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耶律楚材琴禅一味的琴学观*

2011-02-11 15:52冯焕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文集

冯焕珍

一、泽民济世学英雄

耶律楚材(1190—1244),号湛然居士,是元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古琴家、禅宗大德。他是辽太祖长子东丹王托云八世孙,其父耶律履“通六经百家之书,尤邃于《易》《太玄》。至于阴阳方技之说,历象推步之术,无不洞究。善属文,早为时辈所推”①元好问:《故金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苏天爵编:《元文类》卷57,《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986年,第747,751页。按,此碑文不见于《四部丛刊》本《遗山先生文集》。,曾官至金章宗朝尚书右丞。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六月二十日,耶律楚材生于燕京,其父晚年得子,占而对亲友说“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并取《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杜预注、孔颖达等正义、阮元校勘:《春秋左传正义》,《四部精要》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991页。之义,为其取名楚材③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苏天爵编:《元文类》巻57,第751,752页。按,《元史·耶律楚材传》基本上据此碑成文。。

楚材两岁时④宋子贞《神道碑》谓三岁,兹采王国维《年谱》说。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王国维全集》第11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77页。,父亲弃养,从此由母亲杨氏鞠养。杨氏为金朝名士杨昙之女,聪慧过人,雅好诗书⑤耶律楚材说其母亲教他时曾有“挑灯教子哦新句,冷淡生涯乐有余”之句,可见其母亲知诗。耶律楚材:《思亲用旧韵二首》之二夹注,参谢方点校:《湛然居士文集》附录三,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33页。下文凡引此书,仅称《文集》,并注卷数及页码。,善抚丝桐,泰和末期(1208)曾“教授禁中”⑥元好问:《故金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苏天爵编:《元文类》卷57,《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986年,第747,751页。按,此碑文不见于《四部丛刊》本《遗山先生文集》。。楚材在母亲精心诲育下,很快就博通群籍,宋子贞《神道碑》谓:“母夫人杨氏诲育备至,稍长,知力学,年十七,书无所不读,为文有作者气。”⑦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苏天爵编:《元文类》巻57,第751,752页。按,《元史·耶律楚材传》基本上据此碑成文。同年考试得中,授同知开州事。

贞祐二年,即金宣宗九年(1214),宣宗南渡,丞相完颜承晖留守中都(今北京)行尚书省事,表荐25岁的楚材为左右司员外郎。元军围闭京城,绝粮六十日,楚材以菜根蘸油盐送饭,而“守职如恒,人无知者”①释行秀:《湛然居士集序》,《文集》,第1页。。第二年,中都不守,楚材投奔元朝。

关于楚材臣侍元太祖一事,史家时有非议,其实楚材事元,非苟且偷安之举,而是有其历史洞见与人生追求为前提的自觉行为,而且可以说是直接受到禅宗思想影响的结果。楚材幼慕佛法,早参禅道,“及遭忧患以来,功名之心束之高阁,求祖道愈亟”②耶律楚材:《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文集》卷8,第191页。。在京城禅德圣安澄公的指引下,他此时(1214)遇到了当时名重禅林的万松行秀禅师,在其座下苦参三载,终于尽得其道。对此,甲午岁(1234)万松为《湛然居士文集》作序时即说:

湛然居士年二十有七,受显诀于万松。其法忘死生、外身世,毁誉不能动,哀乐不能入。湛然大会其心,精究入神,尽弃宿学,冒寒暑、无昼夜者三年,尽得其道。万松面授衣颂,目之为湛然居士从源。③释行秀:《湛然居士集序》,《文集》,第1页。

这是说楚材“禅理穷毕竟”时的事情④耶律楚材:《为子铸作诗三十韵》,《文集》卷12,第271页。,由此可知他从万松所受乃是不染善恶、当体无生的禅法,参透此关而洞见本来面目,则能超越任何二元对立,同时又能以慈悲心自在随缘发用。其实,在儒家传统中也不乏这种思想,以为一个人只须由仁义行即是圣人,是否事二主不过其应世的不同方式,本来不成问题。如《孟子·万章下》论四类圣人中的“圣之任者”: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原文作已)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伊尹,圣之任者也。⑤赵岐注、孙奭疏、阮元校勘:《孟子注疏》,《四部精要》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740—2741页。

此时,新旧朝代势力的消长已成掌果,如何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楚材当然十分慎重。这种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凝重心情,在他于哀宗正大四年(1227)作的《再用韵自叹行藏》一诗中有清楚的描述⑥本文耶律楚材诗文系年均采王国维先生《年谱》说。:“箕裘家世忝先君,惭愧飘萧两鬓尘。自古山河归圣主,从今廊庙弃愚臣。常思卧隐云乡外,肯效行吟泽国滨。驿使不来人已老,江南谁寄一枝春?”⑦耶律楚材:《文集》卷3,第59页。故国将灭,是效法高士“卧隐云乡”、追随屈子“行吟泽国”,还是等驿使送来“春”信?楚材选择了第三条人生道路,即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路,其所谓“曩时凿破藩垣重,泽民济世学英雄”的诗句正是对此事的写真⑧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二首》之二,《文集》卷2,第27页。。

楚材深知其见地所知者甚少,“其未入阃域者闻是语,必谓予志本好异也。惟屏山、闲闲其相照乎!”⑨耶律楚材:《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文集》卷8,第191页;又见释行秀:《湛然居士集序》,《文集》,第2页。屏山即李纯甫(1177—1223),字之纯,号屏山居士,弘州襄阴(今河北阳原)人,金代文学家,亦万松行秀弟子,倡三教合一之说,《元史》有传;闲闲即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朝著名学者,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行世,《元史》有传。他基于这种见地作出的人生选择,同样很难为一般人理解,据他说兴定五年(1221)还有一个侍郎专门致书于他,告诫他莫忘孔圣之教,他回答说:

予谓穷理尽性莫尚佛法,济世安民无如孔教。用我则行宣尼之常道,舍我则乐释氏之真如,何为不可也!因作诗以见意云。蓬莱怜我寄芳笺,劝我无忘仁义先。几句良言甜似蜜,数行温语暖于绵。从来谁识龟毛拂,到底难调胶柱弦。用我必行周孔教,舍予不负万松轩。(10)耶律楚材:《寄用之侍郎》,《文集》卷6,第130页。

