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院前与院内一体化救治探讨

2011-02-09 11:44钱光蕃李华熊小莲
当代医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禁忌证危组胸痛

钱光蕃 李华 熊小莲

在我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占院前急救中的比例在13.5%左右,大多以胸痛为主要表现,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ACS一旦发作,除胸痛难忍外,常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ACS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溃疡、破裂、局部血小板激活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的闭塞坏死。完全性的闭塞多缘于红色血栓形成,心电图多表现于ST段上抬性改变,称急性心肌梗死(STEMI),而血管表现为不完全性闭塞时多由白色血栓引起,心电图多见ST段下压,称之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2]。对ACS的基础治疗是抗胸痛,抗血小板、抗凝及抗缺血治疗。对STEMI无禁忌证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尽早溶栓治疗。对NSTEACS进行及时准确的危险分层,对高危患者尽快转诊作PCI或CABG治疗,同样是体现“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理念的最好表达方式[3]。我院作为农村医院,120担负周边四县十乡镇的院前急救任务,通过对传统急救与内科住院分诊模式的转换,使用对内科、院前急救统一调配的模式救治以胸痛为主诉的ACS院前急救患者,取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对ACS临床病例疗效做如下初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6年8月~2009年7月应用一体化模式救治ACS患者145例,并设为研究组,其中男94例,女51例,年龄41~87岁。传统模式救治ACS患者127例(自2003年8月~2006年7月)为对照组,其中男82例,女45例,年龄43~86岁。

1.2 救治方法

1.2.1 一体化救治模式

1.2.1.1 院前急救 遇有胸痛及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史的家属来电,120接诊中心立即调度一体化救治小组出诊,车上配备好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起搏除颤仪、氧气等设备,准备抗凝抗血小板抗缺血药物。首先做好12导或18导心电图检查,确定是否为ACS,排外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非心源性胸痛。对ACS分型,并立即嘱患者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口服硝酸甘油,有高血压的服用降压药物,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转换酶抑制剂。对分型中的STEMI患者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经家属签字同意后立即静脉使用尿激酶150万单位溶栓,并抽血以备到院作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胸痛明显的给予杜冷丁50~100mg肌注,吸O22~4L/分。对NSTEACS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肠肠溶片、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的同时,进行危险分层评估,危险分层较高的有行PCI或CABG指征的患者,征求家属同意,联系好上级医院及时转院治疗。

1.2.1.2 院内急救 入院前急救医生和院内值班医生一同参与急救工作,事先准备好的一体化小组工作人员安放好患者后,立即吸O2,安装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调整静脉点滴速度,采集血液标本送检心肌酶谱。做好床边超声,给予抗心律失常、抗心衰治疗,对高危患者再次评估,对心搏骤停者,行心肺复苏及起搏除颤治疗。对溶栓再通率进行评估,对适于作PCI或CABG者,依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标准》要求[4],尽快做好转诊转运准备工作。对好转出院患者进行饮食及服药指导,并建立复诊和电话回访登记工作。

1.2.2 传统救治方式 急诊科接到120电话后,到现场采集病史,遇有ACS患者,做好心电图,吸O2、含服硝酸甘油,建立静脉通路,遇胸痛难忍者给予50~100mg度冷丁肌注,通知内科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2 结果

研究组收治ACS患者145例,其中STEMI62例(42.8%)、NSTEACS患者83例(57.2%);STEMI患者1h溶栓27例(43.55%),3h溶栓21例(33.87%),5h溶栓2例(3.23%),转诊PCI或CABG7例(11.29%),好转出院43例(69.35%),死亡12例(19.35%);NSTEACS中底危组58例(69.88%),高危组25例(30.12%),6h转诊17例(20.48%),48h转诊2例(2.40%),好转出院53例(63.86%),死亡11例(13.25%)。对照组收治患者127例,其中STEMI57例(45%),NSTEACS70例(55%)。STEMI患者1h溶栓0例,3h溶栓17例(29.82%),5h溶栓24例(42.11%),转诊PCI或CABG4例(7.02%),好转出院35例(61.4%),死亡18例(31.38%);NSTEACS患者中低危组49例(70%),高危组21例(30%),6h转诊3例(4.4%),48h转诊12例(17.14%),好转出院41例(58.57%),死亡14例(20%)。见表1。

采用x2检验的统计方法,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急诊意识的提高,是抢救ACS成功率上升的先决条件。通过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开展,深刻体会到急诊“急”字的意义,ACS发病凶险,常常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有报导院前死亡率多达50%。一体化模式的好处是作为基层医院,能把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到一处来,连贯性为ACS患者服务,克服了院前院内分散急救中医护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及时地给予AMI患者溶栓,并能在最佳3h内溶栓治疗,挽救患者生命[5];同时更好地为NSTEACS患者抗凝、抗缺血治疗到位,加强了ACS患者的监护抢救工作,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一体化的护理工作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密切了医患关系,对急救工作取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对一体化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是抢救ACS成功的理论基础。能充分认识ACS,排除相关疾病如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诊断ACS在急诊工作中十分重要,必须争分夺秒地判别急危诊状,防范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认真掌握STEMI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使用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缺血药物,对无禁忌证的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熟练掌握冠心病的危险分层中的几个要素,把握好PCI或CABG的指征[6],以利把适合这一治疗的患者尽早转诊转治,亦是抢救成功的有效措施。做好心电监护工作,当出现缺血性J波、ST段抬高和T波电交替三者共存时是猝死的最强高危指标,同时注重降脂、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维持血压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加强心理沟通与护理,在ACS治疗中都将取到积极的作用。

以据两组数据对照,院前院内一体化治疗大大提高了我院ACS患者生存率,缩短了急救溶栓及抗凝抗缺血时间,降低了死亡率,取得了明显效果,是一项有意义的医疗救护模式。

[1]胡大一,史旭波.胸痛中心的概念和意义[J].中国医刊,2003,38(12):2-3.

[2]黄从新.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2):449.

[3]刘唐威,李浪.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危险分层[J].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6-9.

[4]丁荣晶,胡大一.再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标准》[OL].中国心血管网(www.365heart.com),2009-9-14.

[5]郭路芳,彭亚生,李庆祥,等.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至就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40-43.

[6]吕树铮.冠心病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5):5-7.

猜你喜欢
禁忌证危组胸痛
超声心动图用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危险分层
血液相关标志物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有些胸痛会猝死
有关高压氧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的几点思考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什么是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禁忌证的界定原则和注意事项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Epidemiology of influenza viruses from 2009-2013-A sentinel surveillance report from Union territory of Puducherry, India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