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英
包虫病手术中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处理
韩玉英
目的探讨包虫病过敏性休克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术前预防性用药与运用气管插管全麻在包虫病手术中的应用。结果术前给予抗过敏药和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可以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和降低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结论开展的肝包虫根治手术可彻底治愈包虫病。
包虫病;麻醉方法和预防性用药;过敏性休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2010年收治包虫病患者1200例,择期手术1150例,急诊手术50例,男680例,女520例,ASAⅠ-Ⅴ级,年龄4~80岁,体重8~125 kg,其中发生过敏性休克16例,发生率为1.3%,无死亡病例。
1.2 麻醉方法 60例行单纯内囊摘除术,1140行外囊壁切除术,术前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 mg,全部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有创动脉压检测下开始麻醉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0.1 mg/kg,丙泊酚注射液1.0~2.0 mg/kg,芬太尼注射液4~5 μg/kg维库溴铵0.1~0.15 mg/kg或阿曲溴铵0.3~0.6 mg/公斤行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完成后行机械控制呼吸,呼吸参数:潮气量8~10 ml/kg吸呼1∶1.5或1∶2,呼吸频率12~20次/min,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维库溴铵或阿曲溴铵,并间断静脉推注芬太尼或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芬太尼后,维库溴铵、阿曲溴铵或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后视病情拔出气管内导管或带管送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或重症监护病房。
1.3 临床表现 发生过敏性反应的程度有轻有重。包虫破入腹腔时,大量囊液涌入腹腔,由于腹腔浆膜面积很大,吸收迅速,包虫物质滞留于腹腔,因而过敏性反应严重,甚至突发过敏性休克;而包虫破入胆道、肠道泌尿道内,因其是黏膜,吸收较慢,且随管道而排出,无过敏性反应,未见过过敏性休克[1]。若囊液溢出量较少,过敏反应轻者,仅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重者突发过敏性休克常在数秒中内出现。休克早期为极短的兴奋期: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全身皮肤苍白、迅速进入休克抑制期:血压极低或听不到、脉搏气弱、持续低血压心排血量减少、心音遥远、心动脉压升高肺水肿呼吸变慢甚至继续恶化而呼吸停止,加重缺氧心跳停止由于过敏性休克发生突然,病势变化急剧,若为及时发现,延误抢救时机或抢救措施不到位会导致死亡,包虫破入腹腔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手术过程中尤其在穿刺囊肿抽吸囊液或切开囊壁时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至80 mm Hg以下,心率加快大于120次/min,脉搏细数经短暂的休克早期后迅速进入抑制期,血压急剧下降直至测不到,心率减慢,或数分钟内心跳、呼吸停止,甚至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患者有时可见全身荨麻疹等。此时应立即进行抢救。
1.4 处理方法 在麻醉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在手术过程中一旦出现上述症象,应果断迅速的进行处理。首先,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并持续静脉滴注。注入纳洛酮可改善过敏反应引起的肺组织病理性损伤减轻肺水肿,提高血压,改善呼吸衰竭。同时给予脱敏剂地塞米松10~20 mg,异丙嗪25~50 mg,心肌兴奋剂葡萄糖酸钙1.0~2.0 g,维生素c2~3 g,使用抗组织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维持血压药物用间羟胺,多巴胺静脉滴注,同时扩容纠正酸中毒,迅速输液扩容,同时清除过敏源,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16例过敏性休克患者均抢救成功,1例患者经数次高压氧舱治疗后出院。
包虫内囊内充满囊液,含有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人体吸入少量包虫嚢液可产生抗体,而对包虫囊液反应性增强,术中包虫囊液外溢,囊液中毒白蛋白蛋白与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抗体相结合,突然释放大量的组织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出现Ⅱ型变态反应,严重时可产生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
麻醉选择:麻醉方法的选择与包虫液过敏反应无绝对关系,但是因过敏性休克来势凶猛,个别患者可出现呼吸心跳停止,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有效检测可缩短休克发生后抗休克的抢救时间,提高抗休克的效率和成功率。
手术过程中的预防:术中要保护周围组织,不使囊液外露,可有效降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有效监测是预防处理手术中过敏性休克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越来越多麻醉监测设备在临床的应用,对过敏性休克及早发现及早处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手术是去除病因的根本方法。彭心宇等[2]开展的肝包虫根治手术在我院已全面开始进行,可彻底治愈包虫病,而又不损伤周围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术中出血以及手术对肝组织的损伤。同时,避免了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1] 温浩,徐明谦.实用包虫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174-176.
[2] 彭心宇,吴向东,张示杰,等.肝包虫囊壁周围纤维囊壁病理结构的再认识.世界华人消杂志.2005,13(3):276-279.
835000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