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玲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西安 712046)
颈心综合征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心脏症状,是颈椎退行性变直接压迫或间接反射性刺激颈椎旁的交感神经,使其负累而表现出类似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组症状[1]。临床表现类似心绞痛、心律不齐、高血压等。单纯按照心脏病治疗用药获效甚微,并反复发作。本病患者年龄从青年到老人都有。如果做颈椎的检查,大多数可检查到颈部阳性体征,颈椎X光片提示有异常改变等。脊椎病相关的心脏病症状与器质性心脏病在治疗上迥然不同,对于患有冠心病症状的患者,如果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同时伴有颈、胸椎不适,应考虑脊柱源性的可能,及早从脊柱方面尝试治疗[2]。笔者在治疗颈心综合征时体会到针灸治疗要辨证、辨病相结合方可提高和巩固疗效。临床多分4型。
临床急性发作,阵发性心悸,症状轻,心电图无异常。颈椎检查没有明显的颈椎错位、增生等体征,但心悸与颈部活动有密切关系。舌象基本正常,脉搏可随颈部活动而变化。治疗方法:舒经通络,可直接循经远取,往往1次治愈。
典型病例:余某,女,42岁。发病1周,开始表现为落枕,颈项部疼痛转头受限,以左侧为主。经按摩、拔罐治疗后颈部僵硬疼痛消失,但不能转头,转头时心率加快。头正位时心跳78次/min,头左转时心跳98次/min,头再摆正,心跳恢复正常,屡试屡发,故来诊。查心电图无明显异常。中医辨证符合经气阻滞,治疗原则舒经通络。取左侧外关穴,针用泻法,行针1 min后,令患者转头,心率已无变化,留针 20 min,1次治愈。
临床有反复发作的胸闷心痛、心悸头晕、血压不稳,或有颈椎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僵硬等症状。有颈部外伤或反复落枕病史。心电图无明显异常。颈椎检查往往有损伤椎旁肌肉的痉挛、粘连、压痛。颈椎排列不整齐、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间孔有变形或缩小等。舌质暗,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治疗方法:活血通络、舒筋散结。电针相应颈夹脊穴,用连续波。循经远取外关、心俞、膈俞、肝俞、脾俞。并用丹参注射液做穴位注射,每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可连续治疗,直至症状体征消失。
典型病例:姚某,女,68岁。5年前因从高处摔下,颈部受伤,经服药等治疗局部外伤已愈,但遗留胸闷心痛、心悸头晕、血压偏高、颈部活动时僵硬等症状。曾按心脏病、高血压治疗,无明显效果。心电图无明显异常。颈椎检查颈椎3~4椎旁肌肉的痉挛、粘连、压痛,以左侧为主。X光片显示颈椎排列不整齐、骨质增生明显、生理曲度变直、颈3~5椎间隙狭窄、椎间孔有变形、缩小等。舌质暗,有瘀斑、瘀点,脉弦涩。中医辨证符合瘀血阻络,按上法治疗,1次见效,调养3个疗程诸症消失,椎间孔变形、缩小略有改善,唯椎间隙狭窄无明显改善。
平素体质虚弱,肌肉松弛,临床表现有身困乏力、心悸气短、头晕、劳累时加重,颈部酸软,甚至头重难支,面色青黄,口唇发暗。心电图无明显异常。颈椎检查往往颈细,颈部肌肉瘦弱或松弛、缺乏弹性,可伴有颈椎排列不整齐、生理曲度改变、椎间孔有变形或缩小等。舌质淡并发黯,舌体瘦小或胖大有齿痕。脉象细软无力或濡缓。治疗方法:益气活血、调理经脉。一组电针颈夹脊穴、风池、百会、印堂,循经远取脾俞、膈俞。二组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两组交替,用连续波。并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交替穴位注射,每周治疗3次,可连续治疗,直至症状体征消失。
典型病例:李某,女,36岁。近3年来时有心慌气短,头晕,劳累加重,有时拖地、洗衣时发病。看书或用电脑超过半个小时就头痛心慌,颈部酸软,需要以手撑头。心电图无明显异常。颈椎检查:颈细,颈部肌肉瘦弱或松弛、缺乏弹性,颈椎排列不整齐,生理曲度变直,并稍反曲,寰枢关节半脱位。舌质淡并发黯,舌体胖大有齿痕。脉象细软无力。中医辨证符合气虚血瘀。按上法治疗,3次见效,调养2个疗程,诸症消失。
平素体质虚弱,临床表现有身困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眼目干涩、失眠健忘,或早醒盗汗、血压不稳、颈部酸软、腰膝酸软或伴疼痛。心电图无明显异常。颈椎检查往往颈细,颈部肌肉瘦弱、缺乏弹性,风池穴周围压痛或酸困。可伴有颈椎排列不整齐、生理曲度改变、骨质增生、椎间孔有变形或缩小等。舌质淡红或舌体瘦小,舌苔薄。脉象细软无力。治疗方法:滋阴补血、调理经脉。一组电针颈夹脊穴、风池、百会、印堂,循经远取脾俞、肝俞、肾俞。二组中脘、关元、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两组交替,用连续波。并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交替穴位注射,每周治疗3次,可连续治疗,直至症状体征消失。
