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张影, 宫萍, 陶思竹
惊厥,俗称惊风、抽风,是由于大脑神经细胞群一过性功能紊乱,突然大量异常放电所致骨骼肌群发生短暂的不随意收缩运动,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身体某一局部肌肉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丧失,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紧急症状[1]。小儿发病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常有频繁或严重发作,可造成小儿神经损害及危及性命。为此,笔者对本院2010-01/12住院的67例小儿惊厥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10-01/12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小儿惊厥患儿67例,其中男48例,女19例;年龄1个月至 1岁 15例(22.3%),~3岁 39例(58.3%),~14岁13例(19.4%)。惊厥发作1次46例(68.7%),2次 6例(9.0%),3次以上 15例(22.3%)。全部患儿均有抽搐,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46例,肌阵挛 16例,手足搐搦2例,失神3例,抽搐时间最短数秒,最长时间30 m in,多数为3~5 min。发热者48例,无热惊厥19例。
1.2 诊断标准 热性惊厥诊断标准:(1)初次发作3个月至5岁;(2)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3)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4)既往无热惊厥史;(5)临床分型:单纯热性惊厥与复杂热性惊厥[2]。癫痫诊断标准:(1)病史:临床至少发作1次;(2)存在发作易感性:包括遗传、创伤、发热等因素;(3)伴随神经心理损害;(4)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和(或)影像学改变[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惊厥诊断标准;(2)年龄<14岁。
1.4 排除标准 (1)小儿晕厥;(2)抽动秽语综合征;(3)屏气发作;(4)夜惊。
1.5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1)及时控制惊厥;(2)生命体征监护;(3)控制体温;(4)控制颅高压;(5)控制感染;(6)维持内环境稳定。给药方法:止惊首选地西泮(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批号:10011822)缓慢静脉注射,1个月至5岁0.2~0.5 mg/(kg·min),最大限用量5 mg;5岁以上每2~5 min 1 mg,最大限用量10 mg。注射时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等情况,注射后如无效,间隔15~30 min可重复;或5~10 min后给5%水合氯醛(青岛宇龙海藻有限公司,批号:10012207)每次1m L/kg保留灌肠,也可首选5%水合氯醛每次1 m L/kg灌肠。发热者给药物或颅脑降温仪降温,颅压高者予20%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血钙低者补钙。
1.6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用药 5 min后惊止,入睡;(2)有效:用药后10 min惊止,入睡;(3)效差:超过15 min惊厥缓解,仍有小抽搐[3]。
2.1 治疗结果 本组67例患儿中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47例(1~3 min惊止38例,5 m in惊止7例,10 min惊止2例),首选 5%水合氯醛灌肠20例(5 min惊止 5例,10 min惊止 11例,4例超过10 min抽搐未缓解,又给地西泮静脉注射,其中1例1min后惊止,3例3min后惊止)。
2.2 病因 热性惊厥45例(67.2%),癫痫11例(16.4%),颅内感染5例(7.5%),低钙血症 4例(6.0%),迟发性颅内出血2例(3.0%)。
2.3 原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9例,肺炎2例,腹泻病3例,癫痫11例,低钙血症4例,病毒性脑炎4例,结核性脑炎1例,迟发性颅内出血2例,过度通气综合征1例。
2.4 理化检查 本组67例患儿中31例血象轻度或中度以上增高,头CT 29例(阳性5例),头MRI 11例(阳性2例),脑电图 8例(异常5例),67例均检测电解质(4例血钙降低)。
小儿惊厥是由于小儿中枢神经发育不成熟,大脑神经细胞分化不全,树突、髓鞘、突触形成不完善,因此任何原因引起的大脑皮质神经元过度兴奋出现泛化而同步放电均可导致惊厥的发生。本病作为儿科急症之一,可危及患儿生命,其病因复杂多样,因此确定病因及时有效地控制惊厥发作,至关重要。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儿童时期患病率3%~4%,首次发作年龄多于生后6个月至3岁间[4]。其原发病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感染发热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增加、血钙降低,继而发生惊厥。由于1~3岁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感染发热性疾病。本研究显示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导致惊厥的最主要病因,这与文献报道一致。故对此年龄组发热患儿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应积极控制体温,尤其既往有热性惊厥史或家族热性惊厥史的患儿控制体温更显重要。
据国内多次大样本调查,癫痫的年发病率约为35/10万人口,累计患病率为 3.5‰~4.8‰,而60%的患者起源于小儿时期。长期、频繁抽搐可导致脑损伤,甚至永久性精神神经障碍。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能使 80%以上的癫痫患儿得到满意控制[4]。本研究显示癫痫在小儿惊厥中发病率处于第2位,这就给临床医生提出一个艰巨的任务:让全社会认识到优生优育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做好孕产妇保健,降低新生儿伤残率,对出现惊厥发作的患儿及早诊断与合理治疗,可使癫痫患儿得到满意控制。
钙对于维持神经的正常兴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血清钙低于1.75 mm ol/L,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致抽搐。本研究中3例低钙性惊厥患儿,2例其母孕期有腓肠肌痉挛史,1例为12岁年长儿,由于过度通气综合征继发低钙性抽搐,因此,预防低钙应从孕产期开始,对孕妇及小婴儿及时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多晒太阳。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主,可使肠道维生素K生成障碍,导致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本研究中2例为偏远山区旧法接生婴儿,生后未注射维生素K,且为单纯母乳喂养,故对于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及时注射维生素K 1,可有效预防低钙性惊厥的发生。
在小儿惊厥性疾病中,热性惊厥发病率最高[5],其次是癫痫、颅内感染、低钙血症、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病年龄1~3岁最高,对此年龄组的小儿,出现感染、发热性疾病,临床医生应给于足够的重视。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14.
[2] RichardE.Beh rm an(美).尼尔森儿科学[M].16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818-1819.
[3] 潘子平.地西泮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0,25(8):94-95.
[4]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90-401.
[5] 徐太林.小儿惊厥 1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