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郭琦 易国红 张洪涛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合理可靠的治疗可为老年患者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自我院采用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取得较为显著之疗效,特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37例均符合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男28例,女9例。年龄60~73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15年。其中单侧23例,双侧14例;间歇性跛行27例,腰腿剧痛行走困难9例,大小便功能障碍4例,双脚跟疼痛1例;腰椎生理前凸变平9例,腰椎侧弯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9例;拇指背伸肌肌力减弱23例;下肢相应皮区感觉减退25例;马鞍区感觉减退5例;膝反射消失2例;跟腱反射消失或减弱21例。
1.2 影象学检查 X线检查:所有患者腰椎X线片均有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其中椎体骨质增生者22例,椎间隙变窄者27例,骨质疏松者14例。CT扫描:椎间盘向后方椎管内突出形成密度均一的软组织块影,压迫硬膜囊及一侧或双侧神经根,同时可显示椎管形态,关节突增生内聚程度,测量椎管矢状径、横径、侧隐窝前后径、黄韧带厚度、椎板厚度。MRI检查(15例):椎间盘髓核组织向后椎管内突出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并能清楚地显示髓核突出程度,游离髓核大小及其形态变化,同时可清晰显示整个腰椎管大小及其形态,排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本组37例均为硬膜外麻醉下行后路髓核摘除术,其中开窗髓核摘除术9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18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10例,手术同时视术中情况决定是否行神经根管扩大。术中证实L3-4突出者2例,L4-5突出者19例,L5-S1突出者20例,L4-5,L5-S1双间隙突出者5例。中央型突出者5例,侧方型突出者30例,超外侧型突出者2例。按病理分类:椎间盘突出者31例,破裂脱出型4例,游离脱出型2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共22例。
随访34例,随访时间1~4.5年。评定标准:优:腰腿痛消失,下肢无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良:腰部轻度酸痛,无下肢放射痛,不影响正常生活;可:仍有腰腿痛但比术前减轻,下肢有轻度运动与感觉减退,生活能自理;差:无恢复或加重者。其中优19例,良3例,可7例,差5例,合计优良者22例,优良率64.71%。
4.1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 ①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②腰腿痛剧烈,最初症状常以腰背部或下腰部酸胀痛、不适为主,后期常有腰背部或下腰部剧烈疼痛,一般的止痛药难以止痛;③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④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并呈进行性加重;⑤临床体检往往无阳性体征发现,直腿抬高不受限,但小腿及足底,足背多有感觉障碍;⑥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应排除椎管内恶性肿瘤可能;⑦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故术前需全面检查,控制内科疾病,保证手术安全。
4.2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特点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出现裂隙,髓核水分减少,当受外伤时,椎间盘缓冲作用减退,易发生突出或脱出;②病程长者多合并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分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
4.3 手术方法选择与远期疗效分析 老年性腰椎退行性变源于椎间盘[1]。椎间盘变性、膨出或突出于椎管内,纤维环松弛,椎间盘高度下降,椎间隙变窄,椎体间有相对滑动等导致小关节突压力及摩擦力增加,长时间反复磨损及修复,致椎体间小关节囊松弛肥厚,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发生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突内聚致神经根管狭窄,同时椎板增厚,黄韧带肥厚,致使有效椎管容积变小,造成椎管相对狭窄而压迫硬脊膜及神经根。以往手术过份强调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多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经随访发现,采用该术式病员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较差,术后时间愈长疗效愈差。经CT、MRI等复查发现疗效差者并非椎间盘再突出、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等原因所致,而是手术中仅满足于摘除突出或脱出的髓核,没有处理已狭窄的椎管或根管,对增生的椎板,肥厚的黄韧带等切除不彻底,减压不明显所致。因此,椎板开窗或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仅较适用于病程短,症状典型,无椎管狭窄表现的单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于合并椎管狭窄,症状局限于一侧的患者,笔者认为应行半椎板切除,以及椎间关节内侧部份切除、侧隐窝扩大术式。且如果神经根移动达不到1 cm,神经根触痛明显,则需扩大神经根管。对于症状和病变位于双侧,且有明显的椎板增厚、黄韧带肥厚,双侧小关节突增生等所致的中央型椎管狭窄或双侧根管狭窄者,应行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棘突的全椎板切除手术,摘出髓核的同时对上述狭窄行彻底减压。
[1]李子荣.腰椎管狭窄症.国外医学外科分册,1985,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