龟毛拂即用乌龟毛做成的拂子,喻其见地与选择无形无相、深奥难识,诗与序都表达了胶柱鼓瑟者的浅薄无知①《寄万松老人书》也说:“(予谓)‘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庸儒已切齿,谓弟子叛道忘本矣,又安足以语大道哉?”(《文集》卷13,第293页),以及他本人的自信。确实,如果一有人议论就产生动摇或烦恼,又怎么称得上依“忘死生、外身世,毁誉不能动,哀乐不能入”的显诀“苦参”呢?同时,我们也知道,朝代更迭之际,一个超越民族和种族、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大丈夫,如果不是做得天衣无缝,必然有众谤随之。

金宣宗兴定二年、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送给楚材的“春”信终于到了——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1227)征楚材诣行在。成吉思汗与楚材的相见,不是迎宾待客而是礼贤下士,因此很像一次考试:“上谓公曰:‘辽与金为世仇,吾与汝已报之矣。’公曰:‘臣父祖以来,皆尝北面事之,既为臣子,岂敢复怀贰心仇君父耶?’”楚材的回答没有阿谀奉承之意,满怀忠孝仁义之心,成吉思汗一听之下,即“雅重其言,处之左右,以备咨访”②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7册,第752,755,758—759,758页。。从此,楚材开始了他追随元太祖征战四方、平治天下的生涯。

楚材在元太祖、太宗两朝深得信任,元太祖曾指着他对太宗道:“此人天赐我家,汝他日国政当悉委之。”④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7册,第752,755,758—759,758页。太宗亦非常倚重楚材,辛卯年(1231)即拜他为中书令,丙申年(1236)会见诸王大臣时,甚至亲自执酒赐楚材,并对他说:“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日。朕之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⑤宋濂等:《耶律楚材传》,《元史》卷146,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891页;又宋子贞《神道碑》,惟文字小异。因此他在太宗朝能长期领中书省,为元朝从战争转入治理、走向兴盛做出了彪炳古今的贡献。对此,稍后的郝经曾从“定税赋、立造作、榷宣课、分郡县、籍户口、理狱讼、别军民、设科举、推恩肆赦”九个方面进行了总结⑥郝经:《立政议》,《陵川集》巻32,《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986年,第361页。。关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宋子贞则有极高的评价:

国家承大乱之后,天纲绝、地轴折、人理灭,所谓更造夫妇、肇有父子者,信有之矣。加以南北之政毎毎相戾,其出入用事者又皆诸国之人,言语之不通,趣向之不同。当是之时,而公以一书生孤立于庙堂之上,而欲行其所学,戛戛乎其难哉!幸赖明天子在上,谏行言听,故奋袂直前,力行而不顾。然而其见于设施者,十不能二三,而天下之人固已钧受其赐矣。若此时非公,则人之类又不知其何如耳!⑦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7册,第752,755758—98页。

这方面的具体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当代相关研究成果⑧当代有关研究中,论详博首称刘晓先生的《耶律楚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此处只想请读者看看楚材临终前的表现,以证明他确实是遵循其信仰生活的明达、高洁之士。太宗崩后,皇后乃马真称制,崇信奸邪,朝纲紊乱。温都尔哈玛尔(《元史》本传作奥都剌合蛮)通过行贿得皇后宠信,把持了国家权柄,朝廷大臣多依附他,而楚材则面折廷争,言人所难言,人们都替他担忧。一次,皇后居然下旨:“‘温都尔哈玛尔奏准事理,令史若不书填,则断其手。’公曰:‘军国之事,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是遵行;若不合理,死且不避,况断手乎?’因厉声曰:‘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固不负于国家,皇后亦不能以无罪杀臣。’”⑨耶律铸:《哭尊大人领省》,《双溪醉隐集》卷2,《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986年,第407页。皇后虽然怨恨楚材忤己,但因他是先朝重臣,只能曲加敬惮。

甲辰年(1244)五月,楚材安祥舍报,上升帝释,世寿五十五。楚材临终前非常清醒,且有善境界,据其如夫人苏氏(据说为苏东坡四世孙女)所生子、继其任中书省事的耶律铸说:

尊大人领省卧疾日,忽谓人曰:“天帝释新起宝轮,请吾为记,记已成,吾为汝辈诵之。”诵数过,左右无晓书者,即忘之。又云:“天上宝刹亦成,钟声甚佳。”谓侍疾者曰:“汝听此否乎?”后数日,有白云突出帐中,如虹蜺然,上彻霄汉,终日不绝,人皆哭曰:“公行矣!”寻薨。⑨耶律铸:《哭尊大人领省》,《双溪醉隐集》卷2,《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986年,第407页。

楚材所谓帝释天,又译作释提桓因、天帝释、因陀罗、释迦因陀罗、憍尸迦等名,是忉利天(即三十三天)的领袖,是最先礼请释迦牟尼说法的天神,也是佛教的重要护法神之一。其所居住的宫殿称为帝释殿或妙胜殿,穷极庄严,是佛陀受请说十住法的地方①参见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6《升须弥山顶品》,《大正藏》第10卷,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34年,第80页中—下。。楚材说帝释天新起宝刹并请他作记,显示他愿往生此土;他说宝刹已成,则明示他决定往生此土;临终前帐中白云突出、上彻霄汉、终日不绝,则是他往生前的瑞相。从佛教信仰的角度看,凡此种种皆表明楚材临终前处于非常清楚明了、吉祥如意的状态②郝经说楚材“愤惋以死”(《陵川集》卷32),刘晓也说他“郁郁而终”,此皆非知人之言。楚材既已“外死生、忘身世”,何至于因一二宵小作祟便“愤惋以死”?刘晓以前述楚材临终前的表现断定他去世前“人事不知,神志昏迷”(刘晓前揭书第154页),当是不知此为佛教修行者眼中的瑞相。。

一代名相溘然长逝,“蒙古诸人哭之如丧其亲戚,和琳为之罢市、绝音乐者数日,天下士大夫莫不茹泣相吊”③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7册,第758,758页。。楚材死后,有人构陷他,说他久居相位,天下贡赋半入其家。乃马真皇后于是派近臣马里扎前往复核,结果发现“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④宋濂等:《耶律楚材传》,《元史》卷146,第892页。宋子贞《神道碑》云“唯名琴数张,金石、遗文数百卷而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7册,第758页),文字小异。,人们对其高洁人格无不叹服。元中统二年(1261)十月二十日,在其子耶律铸的主理下,楚材终如遗愿,得与癸卯年(1243)逝世的如夫人苏氏合葬于玉泉东壅山之阳(今颐和园昆明湖畔)。楚材逝世八十五年后的至顺元年(1330),蒙元朝廷嘉赠楚材“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文正”⑤宋濂等:《耶律楚材传》,《元史》卷146,第892页。,其世出世间皆堪称大成就的一生,终于以享尽哀荣的形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惟有琴魔降不得

