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森林宁海 享美丽家园

2011-02-10 03:17撰文王品富冯继红叶卫阳
浙江林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林带宁海县公益林

□撰文/王品富 冯继红 叶卫阳

宁海县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濒临象山港和三门湾,面积1843平方公里,人口60万,属于滨海多山丘陵区。现有林业用地163.5万亩,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目前,全县平原林木覆盖率为16.8%,森林覆盖率为62%。近年来,宁海县立足生态发展优势,积极发展林业生态工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森林城市建设现状

森林资源保护基础良好。“十一五”期间,宁海县每年以平均7000多亩的造林速度推进,始终坚持以管护为主,封育和营造相结合,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相结构明显改善。全县活立木总蓄积达到255.1万立方米,杉、松、阔叶树种的比例为8∶30∶62,面积达到69.2万亩,生态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加快了生态公益林建设速度。目前,已区划界定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公益林面积共99.09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的60%。生态公益林在涵养水源、释放氧气、植被固碳、固土保肥、改良土壤、森林旅游、森林减灾等方面作用巨大。据《宁波市生态公益林建设与效益公报》显示,生态公益林每年发挥的生态效益达12亿元,白溪水库、西溪水库已成为宁波市生态最好的区域和重要的优质水源供应地。

工程建设基础扎实。沿海防护林骨架初步形成,编制了《宁海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规划建设沿海防护林39.6公里,目前已完成28.5公里,建成城市生态林带1.3万亩,建成生物防火隔离林带76公里。兴林富民工程取得新进展。创建省兴林富民示范村6个,建设林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实施产业基地项目4个,建设省级以上森林公园3个,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4个,宁波市级园林式村庄20个,市级绿化示范村62个。

林特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全县目前有各类经济林面积20万亩,各类竹林22万亩,形成了茶叶、柑橘、毛竹三大林业主导产业,以及枇杷、香榧、猕猴桃三大特色产业的林特产业发展格局,并通过把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培育与“兴林富民”工程有机地结合,2010年全县林特业产值达6亿元。

森林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为了整体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工程,宁海县从提高人均拥有林地面积、人均森林蓄积量、县域森林覆盖率着手,推出了园林城市、森林村镇、绿色通道、绿色水岸、效益林业、生态森林等六大建设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积极实施“428”行动计划,建设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森林城市。

大力推进“园林城市”工程建设。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宁海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多采用绿化体量大的乔木树种、珍贵树种、彩叶树种、观花树种种植,丰富城市园林绿化品种,增加绿化层次和色彩,打造地方精品园林。重点加强公园、功能区块、主要节点、城市出入口等部位的绿化,建好颜公河城区段绿化景观带,加快建设湿地公园、儿童公园、小游园等。加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的高标准绿化规划建设,提升园区及企业的绿化水平,打造绿色生态园区。加强社区、企业、学校、机关单位的绿化美化工作,实行拆墙建绿透绿的原则。对卫生死角、闲置地大力实施补绿建设,对建筑物阳台、屋顶和墙面等推行立体绿化美化。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树”。

大力推进“森林村镇”工程建设。积极打造森林城镇。大力推进乡镇(街道)休闲绿地、森林公园、环镇林带、特色景观街、生态科普基地建设以及路网、水网绿化工作,扩大绿地规模,优化林木结构,逐步形成周围森林环抱、镇区绿树成荫、民居绿色覆盖、城镇与森林水乳交融的森林城镇格局。大力建设森林村庄,村庄绿化要与“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相结合,加强护村林建设、片林绿化、公共绿化、庭院绿化。结合当地自然景观、生态资源、民俗文化、农业产业等,打造一批特色树种明显的绿色美丽乡村景点,重点加强主要公路沿线村庄和中心村的绿化美化,形成宁海“处处是风景、四季有景观、村村有特色”的大景区。

