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业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1-02-12 18:19王海侠聂庆娟
中国林业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园林设计

张 培 王海侠 聂庆娟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针对农业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张 培 王海侠 聂庆娟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伴随我国园林事业日新月异,高校招收园林专业的学生日渐增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骨干课程备受重视。该文针对农业院校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训练与考核和实践教学4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并在河北农业大学园林技术专业2008级的教学中实践,旨在抛砖引玉,探讨如何使“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农业院校;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园林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骨干课程,开设在第4学期和第5学期,共计理论教学80学时、实验教学96学时。本课程全面地阐述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发展需要和规划特征,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掌握城市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规划层次、规划内容、类型与指标、布局结构和设计理论。笔者结合近几年“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实践,就农业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谈一点体会,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学科多、内容抽象等特点。农业类院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知识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教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

1.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师生互动。教师单纯地依靠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和板书授课,过多地依赖理论教学,而对于设计师的思维方法和创作过程等核心内容泛泛而谈,导致学生的记忆中只有零散的图片信息,很难深入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及景观的深刻内涵,导致大部分初学者机械地抄袭和模仿他人作品,结果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教学方法单一,急需改进。在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演者,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氛围、思考问题的深度完全由教师决定。在课堂上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与规划设计课程综合性、创新性等特点不符,这样的教学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无味。

3.对理性分析的创作方法讲授不足。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是缺少对方案创作的宏观分析,才导致学生在做方案时处处碰壁,不知该如何下手。就过程教学而论,方案设计初始阶段的许多条件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需要运用图示思维的设计方法将思维中不稳定的、模糊的意象变为视觉可感知的图形,特别是思维过程中偶然闪现的灵感需要及时捕捉,适应这种思维方式的表达就是徒手草图形式[1]。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徒手草图的设计过程作重点讲解。

(二)实践教学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课程训练与考核、课外实践等多个环节,内容涉及基本功训练、方案设计、快速设计及竞赛等,笔者发现这些环节中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基本技能和规范掌握不牢。农业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没有扎实的美术和造型基础,而美术基础对于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意义十分重大。因为,手绘图纸是设计师的语言,这种语言赋予在每一个创意设计作品中,是设计师用来表现作品的一种交流与沟通工具。园林专业对学生的手绘技能要求较高,手绘训练不仅是“手头”工夫的训练,更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农业院校的学生正是欠缺用图纸语言进行沟通和表达的能力,这是困扰他们进行方案设计的最大障碍。

2.园林布局能力欠缺。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步骤,是根据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进行总体立意构思,包括提炼题材、确定主配景、功能分区、游览路线分布等。这是方案创作中关键性的思维活动,初学者往往不能对构成园林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安排,不能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非图纸”表达能力欠佳。具体表现在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学生的方案设计说明撰写不完善,中心思想表达不明确;在方案汇报过程中,不能做到层次分明、表达清晰。而在现实社会中,说服业主接受自己的方案是十分重要的设计活动,文字的整合能力与语言阐述的逻辑性都是设计表达能力的体现。“非图纸”表达能力是园林设计师所需的综合素质。

4.考核方式落后呆板,没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现有的考核形式过于单一,而且在题型设置上偏向于简单的小品设计、效果图表现等。这种考核模式,难以符合目前园林规划设计的实际需求。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课堂教学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如果有特色,就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绪论课的讲授。在课程的初始,就让学生意识到园林设计是一门充满挑战而有趣的学科,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工作。在课程讲授中,笔者针对农业类院校的生源特点及存在的教学问题,尝试了以下4种教学方法。

1.动画演示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这不仅仅只限于PPT幻灯片,还包括图像、声音、动画,多种教学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业院校学生在入学时没有美术基础,对于型体的把握能力非常弱,而设计课并非一个线性的推导过程。为此,笔者采用动画法演示完整方案的构思过程,展示方案设计中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例如,笔者在讲解方案构思过程这一章节中,利用CAD、Photoshop、PPT等软件制作了一个约4分钟时间的演示动画,其案例来自于《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这本书。另外,还可用DV视频剪辑进行方案设计的全过程演示。

2.对比分析法

在园林设计的方法步骤中,功能分区是否合理是方案创作的基本问题,其意义在于通过全面考虑、整体协调、因地制宜地安排功能布局,满足基地多项功能的实现。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个环节的重要性,笔者在同一个项目中采用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来进行对比分析,这些方案分别构思于不同的功能分区,这样大家就会有清晰的认识,自然而然地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功能分区之上。

3.逆向思维法

设计的构思,从概念到形式是一个逐步分析的理性活动,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解构思过程,学生们有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针对这个教学难题,笔者尝试采用倒叙法进行逆向讲解,类似拆解零件,让学生先看到整体,一目了然,产生直观的印象,并激发兴趣,然后再把拆解后的“零件”交给学生,让他们重新进行组装。这种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把握全局,胸有成竹,带着求知欲望去学习,还有利于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学习的过渡,可谓一举两得。