楚材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宋子贞说“其学务为该洽,凡星历、医卜、杂算、内算、音律、儒释、异国之书,无不通究”⑦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7册,第75858页。。著作有《西游录》2卷(或2篇)、《湛然居士文集》(或《湛然居士集》)14卷,前者为他随元太祖征西时所写札记,后者乃其47岁前所写诗文的结集。宋子贞所谓楚材“通究”的“音律”,主要指琴律,这在其《文集》中有多方面的反映。

楚材的琴学修养,主要来自对琴乐的热爱。他对古琴的认识始于生母,这个消息在其子耶律铸和其祖父的一首诗中曾有透露:“先祖文献公赠祖母国夫人《弹琴诗》云,‘料应不入常人耳,独向松根月下弹’之句,孙铸谨追和。”⑧耶律铸和诗云:“隐隐延山友,琅然月下弹。清风摇玉佩,寒露滴金盘。渌水营秋思,青松傲岁寒。白云何处所,应绕玉清坛。”蒋克谦:《琴书大全》卷20,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452页。尽管学者不能仅据此诗断定其母亲善琴,但楚材本人的诗作提供了更坚实的证据:“老母琴书老自娱,吾山侧近结蘧庐。”⑨耶律楚材:《思亲二首》之一,《文集》卷6,第132页。吾山本指辽宁东平(今属辽阳市)的有鱼山,王国维认为楚材诗中的吾山实指燕京西山(10)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余记》,《王国维全集》第11卷,第216页。。楚材作此诗时,其母亲已六十余岁,诗中明确说其母亲在西山结庐而居,以琴书自娱(11)楚材《思亲二首》其二有句云:“故园屈指八千里,老母行年六十余。”(《文集》卷6,第132—133页)。由于金朝几代皇帝皆嗜琴,章宗尤甚(12)关于此点,饶宗颐先生论述颇详。参饶宗颐:《宋季金元琴史考述》,《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4《经术、礼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13页。,而楚材母亲贵为国夫人,且曾教授章宗禁中,可以自由出入宫禁,因此她当是从宫禁习得琴艺,并转而影响了楚材。

生母的操缦活动,引导楚材结识了古琴,并对古琴产生了浓厚兴趣:“湛然有琴癖,不好凡丝竹。儿时已存心,壮年学愈笃。”①耶律楚材:《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文集》卷11,第240页。虽然如此,但其母亲并未直接教他学琴,这大概是希望他先学好圣经贤传,成为治世干才②吴安宇说楚材的母亲是其琴学老师,从广义来说成立,从狭义说则靠不住。参见吴安宇:《琴家耶律楚材、袁桷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第9页。。以其根性,加上他对古琴的酷爱及其勤奋好学的精神,他自然不能久等,于是自己按谱习弹数十曲,虽然似是而非③楚材云:“(予)又癖于琴,因检阅旧谱,自弹数十曲,似是而非也。”(耶律楚材:《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序,《文集》卷12,第256页),却自鸣得意,其兴致与自视之高于此可见一斑:

昔我学鼓琴,豪气凌青天。轻笑此小技,何必师成连。宝架翻旧谱,对谱寻冰弦。自弹数十弄,以为无差肩。④耶律楚材:《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文集》卷12,第256页。

楚材说他对琴的兴趣是“壮年学愈笃”,这一点不假。元太宗元光七年(1230),楚材41岁,曾作《和景贤七绝》,其六云:“年来衰老四旬余,愿与人间万事疏。惟有琴魔降不得,鸣球戛玉彻清虚。”⑤耶律楚材:《文集》卷7,第150页。鸣球、戛玉皆指敲击玉磬,亦可指玉磬本身,此处楚材用来比喻古琴发出的乐音犹如金声玉振,诗中展示了他酷嗜古琴的形象。天兴三年(1234)又有诗云:“碧玉声中步月歌,弹来弹去不嫌多。从教人笑成琴癖,老子佯呆不管他。”⑥耶律楚材:《弹秋宵步月秋夜步月二曲》,《文集》卷11,第241页。直到他去世,乃马真皇后派人查抄其家时,家里也不过“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真算得上与琴书相伴一生了。

楚材热爱古琴首先表现在他以操缦为常课,余闲基本上都是在参禅、抚琴、赋诗、作文中度过的,其45岁时作诗所谓“扶衰幸有东坡杖,遣兴犹存玉涧泉”正是其抚琴生涯的真实写照⑦耶律楚材:《答聂庭玉》,《文集》卷11,第239页。东坡杖,传苏东坡所用拐杖,为了然居士谢秀玉所赠,楚材专为此写有答谢诗两首(《文集》卷10,第214—215页)。玉涧泉,即楚材所藏玉涧鸣泉琴,其《弹秋思用乐天韵二绝示景贤》之二有句云:“粼粼断似乌蛇蚹,瑟瑟徽如古殿苔。玉润鸣泉独受用,穹庐只少景贤来。”(《文集》卷11,第242页)。我们常常能看到他在不同场合下写的鼓琴诗,中有这样的诗序:“因足疾在告,弹琴逾时,腕臂作痛,自讼其痴,作诗以寄景贤。”⑧耶律楚材:《寄景贤》,《文集》卷11,第253页。有一次,他弹《广陵散》,一弹就是一整天⑨参耶律楚材:《弹〈广陵散〉终日而成因赋诗五十韵》,《文集》卷11,第242页。;另一次,他可能与人有约,结果竟因弹琴逾时,遂写了一首诗自我解嘲(10)参耶律楚材:《弹琴逾时作解嘲以呈万松老师》,《文集》卷12,第257页。。天兴三年(1234),他因足疾告假在家,与其倾服的栖岩老人苗秀实之子苗兰在60天内就弹了五十多曲(见后文),这虽主要是为了切磋琴学,但也称得上非常用功了。由于他是元太祖极为倚重的军政重臣,得扈从太祖南征北战,每每不能以琴会友,甚至根本不能抚琴,此时他就会发出深深的感叹,诸如“落日萧萧万马声,东南回首暮云横。金朋兰友音书绝,玉轸朱弦尘土生”(11)耶律楚材:《思友人》,《文集》卷2,第32页。、“牢落十年扈御营,瑶琴忘尽《水仙》声。酷思诗酒闲中乐,见说干戈梦里惊”(12)耶律楚材:《用李德恒韵寄景贤》,《文集》卷2,第29页。等诗句,都是这种感情的流露。

