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寨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 广西防城港 538021)
糖尿病治疗现状①
杨志寨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 广西防城港 538021)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约1.6亿,而我国就有糖尿病人约4000多万,约占全球糖尿病人数的1/4。每年死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高达10万人,糖尿病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如何完善治疗糖尿病治疗方法,减少该病给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成为相关学者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总结糖尿病的治疗现状,以期为糖尿病的研究提供借鉴经验。
糖尿病 治疗 现状
引起糖尿病的病因很多,既有先天遗传基因,亦有后天环境因素。针对致病的原因以及病情的不同,当前医学界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2种:(1)药物治疗;(2)非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有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胰腺移植等方法。
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与双胍等。磺脲类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只有在胰腺尚存一定功能时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双胍类药作用是使肌细胞的葡萄糖透入阀下降,从而增加葡萄糖的透入及其在肌肉中的氧化,从而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口服降糖药的发现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中世纪的时候人们就发现当时常用的成药山羊豆具有缓解糖尿病患者多尿,减少尿糖的作用。1918年,科学家从French Lilac中提取了胍类物质,但因为肝毒性太大而无法在临床使用。1957年,随着二甲双胍首次在临床上使用,人类与糖尿病抗争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王克安,李天麟等在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一文中口服降糖药的人群做了一个简单的区分,并提出了用药要求。口服降糖药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仅仅靠饮食控制已经不能将血糖水平有效控制在合适水平以内时,可以采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依赖型的1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进行口服降糖药的摄入,因为两者病理作用不同。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有几点要求:(1)患者应定时、定量遵医嘱服药,并且要做好服药记录,以备查询,记录内容要包括药名、剂量及增减情况,服药后反应、服药以后血糖及尿糖检查结果及饮食不良反应等情况;(2)各种口服降糖药制剂,在刚刚开始服用时均宜从较小剂量开始,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载明的规定,明确服用频次与剂量,一般来讲早餐前、饭前等时间服用是药效最好的,服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及血糖控制情况酌量增减较为稳妥。如果患者出现胃肠不适、皮肤过敏、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或低血糖的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服药,并到医院找医生咨询;(3)当患者长期服用某一种制剂时,由于身体耐药性的增强,可能渐渐无效,此时就必须及时更换试剂。
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发现了胰岛素,并于1922年开始用于医疗临床实验,有效延长了过去诸多不治的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过去人们一直将占总数90%以上的所谓2型糖尿病称着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于此类患者,医生一般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主张使用胰岛素,很多患者对此认识不清,误以为打胰岛素会成瘾,一旦使用就会上瘾,注射胰岛素也因此就成为糖尿病晚期才用的治疗手段,用上了胰岛素说明病情趋于严重了。但是由美国卫生部资助试验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目的在于弄清楚对1型糖尿病患者实行强化胰岛素治疗是否可以影响慢性并发症的进展)以及1976年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作用和意义)。这2个研究发现胰岛素疗法无论在1型还是在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使人体胰岛素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使血糖得到全面的控制,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炎症反应,预防各种并发症,因此,专家认为早期及长期正确使用胰岛素对身体有益而无害,胰岛素是身体的自然物质,注射它既没有毒性也不会成瘾。
胰腺移植是指将带有血管的整胰、胰大部或节段从一个个体移植到另一个个体的手术。胰腺移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严重的2型糖尿病、因胰腺严重疾患而切除患者全部的胰腺。糖尿病伴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患者则是胰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胰腺移植已进行了数10年,尤其是近10年来移植数目不断攀升,西方国家在胰腺移植领域内的优势尤其明显,胰腺移植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消极方面亦不可忽视,据统计资料表明,患者在进行胰腺移植5年后大概一半以上移植腺体功能就会丧失。因此,尽管胰岛或细胞移植手术操作简单,在防止急、慢性并发症方面均有效果,但是如果不能够解决面临的免疫排斥问题,就需要谨慎推广,许多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很多研究,诸如尝试用一种周围血管装制的小室保护移植胰岛,希望胰腺不被排斥,但是此类研究尚未获得成功。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社区防治、健康教育等方法。
对糖尿病的治疗历来有“三驾马车”的形象比喻,即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预防糖尿病要注意“三个防止和三个增加”:防止总热量摄入过高,防治脂肪比例过高,防治膳食纤维比例过低;增加鱼类的摄入,增加谷物特别是粗粮的摄入,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最终达到降低膳食热量密度的目的。1971年美国大学糖尿病研究计划小组(简称UGDP)研究认为,“单独饮食治疗比合用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命”。对这一观点虽有激烈争议,然而饮食疗法仍不失为治疗的基础。
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基本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国家。古代医学很早就注意到糖尿病人应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1975年在美国加州召开的糖尿病与运动的国际学术会议引起了学者对此的广泛重视。由此,国内开始了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王陇德在进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对我国大庆对5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6年前瞻性观察,结果表明。糖尿病人年发病率在运动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进行饮食控制的同时加上有计划的体育运动,在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减轻体重及降低血压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饮食控制。这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王克安在中国糖尿病的防治和研究一文中将运动治疗的原理做了行进阐述,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肌肉中血糖含量,并且可以加强对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尤其是在血糖产生的高峰阶段进行运动效果会更明显;持续长时间的有氧训练能增加热量的消耗,减少血脂的储存速度,缓解胰岛素相对不足所造成的糖代谢紊乱病症。刘幼硕在老年人糖尿病的治疗一文中对运动疗法做了介绍,一般来讲,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在13.9mmol/L以下的2型糖尿病肥胖病人,适宜运动治疗。2.3 健康教育疗法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谢水平,延缓并发症,减少治疗的直接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教育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陈玉平与刘雪琴在糖尿病知识和健康信念的调查一文中提出通过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教育,让糖尿病高危人群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易感性以及疾病的潜在威胁,加强其积极预防糖尿病的信念。对一些特殊个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延长健康教育时间,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而持续的鼓励,并有效利用家人及同伴间的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贺双奇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研究一文中提出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进行分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学时间,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方式,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优势,这样才能较好的对患者实施治疗。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1988.
[2]王克安,李天麟.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4).
[3]范丽凤.糖尿病患者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6).
[4]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广东医学,2003 (7).
[5]杨文英.胰岛素治疗临床实践中经验[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3).
[6]刘幼硕.老年人糖尿病的治疗[J].中华护理杂志,1999(8).
[7]陈玉平,刘雪琴.糖尿病知识和健康信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9(9).
R587
A
1674-0742(2011)09(c)-0183-02
杨志寨(1974~):男,壮族,本科学历,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主治医师。
201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