4.音乐启发法

音乐能够有效地促进思维的逻辑性和结构性,并且对于人脑中的图形创建具有明显的启发作用。笔者曾在硕士论文《园林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美学关系初探》中做过系统的研究,不同的音乐节奏有助于构思不同的方案。借助音乐来启发教学的想法来源于一部美国电影《阿基拉的拼字游戏》,剧中女主人公阿基拉为了参加全美拼词大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她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有个习惯性动作,即用手掌击打腿部产生节拍来加速记忆。笔者曾通过书籍、网络了解到国内外有诸多教学机构和医疗机构用音乐来启发智力,因为节奏、旋律等音乐元素能够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这种神经传导物质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能够启发学生智力并激活情感系统。所以,笔者大胆对学生进行实验,利用听音乐的方式做图形训练,用音乐启发图形能力和感悟能力。笔者发现,音乐能够成为载体连接大脑和图纸,可以明显缩短方案创作的构思时间,构思过程如行云流水,图面表达流畅大胆。教学3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将音乐融入课堂、融入设计,把音乐当作开拓思路的工具,渴望用这种方法来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探求出新的教学模式。

(二)实验教学

可以通过辅助讲座、调研分析、测绘训练、分组合作、研讨交流、成果表达、汇报与展览、实践教学等环节来巩固教学效果。

1.辅助讲座

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对行业内热点话题和获奖方案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去评析方案,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品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他们自己还没有亲自动手做设计之前,就有了一种创造欲望。辅助讲座环节还可以与园林管理和法规课程内容衔接。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出的与园林建设相关的热点话题“正在消失的公园”“公园中的意外”,可以为园林设计课堂提供丰富的案例。同时,可以通过研讨交流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或进行辩论,增强法规意识,为参与城市建设的实践打好基础。

2.调研分析

以本市某绿地为例,让学生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实地调研,从设计方案、环境行为、植物种植等方面分析优缺点,并拍摄照片、统计数据,最终制作ppt在课堂上汇报。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查资料、找实例,翻看大量的设计类书籍充实头脑。当学生有了好的想法和收获时,鼓励他们将其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激发班级同学的学习兴趣。调研分析环节与树木学、花卉学、种植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摄影等课程相衔接。

3.测绘训练

风景园林测绘训练是学生掌握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的较好方式。“测”是进行现场踏勘、尺度把握、材料认识、空间理解、园林植被认知等;“绘”是进行专业设计图纸表达、基本绘图技能训练等。与建筑测绘迥异,园林(景观环境)测绘强调景观园林环境空间,注重整体环境的搭配、植物形态的刻画、地形与材质的细节表达等,要求学生以计算机制图形式提交测绘过程报告和制作景点模型。测绘训练与第2学期开设的测量学相衔接;学生提交的测绘报告以CAD和Photoshop软件为辅助,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相衔接;制作景点模型环节与“园林工程”课程相衔接。

4.分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模拟工程项目进行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设计必须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由学生合作来完成设计内容,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5~6人的小组中,实际上只有1~2人承担了设计任务,其他学生由于懒惰等原因根本不参与设计过程,也就谈不上合作能力的培养,这与老师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保留了模拟实际的合作模式(包括项目的前期调研、基础资料分析、主题立意的确立),但是具体的设计作业是每人完成1份,这样可确保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

5.研讨交流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型“辩论赛”,辩论双方针对当前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开展辩论。例如,某街头游园设计,正反双方分别针对各自的设计方案进行辩论,要求大家采用国内外案例作为论据进行充分的探讨,通过辩论,使学生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扎实掌握园林设计理论。其次,教师在评图教学中,切忌不要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引导学生对某类风格有所偏好,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大的抑制。某大师的作品、某获奖的方案容易造成学生的盲从,这种千篇一律的范式应该杜绝[3]。

6.成果表达

成果表达形式以图纸、课件、论文为主。成果表达环节分别要求学生以0号图纸或者1号图纸完成,学生绘制图纸必须具备园林制图、园林设计初步、美术、园林艺术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风景区规划等课程的知识。

7.汇报与展览

设计方案汇报是设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要面临与业主洽谈业务的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只会设计而不善于表达、交际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校生可通过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晚会主持等活动来锻炼这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在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方案汇报,再对其点评。这样,学生可以提前适应方案汇报的情景,为以后走设计师之路做好铺垫。最终,我们将学生的作品以展览的形式展出,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以往的设计课上,笔者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课堂讲授,学生往往有逆反心理。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灌输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意识,告诉学生“老师是大学中的重要资源,面对同样一个老师,你如何才能比别人得到更多,而不是更少。如何才能比别人学得快,而且轻松”。鼓励学生主动找老师评图,勇于自我推荐。这样,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变被动的点名式的评图为主动的争先恐后的评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8.实践教学