一般文人习琴比较侧重体悟琴中韵味,不太讲求旋律和声音,但楚材不然,他在这方面亦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他自学操缦期间,有人劝他不要自作聪明,妄为穿凿,当虚心求师访道①“昔我学鼓琴,豪气凌青天。轻笑此小技,何必师成连?宝架翻旧谱,对谱寻冰弦。自弹数十弄,以为无差肩。有客来劝予,因举庄生篇。时君方诵书,轮扁居其前。释椎而入请,何故读残编。上古已久矣,不得见圣贤。遗书糟粕余,与道云泥悬。臣年七十秋,双鬓如垂绵。斫轮固小巧,巧性非方圆。心手两相应,不能语子焉。是知圣人道,安得形言诠。至今千载间,此论不可迁。琴书纸上语,妙趣焉能传。不学妄穿凿,是为谁之愆。”(耶律楚材:《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文集》卷12,第256—257页)所谓“斫轮”,即《庄子·天道》所记轮扁的职业。轮扁告诉齐桓公:妙道超言绝相,只能神会,不能言传。。他欣然接受规劝,着意访求古琴明师,不久就遇到自己的第一位琴学老师弭大用。弭大用,生卒年不详,其行事史籍亦乏记载,仅从楚材的叙述中知其为金朝琴待诏:“予幼年刻意于琴,初受指于待诏弭大用。”②耶律楚材:《苖彦实琴谱序》,《文集》卷8,第183,183,183—184页。弭大用的琴风“闲雅平淡”,特别强调琴曲幽微意境的呈现。楚材诗云:

今方谒弭君,服膺乃拳拳。相对受指诀,初请歌《水仙》。

吟猱不踰矩,节奏能平平。起伏与神会,态状如云烟。③耶律楚材:《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文集》卷12,第257页。

诗中提到的《水仙》即《水仙操》,或名《秋塞吟》,弭大用弹此曲时居然有“云烟”之态,令楚材拳拳服膺,是大用当属唐代赵耶利所谓“清婉”“如长江广流绵延徐逝”的吴声一派④朱棣敕撰:《永乐琴书集成》卷15,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1300页。。楚材后来曾回忆说“昔我师弭君,平淡声不促,如奏清庙乐,威仪自穆穆”⑤耶律楚材:《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文集》卷11,第241,240页。,对这种清微淡远、庄严肃穆的风格颇为赞赏。

其第二位古琴老师是苗秀实。苗秀实,字彦实,号栖岩,平阳人(今属山西临汾市),受知于同乡先达乔扆(字君章),与乔扆之子同从乔扆习琴,受到非常严格的教育。据称:“君章文学深博,兼通音律,教彦实与德容琴事。初受指法,累钱手背,以轻肆为禁,至一声不敢妄增损。”⑥元好问:《琴辨引》,《遗山集》卷36,《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1册,第421,421页。乔扆的严格训练,加上其本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遂以琴独步天下,并于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成为翰林院待诏⑦楚材谓:“古塘栖岩老人苗公,秀实其名,彦实其字,博通古今,尤长于《易》……公善于琴事,为当今第一。尝游于京师士大夫间,皆服其髙妙。泰和中,诏天下工于琴者,侍郎乔君举之于朝,公待诏于秘书监。”(耶律楚材:《苖彦实琴谱序》,《文集》卷8,第183页)据研究,此乔公即乔扆。。据楚材讲,苗秀实任待诏时他就曾向其请益过琴艺,无奈请教他的人太多,不能与他对弹琴曲,颇为遗憾:“(予)每得新谱,必与栖岩商榷妙意,然后弹之。朝廷王公大人邀请栖岩者无虚日,予不得与渠对指传声,每以为恨。”⑧耶律楚材:《苖彦实琴谱序》,《文集》卷8,第183,183,183—184页。宣宗贞祐二年(1214),金迁汴梁(今河南开封),苗秀实南渡,楚材更加无法向他请教。南渡的苗秀实则日从杨云翼、赵秉文等士大夫游,其琴道也出神入化,“其分别古今操弄孰雅孰郑,犹数一二而辨黑白也”,“常(常通尝)选古人所传操弄百余篇有古意者纂集之,将传于世,危急存亡之秋,良未暇也”⑨元好问:《琴辨引》,《遗山集》卷36,《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1册,4242页。。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元兵围汴梁,楚材专门上奏寻找苗秀实,后来人虽找到,但才到范阳即谢世,他想再次向秀实学习的愿望没能实现。

所幸苗秀实之子苗兰携其父遗谱小半北来,楚材遂能从栖岩老人嫡传再次领受清绝之声:“其子兰挈遗谱而来,凡四十余曲。予按之,果为绝声。”⑩耶律楚材:《苖彦实琴谱序》,《文集》卷8,第183,183,183—184页。楚材与苗兰虽以叔侄相称,但后者实可称为其琴学上的第三位老师。楚材明确说天兴三年冬曾向苗兰学习琴艺,并认为从他那里尽得栖岩老人妙旨:

其子兰之琴事深得栖岩之遗意。甲午之冬,余扈从羽猎,以足疾得告,凡六十日,对弹操弄五十余曲,栖岩妙旨于是尽得之。(11)耶律 楚材:《 冬夜 弹琴 颇有 所得 乱道 拙语 三十 韵以 遗犹 子兰》,《文 集》 卷11,第241,240页。

所谓栖岩妙旨,饶宗颐先生曾从指法角度总结为“指法从简”、“取音沉实”、“如蜀声之峻急”(12)饶宗颐前揭书,第415页。。楚材《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诗云:

今观栖岩意,节奏变神速。虽繁而不乱,欲断还能续。

吟猱从简易,轻重分起伏。一闻栖岩声,不觉倾心服。

又此诗序云:“予爱栖岩,如蜀声之峻急,快人耳目。”①耶律楚材:《文集》卷11,第241,240页。复有《爱栖岩弹琴声法二绝》,其二云:“多著吟猱热客耳,强生取与媚俗情。纯音简易谁能识,却道栖岩无木声。”②耶律楚材:《文集》卷11,第241,240页。综合起来,可知苗秀实指法简洁、取音沉实、富于变化,确属于赵耶利所谓“躁急”“如激浪奔雷”的蜀声一流③朱棣敕撰:《永乐琴书集成》卷15,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1300页。。

楚材吸收了弭大用、苗秀实两家的优长,将它们会为一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琴风:

