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泽萍
浅析防治甘孜州民族地区青少年单纯性肥胖与影响对策的研究
胡泽萍
为了解甘孜州少数民族地区藏族和汉族青少年的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饮食习惯等,为肥胖儿童营养教育提供依据,进行分析,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营养教育、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已刻不容缓。
肥胖症;营养;健康知识;青少年
肥胖正逐步取代营养不良,成为青少年首要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我州青少年肥胖率已超过8%,严重影响了健康。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而且儿童期肥胖可延续至成人期,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显而易见,青少年时期肥胖的防治十分重要。为了解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习惯,为采取有效的干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州、县医院门诊诊断的青少年肥胖120例(观察组),其中藏族64例,汉族56例;年龄7~18岁,平均(11.2±1.7)岁。120例中,低龄组(A低,7~11岁)36例,中龄组(A中,12~14岁)49例,高龄组(A高,15~18岁)35例。单纯性肥胖的诊断: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20%以上,并排除遗传和其他疾病。
选择同期90例无超重且肝肾功能正常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其中藏族48例,汉族42例;年龄7~18岁,平均(11.7±1.8)岁。90例中,低龄组(B低)、中龄组(B中)、高龄组(B高)均为30例。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健康教育知识,行为(KAB)模型[1]设计,包括一般项目、营养基本知识、饮食行为及习惯,题型均为选择题。答案正确给1分,错选或未选得0分。由专人负责问卷的发放、解释,问卷当场答完回收。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营养知识的来源;我州青少年获得营养知识的来源包括:①家庭,主要是父母长辈的传授;②学校,以课堂、宣传为主;③社会,包括广播、电视、书籍、报刊、讲座、他人传授及社区宣传等。
2.2 早餐状况 有81.7%的肥胖组青少年每日均吃早餐(酥油茶,牛奶等),18.3%不吃或偶尔吃。80.0%的对照组青少年每日均吃早餐,20.0%不吃或偶尔吃。
2.3 食用零食情况 肥胖组青少年中107例(89.2%)吃零食,对照组有50例(55.6%)吃零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9,P <0.01)。
3.1 营养知识、行为与肥胖 研究表明,2组青少年的营养知识均普遍缺乏,易导致饮食行为、习惯的偏差,肥胖青少年表现得尤为突出。研究还显示,营养教育程度越高,学生营养知识成绩越好,饮食行为也趋于良好。说明对青少年进行营养教育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2]。
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的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家庭和学校,对照组则为学校、社会、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肥胖青少年的学校营养教育营养教育对青少年有积极的影响,课堂教育对提高他们的营养知识水平有重大作用。同时,应注重综合性的营养宣传教育。作为知识的重要来源,书籍、报刊等对青少年营养知识、饮食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2 早餐与肥胖 研究显示,早餐(酥油茶、牛奶等)与肥胖有直接关系,但合理的早餐既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亦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应注重提高早餐的质量和食用率。
3.3 零食与肥胖 结果显示,肥胖青少年吃零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吃零食与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显然是一种不良习惯。与其认知能力低及家庭、社会缺乏正确引导有关。
我州居民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公众对肥胖危害的低知晓率以及其他的习惯对青少年心理的诱导[3],易致营养失衡及不良的饮食行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特别是对肥胖青少年的健康干预,以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纠正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使其饮食行为健康化,已刻不容缓。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3-198.
[2]星一,季成叶.北京市中小学生1985-2000年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79-531.
[3]王栋.学校营养教育现状分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10).
626000四川省甘孜州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