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统建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办公室,南京 210037)
加强林业高等院校名师文化建设的思考
周统建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办公室,南京 210037)
名师文化是大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优秀文化。弘扬名师文化有助于加强师资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形成大学文化特色,有助于提高林业高等院校的影响力,有助于林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建设与繁荣林业高等院校名师文化,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首先,要积极开展争创名师活动;其次,要做好名师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第三,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扩大名师的影响力。
林业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名师文化
名师文化是大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深入发展,名师文化越来越重要。如何推进名师文化的形成,寻求名师形成的机制与规律、策略与方法,揭示名师培养传统经验改造和价值提升方向,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林业高等院校名师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思考,提出加强林业高等院校名师文化建设的想法与对策。
什么是名师?广义地说,名师可以包括社会各界影响广泛并拥有追随者和知名度的杰出人才。狭义地说,名师特指教育界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教育实践的带头人。简单地说,名师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自然而然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影响度和突出成就的专业素养较高的富有创造性的优秀教师[1]。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不少名师,如万世师表的孔丘、理学巨子朱熹、具有圣化之功的董仲舒、享誉“爱满天下”的陶行知;又如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季羡林,清华大学的梅贻奇、朱自清。
大学名师文化,是大学名师在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融合和提炼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反映。大学名师文化包括,名师的精神信念、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大学名师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前卫的教育理念、精深的专业修炼、经典的和谐课堂、非常的人生磨砺、名师逸闻趣事和名师的名言名句以及名师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都是名师文化的组成部分。现在,大学名师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各大学都拥有各自的名师。不同的大学名师有不同的特点,但最基本的一条是德才兼备。德,主要指教师要具备崇高的师德风范,常怀修德之心,常施关爱之心,常存仁慈之心;才,主要指教师应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文化水平,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评价大学名师,德和才是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既不能重德轻才,也不能重才轻德。“无德无才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贤人。”德与才相比,德是前提,是第一位的。但是,没有才,只有德,肯定也不行。无论是北京大学的季羡林、朱光潜,还是清华大学的朱自清、蒋南翔,这些名师都是德才兼备的。
中国林业高等院校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如北京林业大学的李相符、范济洲 、沈国舫、关君蔚、陈俊愉、孟兆祯、朱之悌、尹伟伦、张新时、李文华、汪文菊等;东北林业大学的马建章、肖向红、戚大伟、许正霖、严善春、宋治等;南京林业大学的梁希、郑万钧、马大浦、陈植、干铎、王明庥、张齐生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赵仁杰、田大伦、赵思东、胡景初、吴章文等。西南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林业高等院校也都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这些名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了国家林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林业高等院校的重要财富,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林业高等院校的名师除了有名师所共有的特性以外,也具备了林业行业的特点。一是特别能吃苦,这是林业行业特征所决定的。南京林业大学的徐凤翔老师为了进行高原生态学的研究,进藏18年间,东起金沙江畔,西至阿里地区边界,南始喜马拉雅南坡山谷林区最边缘,北达羌塘无人区,通过自己的双脚在野外行程达13万公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标本和图像资料,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高原生态研究所。二是特别朴实。南京林业大学陈岳武老师尽管是大学著名教授,但依然保持农民的朴实,穿着从不讲究,经常与农民同吃住,在农村调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林业高等院校名师文化是林业高等院校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优秀文化,具有先进性、独特性与正确的导向性。弘扬名师文化,对于丰富大学文化的内涵、加强林业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大学文化特色、促进林业高等院校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林业高等院校的影响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弘扬名师文化,可以进一步强化名师的导向与楷模作用,使广大教师按照名师的眼光来对待教学工作,对待自己的专业发展,激发广大教师学习名师、模仿名师,增强广大教师成为名师的愿望。
2.积极弘扬名师文化,对学校现有的名师有精神激励作用,激励高校名师在原有基础上按更高的标准不断完善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不断丰富名师文化的内涵,带动整个师资队伍建设。