彼此成一家,春兰与秋菊。我今会为一,沧海涵百谷。

据此我们可以简洁、沉实、古淡、清越来概括楚材的琴风,确实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楚材与苗兰对弹的五十余曲是什么?我们今天不能尽知。检《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一诗所载,有《髙山》《秋水》《阳春》《白雪》《洛浦》《楚妃》《离骚》《广陵散》(又叫《止息》)《秋思》《三乐》十曲。加上《文集》中提到的《水仙》《流水》《悲风》《秋宵步月》《秋夜步月》《三涧雪》《泣麟嗟凤》《清夜吟》《幽居》《昭君》《南风》《秋风》《雉朝飞》十三曲,共计二十三曲。元初袁桷说:“甲申乙酉(1284—1285)间,予尝受琴于瓢翁,问谱所从来,乃出韩忠献家。盖通南北所传皆阁谱、宣和谱,北为完颜谱,南为御前祇应谱,今《紫霞前谱》是也。”⑤袁桷:《题徐天民草书》,《清容居士集》卷49,《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3册,第646页。饶宗颐先生据楚材《弹广陵散终日而成因赋诗五十韵序》对此进行考证,认为所谓完颜谱即金人从宋土取去的阁谱⑥参见饶宗颐:《宋季金元琴史考述》,前揭书,第412—413,422页。。不过,由于《紫霞谱》久佚⑦参见饶 宗颐:《 宋季金元 琴史考述》,前揭 书,第412—413,422页。,楚材所弹琴曲也不见谱本,我们难以对这些谱曲进行更细致的研究。稍感宽慰的是,我们发现楚材所弹谱曲曲名,除了《南风》《高山》《流水》《阳春》《离骚》《洛浦》《三涧雪》《秋宵步月》《秋夜步月》《泣麟嗟凤》外,都见载于此前宋僧居月纂集的《琴曲谱录》⑧陶宗仪编:《说郛》卷100,《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81册,第640—643页。至于楚材所弹琴曲曲名在此后琴谱中的情况,请参吴安宇前揭文第14页注③。,不知两者是否有传承关系。

楚材弹琴时,非常注意体会琴曲的意境,他对多首琴曲的意境都有描状:“《高山》壮意气,《秋水》清心目。《阳春》撼琼玖,《白雪》碎瑶玉。《洛浦》太含悲,《楚妃叹》如哭。《离骚》泣鬼神,《止息》振林木。《秋思》尽雅兴,《三乐》歌清福。”⑨耶律楚材:《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文集》卷11,第24240—4页。琼玖为一种玉;洛浦即洛水,传伏羲之女溺死洛水,成为洛神宓妃(10)《后汉书·张衡传》引其《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李贤注:“《诗·含神雾》曰:‘太华之山,上有明星玉女,主持玉浆,服之(神)[成]仙。宓妃,洛水神也。’”(范晔:《后汉书》卷89,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506页),故《洛浦》当为悲叹宓妃身世之曲;三乐指荣启期所谓三种快乐(11)王肃《孔子家语》卷4云:“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声(当为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为乐者何也?’期对曰:‘吾乐甚多,而至者三: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以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哉!能自宽者也。’”(《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95册,第38页),乃知《三乐》为抒发知足常乐之曲。我们现在能接触的同名琴曲虽然不一定是楚材弹奏的版本,但从其曲意看,仍能感觉到他的体会非常真切、形象和传神。特别是《广陵散》一曲,楚材不仅阐述了该曲的意境,还对其曲体结构、旋律演进、重要指法、节奏变化、情感起伏、主要章题、琴曲主旨、背景知识以及他受学此曲的渊源和过程等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为后人了解、研究该曲在元代的演变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关于此曲的详细研究,吴安宇已撰有专文(12)吴安宇:《耶律楚材所弹〈广陵散〉研究——兼考广陵散在宋元时期的发展》,《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此处仅列出楚材的相关描述,以供有心人参详:

清旦炷幽香,澄心弹《止息》。薄暮已得意,焚膏达中夕。

古谱成巨轴,无虑声千百。大意分四节①四,《四库全书》本为“五”。参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1册,第595页。,四十有四拍。

品弦欲终调,六弦一时划。初讶似破竹,不止如裂帛。

《忘身》志慷慨,《别姊》情惨戚。《冲冠》气何壮,《投剑》声如掷。

《呼幽》达穹苍,《长虹》如玉立。将弹《发怒》篇,《寒风》自瑟瑟。

琼珠落玉器,雹坠渔人笠。《别鹤》唳苍松,哀猿啼怪柏。

数声如怨诉,寒泉古涧涩。几折变轩昂,奔流禹门急。

大弦忽一捻,应弦如破的。云烟速变灭,风雷恣呼吸。

数作拨剌声,指边轰霹雳。一鼓息万动,再弄鬼神泣。②耶律楚材:《弹广陵散终日而成因赋诗五十韵》,《文集》卷11,第243—244页。

楚材还特别说明:弹到《沉思》《峻急》两篇,应一气呵成,而不应缓弹,以免节奏支离③“泰和间,待诏张器之亦弹此曲,每至《沉思》、《峻迹》二篇,缓弹之,节奏支离,未尽其善。独栖岩老人混而为一,士大夫服其精妙。其子兰亦得栖岩之遗意焉。”(耶律楚材:《弹广陵散终日而成因赋诗五十韵序》,《文集》卷11,第243页)。如此生动、形象和详细的描绘,令人在吟诗的同时,仿佛就置身于其“一鼓息万动,再弄鬼神泣”的《广陵散》演奏现场。

楚材还能制作琴曲:“儿铸学鼓琴,未期月,颇能成弄。有《古调弦泛声》一篇,铸爱之,请予为文。因补以木声,稍隐括之,归于羽音,起于南吕④吕,谢方校点本为“宫”(《文集》,第245页),《四库全书》本为“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1册,第596页),当以“吕”为是。,终于太簇,亦相生之义也。”以文之首句有“吾山”之语,因命为《吾山吟》。琴歌《吾山吟》云:

吾山吾山,予将归予将归。深溪苍松园,茅亭扃柴扉。水边林下,琴书乐矣。水边林下,琴书乐矣,不许市朝知。猿鹤悲,吾山胡不归!⑤耶律楚材:《吾山吟》,《文集》卷11,第245页。

据考琴歌为楚材自作⑥参吴安宇前揭硕士论文。,他依此辞谱成的曲谱固然不能得见,但从其介绍可知他对十二律隔八相生的原理、制曲的原则和方法都是非常熟悉的。制曲而外,楚材还善斫琴,曾“得故宫门坚木三尺许,斫为琴,有清声”⑦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咏》之七诗小注。诗云:“寂寞河中府,清欢且自寻。麻笺聊写字,苇笔亦供吟。伞柄学钻笛,宫门自斫琴。临风时适意,不负昔年心。”(《文集》卷6,第115页)。宋子贞说他通究音律,诚然不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楚材是我国琴学史上少有的修养全面、琴艺精到、琴风鲜明的文人琴家。

