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生静丙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78例疗效观察

2011-02-09 08:47于艳芳侯新华杜拥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皮疹

于艳芳, 侯新华, 杜拥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近几年发病有上升趋势,因其病情进展快,尚无特效药,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笔者2006-05/2010-09应用蓉生静丙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5/2010-09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儿科共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78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1岁8例,~3岁29例,~5岁41例;78例均表现为发热,其中体温39℃以上7例,37.5~37.9℃之间35例,37.9~38.9℃之间36例;手、足、臀及口腔疱疹同时存在 16例,手足、口腔疱疹62例;合并呼吸系统表现8例,循环系统表现4例,神经系统表现11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8例,血糖升高 5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1岁6例,~3岁26例,~5岁40例;发热72例,39℃以上7例,37.5~37.9℃之间40例,37.9~38.9 ℃之间25例;手、足、臀及口腔疱疹同时存在24例,手足口疱疹48例;合并呼吸系统表现6例,循环系统表现 5例,神经系统表现8例;白细胞计数升高者16例,血糖升高2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中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5岁以下患儿;(2)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者;(3)家属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1)患有严重心、脑、呼吸系统并发症者;(3)休克患儿。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退热,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并根据情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蓉生静丙注射液(长春生物制品所,批号:20060210)1~2 g/kg,分3~5 d静脉滴注。

1.6 观察指标 每日检测并记录体温、皮疹、脉搏、呼吸、神经系统症状等常规检查。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体温正常,皮疹基本消退,饮食正常;(2)好转:体温下降,皮疹部分消失,能少量进食;(3)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恶化[2]。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出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78例平均住院时间7.45 d,均痊愈出院;对照组10.56 d,死亡 1例。观察组较对照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1)。

2.3 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在两组间的比较( x±s,d)

由表2可见,观察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副反应 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副反应。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最常见病原体为Cox A 16及EV 71,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皮疹,重症出现脑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且传染性强,病情进展凶猛,一旦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患儿可短时间内死亡,治疗无特效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笔者应用大剂量蓉生静丙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绝大多数患儿于用药后12~24 h病情明显好转,发热、皮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2 d,并发症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特别是病情急性期(发病3~5 d)早期应用蓉生静丙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恢复,降低死亡率,缩短病程。本研究中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7.45 d,对照组10.56 d。

目前对蓉生静丙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根据其免疫调节作用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循环中高浓度IgG为患者提供病毒中和抗体、抗毒素抗体而直接发挥作用;(2)能中和超抗原,减少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的发病;(3)通过Fas途径和Caspase途径诱导炎症细胞凋亡,保持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3]。蓉生静丙注射液临床应用极少数有过敏反应及肾脏、心血管、神经系统损伤,本研究中无病例发生副反应。总之,蓉生静丙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肯定,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2] 刘素琴.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31-1734.

[3] 谭江宁,韩玲.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5):308-309.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