病病因病机,主要从风、热、虚三个方面认识本病,且风邪致病贯穿始终,治疗需重视咽喉辨证。其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将本病认识与临床辨证治疗相结合,在治疗用药时可酌情加减。第三,僵蚕四草汤充分体现了“归经用药”、“表里双解用药”的辨证统一。
[1]任继学.伏邪探微[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1):4-7.
R249.8
A
1004-745X(2011)12-1936-02
201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