典型病例:张某,女,55岁,患病近10年,素体虚弱,工作劳累,临床表现身困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眼目干涩,失眠健忘,早醒盗汗,血压偏低,常在80~90/50~60 mmHg,颈部酸软,腰膝酸软或伴关节酸困疼痛。舌淡偏暗,少苔,脉细弦,迟脉微弱。颈椎检查:颈部肌肉松软,缺乏弹性,风池穴周围压痛、酸困,但按压后眼睛感到轻松舒服。伴有颈椎排列不整齐、生理曲度消失并稍反曲,颈3、4椎间孔有变形缩小伴骨质增生。按上法治疗,3次见效,调养3个疗程,血压稳定在100~110/60~70 mmHg,身体基本康复。
颈心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是因颈椎相关的交感神经纤维下行构成心丛,分布于心脏,并支配心脏传导系统、心肌及冠状血管壁。对心脏活动和冠状动脉舒缩起着重要调节作用[3]。当颈椎关节增生或椎周组织无菌性炎症,刺激交感神经时,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受累,可影响至心脏中的交感支,产生内脏感觉反射,
进而影响冠状动脉供血,产生心绞痛或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定等症状。二是刺激或压迫脊髓和脊髓血管,导致了交感神经细胞的功能障碍也能发生如心前区疼痛,类似冠心病样心绞痛。此外,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令延髓内心血管调节中枢缺血,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收缩,也会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明确诊断在临床至关重要。颈心综合征主要特点为:①不受年龄的影响,青年、老年都有发病;②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大多伴有头痛、头晕、特别是颈肩背部的疼痛或僵硬,少数可伴有高血压,肢体麻木、疼痛或无力,但其中至少有一项心血管症状;③查体无异常心脏体征;心电图无异常表现,胸片、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正常;④颈椎X线、CT或MRI检查发现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屈、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或椎间孔变形缩小、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但对老年人更应该做全面的检查,必要时应做冠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如何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笔者的体会是单纯针对心脏治疗,疗效不佳,配合治疗颈椎病疗效大大提高,但若不针对辨证施治,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本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体质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体质,针对辨证进行治疗,
使人体气血充足,经脉畅通,损伤得以修复,才能防止复发。因此,三管齐下,可获得稳定的疗效。治疗方法一是改善心脏的症状,取心包经的内关或郄门穴,可宽胸理气、通调心脉、改善心率、养心强心;二是针对病变颈椎局部取颈部夹脊穴,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加电针用连续波,可改善局部肌肉的痉挛状态和血液供应,使颈椎椎体在两侧肌肉的放松运动中得到复位,纠正椎体排列不整齐的状态,解除对局部血管神经的压迫,恢复对植物神经的调节,并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的水肿,
迅速改善症状。随着局部症状的减轻,患者颈部活动范围的增加,对局部软组织的粘连也能起到松解的作用。最后穴位注射可针对不同的体质和辨证结果,选用相应的中药制剂以提高和巩固疗效。
[1] 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65-966
[2] 潘之清.实用脊椎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 李俊杰,叶向宇,赵宝力,等.脊源性类冠心病机制探讨及手法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07(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