3.弘扬名师文化,可以发挥名师的教学与育人示范作用,促进广大教师成长发展。名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教学论著以及名师的敬业精神、教学艺术都可以成为广大教师的学习教材,都可以对提高教师教学与育人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4.弘扬名师文化,有助于加强林业高等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由于名师品德高尚,富有感染力,在教师中发挥示范作用,对于高校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每一所大学都需要追求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认为:“不能形成自己文化的学校不是好学校。”[2]然而,文化的建构,特别是大学文化特色的建构是缓缓积淀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高校对大学文化特色建构要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并作为大学发展的一种文化战略,给予高度重视并长期坚持。但是,现代大学在办学理念、办学制度、大楼设计等方面趋同性很明显。大学名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形成过程与大学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每一个名师都是不可复制的,有着鲜明的个性。大学名师的个性趣味必然影响到大学文化的构成与品位。大学名师的育人成绩、学术成就以及其人格操守、专业背景等都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大学文化所没有的,是独一无二的。弘扬名师文化,事实上也是在加强大学文化特色建设。
名校之所以称为名校,如国外的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汇聚了许多一流的名师。由于名师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学校也因为这些名师的存在而美名远扬。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教授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是有大师之谓也”。由此可见,有名师才有名校。在当前高等教育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各高校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就是要精心培养名师。林业高等院校要想提高知名度,必须培养名师。通过名师的彰显与宣传,通过名师文化的进一步弘扬与拓展,进一步提高林业高等学校的知名度。与一些综合性院校相比,林业高等院校在宣传名师事迹和弘扬名师文化方面还有一些差距,致使很多林业界的名师在林业行业外知名度不高。增强梁希等名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就一定会增加林业高等院校的影响力。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能否实现这个任务,关键是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水平。
1.名师文化有较强的凝聚力。四面八方的学子会慕名师的名而来,聚集其麾下。如梁希先生在中央大学森林系任教时,就有不少弟子因为梁希先生的名气而投考到中央大学森林系。
2.名师文化有引导作用。名师的思想和教学理念,会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有的甚至能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如东北林业大学2008届毕业生李少斌正是听了东北林业大学的名师马建章院士的专题讲座后,确定了自己的林业专业方向。
3.名师文化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高等林业院校名师们的奉献精神和无私胸怀凝聚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对学生有感染作用,如梁希先生的“让黄河流碧水、让赤地变青山”、张齐生院士的“政府、老百姓和企业家最想做最关心的内容,就是我研究的方向”,对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和鼓舞。
大学名师文化对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和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对于大学特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大学的人才培养起着不可缺失的组织和引领作用,我们应当高度关注和研究名师文化。林业高等院校名师文化有着很好的基础,在林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林业高等院校要继续推进名师文化的建设与繁荣。建设与繁荣林业高等院校名师文化,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名师文化的基础在于名师,没有名师就没有名师文化。一是要制定争创名师活动方案,明确名师评选条件,严格按程序评选,确保结果公正。通过诸如名教法、名教案、名板书、名课堂、明星教师、十佳教师、模范教师、优秀辅导员等评选活动,把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公认的人才选拔出来,为争创名师打好基础。二是要有重点地培养和造就名师。学校要提供教师脱颖而出的平台,给优秀教师委以重任,放到重要的教学、科研岗位去锻炼、去培养。要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创新教学科研内容与方法,为优秀教师提供必要的场所、经费及实验手段,使优秀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炼意志、铸造品德、成为名师。三是要广泛开展评选、学习名师活动。开展评选、学习名师活动是争创名师活动的补充和延续,通过名师评选与学习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激励更多的老师争当名师,更多的学生崇敬名师,更多的社会人士向往名师。
传承文化是繁荣和促进名师文化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要把收集名师的档案列入工作重点,跟踪收集,科学管理,方便使用。要深入名师的教学、科研场所,深入学校有关部门,及时、全面收集名师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归档材料,特别要做好各种奖励证书、成果证书、聘书等收集工作,以全面反映名师的工作业绩。对名师的业绩档案要及时归档,科学管理,确保名师的档案齐全完整。二是要凝练与升华。文化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凝练、升华、提高,林业高等院校的名师文化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有些名师的名言名句、逸闻趣事、手迹爱物、讲稿笔记散落在学校的角落,散落在人们的记忆中,散落在个人手里,呈现零星状态,有的甚至呈现混乱与错误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工与整理,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并汇集成册,出版发行,扩大影响。要通过进一步厘清与区别,通过进一步提炼与升华,通过进一步提高与理论化,赋予大学名师文化更丰富的内涵。
文化作用的发挥在于深入人心,好的宣传可以彰显与放大文化的力量。名师文化也是如此。一是要广泛利用招生宣传等时机,面向社会宣传名师的工作业绩,扩大社会影响,努力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要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主流媒体,还可以在大学陈列室增加名师影像、事迹和名师名言等能够反映名师品德与渊博学识的物件、标识,扩大名师的知名度,提高名师的影响力,促进学校名师文化的繁荣。三是要利用教师节、校庆日、新生入学报到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校内宣传名师的事迹,以繁荣名师文化为抓手,推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促进林业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四是要创新宣传方式,创新宣传理念,进一步提高林业高等院校的名师在学校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1] 陈鲁民.呼唤名师[J].继续教育,2000(3):51.
[2] 刘献君.高等学校战略管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0.
(责任编辑 张仕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