三、按徽弹彻没弦琴

楚材平生奉佛,我们虽不知他何时初涉佛教,但他明确说自小已然,并以为这是天性所致。后来,稍涉佛书,心有所得,辄自矜大,眼界颇高⑧其《撰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序云:“予幼而喜佛,盖天性也。壮而渉猎佛书,稍有所得,颇自矜大。”(《文集》卷12,第256页),自谓“昔予在京师时,禅伯甚多,惟圣安澄公和尚神气严明,言辞磊落,予独重之”,时往参请。一开始,他以从祖师语录中得到的些许觉受呈示澄公,时蒙澄公印可,自以为真有所得。及至国变,再行参叩,澄公却不再许,楚材不解,澄公方道出缘由:“昔公位居要地,又儒者多不谛信佛书,惟搜摘语录以资谈柄,故予不敢苦加钳锤耳!今揣君之心,果为本分事以问予,予岂得犹袭前愆,不为苦口乎?”此时楚材方知澄公一直是在顺着自己的习气方便接引,于是更请授末后句,澄公曰:“予老矣!素不通儒,不能教子。有万松老人者,儒释兼备,宗说精通,辨才无碍,君可见之。”①耶律楚材:《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文集》卷8,第191页。程群、邱秩浩《万松行秀与金元佛教》谓“予老矣”至“君可见之”为万松弟子语(《法音》2004年第4期),殊失鉴察。楚材遂往参之。

万松行秀(1166—1246),河内解梁(今山西永济)蔡氏子,气骨不凡,超然有出世志。父母初留之,后知不果,遂携送邢州净土寺,礼赟允落发。“秉具后,决力参究,挑囊距燕,历潭柘,过庆寿,参胜默光,教看长沙‘转自己归山河大地’话,半载无所入……复于玄沙未彻语有疑,请益雪岩满于磁之大明,才廿七日,言下忽悟曰:‘得恁么近?’从前伎俩一火而烬,始知胜默为人处。依雪岩二年,尽得其底蕴,付衣偈,勉以流通大法。”②释超永:《燕京报恩寺万松行秀禅师》,《五灯全书》卷61,《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82卷,石家庄:河北省佛教协会虚云印经功德藏影印,2006年,第255页下。万松传记亦见于《继灯录》卷1、《五灯会元续略》卷1上、《五灯严统》卷14、《续指月录》,文字大同小异。遂嗣法雪岩如满。万松“师于孔、老、庄周、百家之学无不俱通,三阅藏教,恒业华严”③释超永:《燕京报恩寺万松行秀禅师》,前揭书,第256页中。,著有《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6卷、《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2卷(此前今存),《万松老人万寿语录》《释迦文佛赞序》《心经宗说》《释氏新闻》《糠禅赋》(此前今佚)等④参程群、邱秩浩前揭文。,是金末元初北方曹洞宗大德,在金元两代颇有影响。

楚材礼万松老人为师时,后者已历奉章宗诏说法内廷、住持中都栖贤寺和仰峤丛林等大剎⑤参程群、邱秩浩前揭文。,所受礼遇几等国师。楚材在澄公引荐下往访之,一见倾服,倾力参学:“予既谒万松,杜绝人迹,屏斥家务,虽祁寒大暑,无日不参。”⑥耶律楚材:《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文集》卷8,第191页。经过三年苦参,桶底脱落,大悟圆教,得万松印可,于是尽弃宿学、俯视佛祖:

当年嗜佛书,经论穷疏笺。公案助谈柄,卖弄猾头禅。

一遇万松师,驽骀蒙策鞭。委身事洒扫,抠衣且三年。

圆教摄万法,始觉担板偏。回视平昔学,尚未及埃涓。

渐能入堂奥,稍稍穷高坚。疑团一旦碎,桶底七八穿。

洪炉片雪飞,石上栽白莲。佛祖立下风,俯视威音先。⑦耶律楚材:《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文集》巻12,第257页。

楚材所谓圆教,就是其师行秀作为“恒业”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自译传中土以来,就一直被佛教界奉为经中之王,李唐之际华严宗开出,将该经尊为圆教根本经典,至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⑧释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1,《大正藏》第35卷,第504页上。,其在佛法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威音全称威音王,佛教中指空劫时之王,楚材借指自己既已彻悟,则能洞彻万法秘密。楚材也印许自己证入了华严法界万法平等、圆融无碍之境。

由此出发,楚材提倡三教合一之论:“不在寻求不在参,谁分西北与东南。云川试入西庵去,三圣元来共一庵。”⑨耶律楚材:《再和西庵上人韵》,《文集》卷7,第162页。既然如此,为何还有儒、道、释三教的不同呢?他认为这只是三圣设化有权实,其旨归实无二致,下品凡流不知此义,在枝末中强分高下,至为可悲:

夫圣人设教立化,虽权实不同,会归其极,莫不得中。凡流下士,惟务求奇好异,以昡耳目……三圣之说不谋而同者,何哉?盖道者易知易行,非掀天拆地、翻海移山之诡诞也。所以难信难行耳。举世好乎异,罔执厥中;举世求乎难,弗行厥易,致使异端邪说,乱雅夺朱,而人莫能辨。悲夫!(10)耶律楚材:《辨邪论序》,《文集》卷8,第187—188页。

楚材的见地超乎常群。无论儒家的内圣外王、道家的自然无为还是佛家的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究极而言,只有名号的不同,汇归一处,无非一个中道。说他以哪家为基础统摄其余两家都没有太大意义,他本人就明确自称“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不过是随顺庸儒的方便说法①耶律楚材:《寄万松老人书》,《文集》卷13,第293页。因此,当万松老人说他此语“近乎破二作三,屈佛道以徇儒情”时,他解释说这是“行权”,目的是为“饵束(束,校点本误为‘东’)教之庸儒,为信道之渐焉”(同前)。是则光绪年间芳郭无名人《湛然居士文集后序》所谓“观居士之所为,迹释而心儒,名释而实儒,言释而行儒,术释而治儒”(《文集》第14页)云云,只可说是不通佛教者的见解。。但是,芸芸偏离中道、偏执一端或舍本逐末者却不能见及此义,因此楚材只要见到这类人,不管是儒、道还是佛家者流,他都要严加勘破②这在其诗文中多有反映。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可参张勇:《湛然居士的和谐佛教观》,《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2期。。有这样的弟子,万松禅师也甚为得意,称裴休、张尚英等大德居士见到他都当敛衽③参释行秀:《湛然居士集序》,前揭书,第2页。,还专门为其作真赞以示爱重④赞云:“大悲千臂,俱胝一指。错认湛然,手中拂子。”(释行秀:《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卷中,《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67卷,第493页下)。