大力推进“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加快“千里绿色通道”建设。在保护和利用原有绿化基础上,采取乔木与灌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观叶树种与观花树种、生态林带与景观林带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绿化美化。国道两侧要形成宽30米以上的绿化带,省、县道两侧绿化要达到宽10米以上,乡村主要公路两侧要建成宽3米以上的景观林带,农村机耕路两侧各种植一排乔木。沈海高速公路、甬临线、象西线、盛宁线、沿海南线等国道、省道加强补植绿化,提升档次。重点做好“一廊二线五带”建设,即打造盛宁线绿色示范长廊,建好沿海南线、甬临线二条绿色精品线,建成枫槎岭隧道连接线、城岭线、西温线、象西线、临港线等五条景观林带,形成特色明显的“绿荫路网、景观大道”。

大力推进“绿色水岸”工程建设。加快沿海防护林标准化建设,已建成的防护林要设置加宽措施,原则上达到20米以上。加快防护林补缺工作,实现防护林基干林带基本合拢,蛇蟠涂、下洋涂等新围垦海塘防护林都要按30—100米的要求进行设计种植,不断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海岸绿色屏障。水库、河道、小流域加快添绿提档,大力植树造林。小流域、河道、河港两旁均要建成5米以上的生态林带,实现绿化、美化,提升环境承载能力,保障水系生态安全,形成绿树和清水相映的水系景观带。

大力推进“效益林业”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和林特产业基地建设。平原地区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加大经济林培育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经营主体,加快基地建设。低山缓坡进一步开发,全力促进林地流转,精心培育经营主体,大面积发展枇杷、猕猴桃、杨梅、水蜜桃、柑橘等水果产业,扩大培育面积,形成经济林带。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加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经济林及苗圃基地。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好茶叶、柑橘、毛竹等主导产业示范区与枇杷、香榧、杨梅以及苗圃等特色林业精品园,推广珍贵树种,努力建成低山缓坡经济林带和环三门湾百里经济林带。以东西二线健身步道林业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打造东部八大千亩生态观光休闲林业基地和西部九大万亩生态休闲林业基地。

大力推进“生态森林”工程建设。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全面禁止生态公益林与阔叶林采伐,最大限度控制商品林采伐。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加大森林消防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力度,严禁乱挖林地与乱伐林木行为,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加大荒山造林、疏林改造,加强省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启动建设县级生态公益林。加强墓区的绿化工作,增强青山绿色覆盖。推进双峰、南溪温泉国家级森林公园与茶山桃花溪省级森林公园的绿化建设,加强天河、野鹤湫、梁皇山、东海云顶、雁苍山等一批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的绿化美化,把宁海县建设成为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的天然氧吧。

同时,宁海县将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一是健全领导机制。部门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并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机构,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等方面给予保证,全力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积极探索“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对林业的投入,确保5年11亿元建设资金的到位。二是健全参与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林地流转,积极探索以租赁、置换、征用等方式解决绿化用地。积极尝试推广公益林命名、捐款、碳汇造林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的造林新办法,开展各类绿地林地的认养、认种、冠名和单位、企业、个人捐赠造林等活动。各部门加强对联系村的绿化扶持与指导工作,每年都要对联系村投入一定的绿化帮扶资金。三是健全管护机制。探索灵活多样的种植养护管理办法。坚持属地管护原则,责任单位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属工程造林的,管护结束后移交属地管护。乡镇(街道)成立专业养护管理队伍,建立管护长效机制,确保保种保活、成片成林。制定《宁海县大森林建设年度任务目标分解书》,把大森林建设列入各地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评选绿化先进单位和个人,并进行奖励。四是健全规范操作机制。宁海县充分结合林特产业结构调整,把林特产业结构调整贯穿于整个绿化造林之中,并出台《森林宁海建设绿化资金募集方案》、《宁海县“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强化责任,全面发动,确保森林城市建设落实到位。

“十二五”期间,宁海县将不断加快城区绿化扩绿添景,村镇绿化环绕成圈,通道绿化增色提档,水岸绿化补缺连片,山体绿化增量上档,林业经济提产增效。在全县基本建成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较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较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和较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体系,形成“城区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山体生态化、水岸林带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森林建设格局。

猜你喜欢
林带宁海县公益林
宁海县黄坛益良五金厂
宁海县黄坛益良有限公司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