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平均住院日 提高医院资源利效率

2011-02-10 17:01:35林丽华
中外医疗 2011年27期
关键词:住院日病床使用率

林丽华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信息科 福建南平 35300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选取某“三甲”医院病案统计室的统计报表,资料的来源准确可靠。

住院病人逐年增加、病人量与病床紧张的矛盾日显突出随着全民医保时代的来临,城市与乡村之间交通的日益便捷,医院等级提升,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及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院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不论是门诊还是住院病人逐年增加(表1),而该院受地理位置及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床位不能快速的增加,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日显突出,病人数量的急剧增加与床位紧张的矛盾,是医院管理者必须充分重视和着力解决的矛盾之一。(表1)。

1.2 该院平均住院日的基本状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5年间该院出院例数、住院手术例数大幅增长,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稳步增加,而平均住院日则稳步下降。平均住院日与出院例数,床位周转次数(出院例数÷平均开放病床数),病床使用率(住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5年间平均日下降了2.14d、降幅为15.52%,出院例数增加了13593例次、增幅为81.72%,住院手术例数增幅达67.22%,病床增加180张增幅仅为25%。在开放病床增幅跟不上出院例数增幅的情况下,出院例数的增加说明医院医疗资源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即同样的住院医疗资源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住院医疗服务,随着平均住院日的缩短,病床使用率的提高,病床周转次数的加快,收住的病人也在逐渐增多。

1.3 病床使用率此指标按2008年版《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三甲”医院规定的标准,病床使用率上限为93%,该院近年来病床使用率已超标准,且逐年增长,具体表现为病房加床多,住院病人就医环境差,病房拥挤,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会给医院医疗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

病床使用率受3个因素的影响:(1)出院例数;(2)开放病床数;(3)平均住院日。出院例数为一终末指标,开放病床数指标受资金、医院地理位置等影响,加上扩大病床数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且需增加成本。而平均住院日的降低仍有弹性,且能够控制。因此,住院病人的逐年增加,仍须从缩短平均住院日入手,尽量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为更多的病人服务,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意义

(1)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以某院2009年的数据测算,如每个病人住院日降低1d,该院可以多收2838例病人住院,医院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可以收住更多的病人,其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2)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以2009年出院30226例次计算,每个病人降低1d住院日,相当于增加了83张病床。(3)缩短平均住院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延长住院日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医院的纯收入[1]。(4)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减少院内感染风险,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增加1d住院日,院内感染率上升一个百分点[2]。(5)控制平均住院日是打造医院核心竟争力的有力手段。国内外研究表明,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3],减少患者的心理负责担,减少家属陪护费用,减少亲属住宿和生活费用、陪护家属的劳动机会费用等。

3 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平均住院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与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是否合理、治疗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医技检测能否及时完成、结果正确与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住院流程中寻找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制定并实施可行的控制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竟争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减轻患者负担,充分利用医院现有卫生资源,逐步建立单病种标准住院流程即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明确使用诊疗项目种类、时间要求和出院标准等,排除因个体医疗水平差异,而引起平均住院日延长,这是控制平均住院日最佳的途径和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带动医院方方面面管理的加强,无疑是医院现阶段较好的管理手段之一。

3.1 加大宣传增强员工意识

要让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要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打造医院核心竟争力,就必须在缩短平均住院日上狠下功夫。

3.2 门急诊质量是控制平均住院日的首要环节

提高门急诊医师层次,加强医师技能培训,提高门急诊诊断准确率,让患者一住院就能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进一步改善门急诊流程与服务模式,减少入院后的检查时间,使病人得到早期治疗,也是缩短平均住院日流程上不可忽视的环节。

3.3 入院流程及住院部布局规范、合理

各种标志明确,减少往返的时间,以保证病人进入住院部后能快速准确地办理入院手续,及时到达指定的专科病房进行治疗。

3.4 患者治疗流程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制度及核心制度,加强医师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操作。据研究发现,病人的无效住院日很多均是由于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讨论、个别医师不在岗位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应制定组内医师协作机制,加强医师之间的协作,减少因主管医师不在,而人为延长患者住院天数的现象。(2)应加大护理继续教育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并加快医嘱执行的反应度,加强术后患者的护理,防止伤口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3)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与控制,采取综合措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院内感染是造成住院日延长的第二位原因。因此,对供应室、手术室等重点环节更须加强监督,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3.5 手术流程

术前住院日有较大控制弹性,医院应大力关注这一环节,减少术前病人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这是减少术前外科病人平均住院日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环节。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保证大多数手术病人能在入院后的第2天进行手术,最大限度地缩短病人术前等待的时间。

3.6 医技科室流程

医技科室不仅为患者提供直接服务,也为临床诊治提供检测数据及检测报告。因此,必须加强对医技部门的管理,提高医技科室报告的准确率,严格控制出具报告的时间,保证患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3.7 加快信息平台的建设

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力度,充分挖掘、利用和共享临床数据,不断优化流程,实现网上申请手术,网上传递各类检查检验信息,将明显减少患者排队、走路、询问及等待时间。特别是电子病历的使用,将极大地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进而从间接层面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总之,平均住院日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指标,它即反映医院的工作效率,又反映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技术的发展状况。医院的统筹管理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保证,需要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进行控制,使医院在现有卫生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达到医院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使医院步入质量效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1] 谢灿茂.平均住院日减少一天,业务收入增长超过10%[J].中国卫生产业,2008,5(3):75~78.

[2]越雁梨,李定安,马国胜.医院住院成本预测[J].中国医院统计,2005,12(2):152~155.

[3] 周汉新,王新民,贺务实.缩短平均住院日对医疗质量与效益的影响[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2):11~13.

猜你喜欢
住院日病床使用率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173例儿科超长住院日患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重庆医学(2019年8期)2019-04-25 13:16:06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2088年的病床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吓死我了
吓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