目前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学生面对设计任务时,由于见识面窄,对理论内容与实际内容的理解缺乏联系,感性认识不强,对设计产生畏难情绪,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课程实习以参观性的实习为主,同时让学生们参与到园林项目设计、施工中去。

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园林设计师、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管理者和院内其他专业的教师都可以参与辅助讲座、研讨交流和中期、终期评图环节,把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使设计类课程教学更加务实。

(三)课程训练与考核

1.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因此,教师在平时应安排学生做大量的手头功夫训练,要求学生每周都交一定量的练习作业,练习的内容从开始的有针对性的临摹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创作。业精于勤是永恒的真理。通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不间断练习,学生会有很大的进步,部分学生会形成长期坚持不懈练习的好习惯。如果有的学生出现懈怠情绪,教师应该用行为心理学中的“21天效应”理论去鼓励他们。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行为。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在初期的21天中,教师承担的是鼓励并陪伴其成长的角色,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练习作业做适当的讲评。

2.课程设计

设计课每学期的综合设计练习不应该少于3次。3次练习应该从要求多而明确的引导性练习逐渐过渡到要求少而不具体的指导性练习,最后让学生针对设计条件自己分析问题,自己找出有利和不利的因素,自己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力求与实际工作接近。课程考核评价应明确绘图效果、设计成果为次要的考核目标,而学生在实践期间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设计表达中的阶段性进步为主要的评价依据,有效地调动学生出色地完成设计作品的积极性[4]。

3.快速设计训练

风景园林快速设计是设计教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辅助环节,是对常规设计教学的补充。同时,快速设计是检测设计者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一名设计者的专业功底和思辨能力。应在课程理论教学考核中引入快速设计的考试方法,要求学生在连续的3~6小时内,完成一个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其成果不仅要解决规定的功能问题,主题新颖,有明确的概念构思,徒手绘制完整的技术图纸和表现图,并且要写出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快题设计实际上是包含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种综合考核方式,能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

(四)课外实践

1.举办校内大学生园林设计竞赛

大学生园林设计竞赛是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应不断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园林设计竞赛,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校内大学生设计竞赛的开展,也为将来参加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选拔队员创造条件,并积累比赛的经验。学校连年举办院级园林设计竞赛,旨在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水平,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2009年底,我校师生应唐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的邀请,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北京正和恒基园林有限公司、唐山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参加2011年中国西安世博园唐山展区的园林设计,大赛历时3个月,完全采用专家盲评。我校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比赛,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创作奖15项。通过与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同场竞技,我校师生在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设计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空间训练

通过组织学生外出测绘、写生、参观、考察活动,增强学生理解平面与空间的对应关系。在该类测绘练习中,教师耐心引导学生测量和绘图,借助于实实在在的景观物质空间,与图纸上抽象的线条不断地比较,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此外,还鼓励学生制作实物和电脑模型来表达设计方案,强化空间感觉。

3.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传统的设计课程教学只是在绘图室中进行方案的推敲、演变,为了训练学生的空间观,可以在学校内或周围建立一些简易的实践教学场所,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室外现有的材料(如砖、石、土、植物等)将平面方案转化为客观存在的实体,使学生树立起由空间形态、空间结构来指导其平面构图的观念,实现“平面—空间—平面”的设计过程。

通过3年的教学研究,从教学成果反馈来看,上述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总结如下:

通过鼓励和监督,有28位学生能够坚持手绘训练2个学期,占40.6%,其手绘训练内容以钢笔画和马克表现为主,通过训练,他们的草图设计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得以提高;有46位学生掌握了逆向思维的自学方法,占66.7%,他们可以用逆向思维法对教师给定的方案进行剖析,快速提升构思能力;有10位学生基本掌握了音乐启发法,占14.5%,尤其是作快速设计训练时,一般一个方案需要1~1.5个小时的构思过程,在通过音乐教学之后,部分学生用半个小时或20分钟就能迅速完成,其方案的完整性、功能性都有所提升;评图课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学生们变被动的点名式的评图为主动的争先恐后的评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其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提高。

总之,园林设计教学不单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进行素质的熏陶与修养的培养。设计课程的讲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以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为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完成知识的传授。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希望以一方之砖引来众家之玉,通过园林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

[1] 王欢.当前园林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7):12-15.

[2] 商书满.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3):118-119.

[3] 李文.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人教育,2008(6):88-89.

[4] 陈翠云.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28(5):97-100.

(责任编辑 张仕固)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园林设计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对策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细节处理在园林规划与施工中的探讨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新思路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