楚材这种思想表现在古琴上,就是将琴视为参禅悟道的方便法门。他严分雅俗,认为古琴不同其余众器,它是能够令人闲邪存诚、返其天真的道器:

宴息穹庐中,饱食无用心。读书费目力,苦思嫌哦吟。

摴蒱近博徒,围棋杀机深。洞箫耗予气,秦筑恶郑声。

呼童炷梅魂,索我春雷琴。何止销我忧,还能禁邪淫。⑤耶律楚材:《鼓琴》,《文集》卷10,第219—220页。

这是源自孔子的正统音乐思想。孔子的学问植根于《周易》,他从生生不已的易道设教,试图通过施行仁义之教来化民成俗,最终达成中庸的和谐境界。他认识到:要达到这个目的,人必须将利己之心转化为爱人之心;而要实现这种转化,就要求克制私欲。克制私欲有两种重要的方法,一是以礼禁欲,二是以乐化欲,孔子更看重化人欲于无形的乐教。孔子认为,要通过乐教化人欲,首先就要分判音乐的邪正雅俗。在孔子眼里,凡是激发人情欲的音乐都是邪乐,如当时郑国与卫国兴起的新音乐就被他视为淫声,深恶痛绝地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⑥《论语·阳货》,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四部精要》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525页。虽悦耳动听而不能转化情欲的音乐则是俗乐,就如“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一样,也没有什么意义。即使是具有闲邪存诚功能的音乐,也有高低之分,例如韶乐和武乐,虽然两者都是颂扬太平治世的音乐,但因为韶乐颂舜帝垂拱而治,武乐颂武王由乱而治,孔子只许韶乐尽善尽美,至于武乐则谓其尽美而未尽善⑦《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注疏》,前揭书,第2469页)。此后,这种音乐观就渐渐成为古代中国主流的音乐观,楚材并未越雷池一步。

楚材说古琴具有“禁邪淫”的作用,也是古来对琴的主流看法。孔子没有明确将古琴划归雅乐,但从司马迁的记载看,我们知道孔子非常喜爱古琴,他的琴学修养也很高,曾潜心向师襄习琴曲《文王操》,能将《诗》三百篇弦歌出来,不时与弟子作琴瑟之乐⑧司马迁《孔子世家》多次说到孔子弹琴,《论语·先进》篇孔子亦有“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一语,琴瑟有如夫妇般和谐,可断孔门平时常常鼓琴自乐。,后人更传他创作了《幽兰》《猗兰》《将归》(又名《陬操》)《龟山》《获麟》等操⑨参见罗筠筠:《孔子与孔门琴哲》,宋婕、冯焕珍主编:《岭南琴学论集》,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可见,在孔子心中琴对人至少是有益无害的音乐。到了荀子,就有了“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之说(10)《荀子·乐论》,杨倞注:《荀子》,《四部精要》第12册,第432页。,将琴与悦乐身心联系起来。汉代以来,琴“具备众德”、“琴在于正人心”已成为很通行的看法,琴已被称为雅琴,且“在汉人音乐原理上是居于音乐的领导与统摄地位,有‘乐统’之目”①饶宗颐:《古琴的哲学》,《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4册,第397—398页。。楚材上述看法正是这种雅乐观的体现。

有这样的思想前提,楚材虽然能弹很多曲操,但有所选择,他只弹那些他认为属于“清声鸣鹤鸾,古意锵石金”的作品,这只要看一看前文所列他弹奏的琴曲名即可得知。弹琴时,他要“正席设棐几,危坐独整襟。寻徽促玉轸,调弦思沉沉”②耶律楚材:《鼓琴》,《文集》卷10,第220页。,所遵也是古人抚琴之道。唐代天宝年间琴家薛易简的《琴诀》就说:“夫鼓琴之时,虽无人,须畏惧如对长者……揽琴在膝,身须卓然,乃定神绝虑,情意专注,指不虚发,弦不误鸣。”③朱棣敕撰:《永乐琴书集成》卷15,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1323页。楚材所谓“危座整襟”即“如对长者”,“调弦思沉沉”即“定神绝虑,情意专注”,身、心、琴三位一体,宛如佛教徒做佛事,对琴事可谓极尽恭敬。

反之,如果看到有缘人耽于俗乐俗曲,或在琴中夹杂其他乐器,楚材就会很反感,并力加劝阻。例如,有次看到挚友郑师真(字景贤)琴箫合奏,就这么说:“茶邻药物成邪气,琴伴箫声变郑音。可惜龙冈老居士,却教邪教污真心。”④耶律楚材:《赠景贤》,《文集》卷14,第300页。用邪教来比拟郑师真的做法,用词可谓非常严厉。又如,和贾非熊(字抟霄)的一首诗中说:

论道西庵爱慕深,推诚片片露丹心。

瑶琴莫抚《相如引》,宝鼎休焚韩寿沉。

花气浑如三角串,松风全似五弦音。

清谈终日忘归思,不觉昏鸦噪晚林。⑤耶律楚材:《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十诗》之三,《文集》卷4,第70页。

《相如引》指据司马相如以琴挑卓文君时所唱琴歌,《古乐府》称为《求凰操》(今日所见《凤求凰》当源于此)。歌词有两首,其一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其二曰:“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⑥郭茂倩编撰,聂世美、仓阳卿校点:《乐府诗集》卷6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74—675页。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落魄时居临邛,一日参加当地富豪郑程和卓王孙的宴会,“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司马迁:《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759页)该曲可以说是古琴中的情歌。楚材不许贾非熊抚弄这类琴歌,是担心他染着世间俗情,不能证入“松风全似五弦音”的超尘绝俗之境。

进一步,楚材弹琴虽然很注重考究琴曲的旋律、节奏、声音等内容,但他认为古琴不是繁手促声的俗乐,而是声稀韵幽的大音:

须信希声是大音,猱多则乱吟多淫。

世人不识栖岩意,只爱时宜热闹琴。⑦耶律楚材:《爱栖岩琴声法二绝》之一,《文集》卷11,第240页。

因此他弹琴时不喜吟猱,而重在体悟其洗涤烦襟的功用:

一曲悲风历指寒,昔年曾奉万松轩。

本嫌浮脆删吟抑,为爱轩昂变撞敦。

高趣酿成真有味,烦襟洗尽了无痕。

禅人若道声尘妄,孤负观音正法门。⑧耶律楚材:《弹琴逾时作解嘲以呈万松老师》,《文集》卷12,第258页。

观音正法门,语本《大佛顶首楞严经·耳根圆通章》,指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这里特指观音菩萨现证的耳根圆通境界,此境界中一切法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以此观之,如果学道者以声尘为妄,实则仍未悟彻声尘真谛,故楚材说是“孤负观音正法门”。楚材将古琴视为“观音正法门”,要从有声的琴乐通达到无声的“古意”,这样的琴乐岂非等于参禅者参究的话头了吗?这样,他的琴就从一般修身养性之琴超越到参禅悟道之琴了。由此,他认为伯牙实有未达:“抚弄桐君乐自然,寥寥古意讵容传。伯牙点检真堪笑,不遇知音便绝弦。”①耶律楚材:《和景贤又四绝》之二,《文集》卷7,第150页。诗中说,抚琴要在享受自然适性之乐,此种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伯牙仅在人间求知音,以至子期死后便绝弦碎琴,并未真正晓了古琴真义。其实在古琴界,许多人只是汲汲于名利,连求知音的境界都未梦见,楚材的追求一何高远?

那么,弹琴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楚材说是人琴皆忘之境:

道人尘世厌嚣尘,《白雪》《阳春》雅意深。

万顷松风皆有趣,一溪流水本无心。

忘机触处成佳谱,信手拈来总妙音。

陶老无弦犹是剩,何如居士更无琴?②耶律楚材:《和王正夫忆琴》,《文集》卷9,第210页。

陶老指陶渊明,《晋书·陶潜传》载称,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③房玄龄等撰:《陶潜传》,《晋书》卷94,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631页。禅宗兴起后,许多人就借无弦琴打机锋,或喻禅境玄妙④如《十无问答》云:“无弦琴,不是知音莫与弹。”(释智昭:《人天眼目》卷6,《大正藏》第48卷,第331页下),或赞禅师说法善巧⑤如庞蕴居士赞扬马祖说:“一等没弦琴,唯师弹得妙。”(赜藏主:《古尊宿语录》卷1,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4页)。楚材借此说陶渊明剩一张琴犹嫌多,直待琴也空才算得上彻透琴道,当然不是说不弹琴,也不是说要毁掉琴,更不是目空古代大德之机缘语句,而是说琴人应当通过弹琴悟入时时处处无非妙音的万法平等境界。

这对不会参禅者来说自然很难,所谓“《白雪》《阳春》寡和音,谁人解听没弦琴”⑥耶律楚材:《过云中和王正夫韵》,《文集》卷3,第61页。,但楚材却非常自信,自许弹彻了“没弦琴”:

昔年平水便相寻,握手临风话素心。

刻烛赋成无字句,按徽弹彻没弦琴。

风来远渡晩潮急,雨过寒塘秋水深。

此乐莫教儿辈觉,又成公案满丛林。⑦耶律楚材:《寄平阳浄名院润老》(年代无考),《文集》卷2,第33页。

良夜沉沉人未眠,桐君横膝叩朱弦。

千山皓月和烟静,一曲《悲风》对谱传。

故纸且教遮具眼,声尘何碍污幽禅。

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弦边与指边。⑧耶律楚材:《赠万松老人琴谱诗一首》(作于1233—1236年间),《文集》卷3,第44—45页。

参叩松轩积有年,光尘融泄一愚贤。

视民每羡如刍狗,治国常思烹小鲜。

只道牛边休执杖,谁知琴上亦忘弦。

湛然稍异香山老,不学空门不学仙。①耶律楚材:《用刘正叔韵》(年代无考),《文集》卷5,第106—107页。

松轩,万松老人的兰若万松轩;刍狗,语本《老子》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对一切众生平等无别;烹小鲜,语本《老子》第60章“治大国若烹小鲜”,指治理大国要像烹煮小鱼一样小心翼翼或游刃有余;牛边休执杖,语本唐末宋代兴起的《牧牛图颂》,指参禅者已达到“忘牛存人”或“人牛俱忘”境界②参见冯焕珍:《湘山宗慧禅师及其〈牧牛歌〉》,《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香山指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此谓白居易尚有偏执,不够究竟。据此诗所述,楚材自认为达到了空有不二、琴禅一味、随缘应世的圆融无碍境界,应当没有疑问。

事实是否如此呢?窃以为要打点折扣。这一点,楚材33岁时曾毫不隐讳地承认,“恨离师太早,淘汰未精,起乳慕之念”,并赋诗一首以表达这种真切感受:

吾师道化震清都,奔逸绝尘我不如。

近日虚传三岛信,几年不得万松书。

宗门淘汰犹嫌少,习气薫蒸尚未除。

惆怅天涯沦落客,临风不是忆鲈鱼。③耶律楚材:《西域寄中州禅老士大夫一十五首》,《文集》卷6,第126页。

楚材为人实在,既非狂傲之徒亦非谦卑之士,且他也没必要谦卑,其确实心有所感。事实上也如此,元太祖二十年(1225),他回忆过去曾向万松禅师请教当时流行于北方的头陀禅“糠禅”的问题④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可参连立昌、王见川:《金元时期之“糠禅”初探》,《圆光佛学学报》第3期,1999年2月。,万松禅师向他出示《糠禅赋》一篇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请求刊布而万松不许,结果他强为流通此赋,导致师尊长期受谤,他本人也深感后悔⑤楚材《辨邪论序》云:“予以谓昔访万松老师,以问糠糵邪正之道,万松以予酷好属文,因作《糠禅赋》见示。予请广其传,万松不可,予强为序引以行之。至今庸民俗士,谤归于万松,予甚悔之。”(《文集》卷8,第188页);他对糠禅采取必欲灭之而后快的态度;他独尊古琴而大肆贬抑其他音乐艺术的做法。凡此种种,从禅宗角度说都是余习未尽的体现。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楚材确是一位境界和琴艺都超乎群伦的文人琴家,他的琴禅一味思想影响了当时一大批士人,这些人既有在家的专业琴师、仕宦臣僚、文人雅士,也有出家的僧侣道士⑥关于耶律楚材与当时琴人的交往,详参吴安宇前揭硕士论文。,他通过与他们相互切磋、传授琴艺、诗酒往还等方式,将其琴学观传给他们,大大推动了元代琴学特别是文人琴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中国民协在京召开《白胜文集》出版座谈会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一代学人的匠心之作
——《邢福义文集》出版
天一阁藏六种明人文集解题
天一阁藏六种明初文集序录
《黄翔鹏纪念文集》首发式
《郭汉城文集》简介
天一阁藏二十种元人文集序录
《敦煌愿文集》之《儿郎伟》再校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