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文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继“211工程 ”、“985工程 ”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从 2001年到 2010年,“质量工程”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如今,“质量工程”不仅成为衡量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和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尺度,而且成为高校社会声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高考考生择校的重要标准,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2001年 8月 1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搭建了“质量工程”的基本框架,从纵向上,分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进行建设;从横向上,分为 12项子工程进行建设。该通知的发布,标志着“质量工程”建设实质上启动,部分项目开始陆续建设。2007年 1月 22日,教育部与财政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再次明确了“质量工程”的实施意义、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资金与组织管理等内容。
根据教育部 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录内专业 253个,引导性专业 9个,目录外专业 271个,共计 533个专业。新闻传播学类 (0503)目录内本科专业4个,分别为新闻学 (050301)、广播电视新闻学 (050302)、广告学(050303)和编辑出版学 (050304),其中新闻学为需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目录外本科专业 2个,分别为传播学(050305W)和媒体创意 (050306W),共计 6个本科专业。本研究以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围绕“特色专业建设”等 10项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建设项目进行研究,对国家级“质量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和总结。
为了强化高校办学定位、明确高校办学层次和发挥高校专业优势,2007年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正式启动。特色专业建设分为两类:第一类特色专业点为 2500个,选择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点或具有一定办学基础、未来若干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交叉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第二类特色专业点为 500个,结合国家和社会对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选择有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支撑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根据实施进度安排,第一类特色专业分四年遴选,2007-2008年每年遴选 500个,2009-2010年每年遴选 750个,第二类特色专业 2007年一次建成。
截至 2010年 7月,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基本完成。两类特色专业合计共立项 3376个,其中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37个,占立项总数的 1.10%。第一类特色专业点共立项2956个,其中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 17个,占立项总数的 0.58%。第二类特色专业点共立项 420个,其中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 20个,占立项总数的 4.76%。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占总专业数的 1.13%,而新闻传播学类特色专业占总立项总数的 1.10%,因此,新闻传播学类特色专业所占比例较为均衡。
从专业分布上来看,新闻学特色专业点 27个,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三江学院、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安徽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特色专业点 3个,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汕头大学。广告学特色专业点 5个,分别是厦门大学、广西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闽江学院。传播学特色专业点 2个,分别是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北京拥有 9个特色专业点,上海、江苏、湖北 3个省份各 3个,浙江、福建、广东、广西 4个省份各2个 ,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南、四川、云南、安徽、重庆、陕西 11个省份各 1个。辽宁、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山西、山东、海南、江西、贵州 12个省份则没有。
从学校分布上来看,中国传媒大学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 4个特色专业点。华中科技大学拥有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 2两个特色专业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等其他学校均只有 1个专业点。
2003年 4月 8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03年 5月 6日,教育部又印发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精品课程进行了定位:“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根据 2003年发布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本科)分类体系》,精品课程申报分为 13个大学科门类和 71个小学科门类。从 2003年至 2010年,普通高校本科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共立项 2536项,平均各小学科门类立项 35.75项,平均立项率为 1.41%。其中新闻传播学类 19项,占总立项数的0.75%,约为平均立项率的一半左右,因此,新闻传播学类的立项比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专业分布上来看,新闻学相关精品课程共 12门,分别为李希光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蔡雯的《新闻编辑》、涂光晋的《新闻评论》、芮必峰的《新闻学概论》、罗以澄的《新闻采访学》、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张昆的《外国新闻传播史》、雷跃捷的《新闻理论》、郑保卫的《新闻理论》、童兵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李彬的《中国新闻传播史》、林如鹏的《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相关课程 1门,为高晓红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告学相关课程 3门,分别为丁俊杰的《广告学概论》、赵琛的《品牌学》、张金海的《广告经营学》。传播学相关课程 3门,分别为胡正荣的《传播学》、杜俊飞的《网络传播》、彭兰的《数字传播技术应用》。另外,在军事学类中,还有蔡惠福的《舆论传播与现代战争》。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精品课程主要分布在 7个省份,其他 24个省份则没有。北京 10门,湖北 3门,上海 2门,辽宁1门 ,安徽 1门 ,江苏 1门 ,广东 1门。
从学校分布上来看,精品课程主要分布在 10所学校,其中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各 4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各 2门,东北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各 1门。中国传媒大学的 4门分别为丁俊杰的《广告学概论》、胡正荣的《传播学》、高晓红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雷跃捷的《新闻理论》。中国人民大学的 4门分别为蔡雯的《新闻编辑》、涂光晋的《新闻评论》、郑保卫的《新闻理论》、彭兰的《数字传播技术应用》。清华大学的 2门分别为李希光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李彬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复旦大学的 2门分别为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童兵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武汉大学的 2门分别为罗以澄的《新闻采访学》、张金海的《广告经营学》。东北大学的 1门为赵琛的《品牌学》。安徽大学的 1门为芮必峰的《新闻学概论》。南京大学的 1门为杜俊飞的《网络传播》。华中科技大学的 1门为张昆的《外国新闻传播史》。暨南大学的1门为林如鹏的《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2001年 2月 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2002年 4月 18日,教育部下达《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的通知》,正式启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2006年8月 8日,教育部下达《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的通知》,正式启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
2007年 12月 17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批准万种新教材建设研究项目的通知》,委托全国高等学校启动质量工程之“万种新教材建设研究”项目。该通知将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正式列入“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截至 2010年 12月,共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 12560种,各小学科门类平均出版176.90种,平均出版率为 1.41%;其中新闻传播学类教材共出版 139部,占总出版种类的 1.11%,低于平均出版率。
从教材专业分布来看,新闻学专业教材 37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材 32部,广告学相关教材 49部 (包含公共关系学、传媒经济学、文化产业学相关教材 20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材 6部,传播学专业教材 15部。因此,从数量分布上来看,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和媒体创意专业教材相对较少。
从作者区域分布上来看,北京 58部,上海 24部,湖北 12部,浙江 10部,四川、江苏各 6部,福建、广东、河北、湖南各 3部 ,辽宁、甘肃各 2部 ,安徽、河南、吉林、天津、香港、云南、重庆各 1部。
从作者所在单位分布上来看,中国传媒大学 23部 (包含与中国文联合作 1部),中国人民大学 18部,复旦大学 11部,浙江大学 8部,武汉大学 7部,上海大学、四川大学各 5部,华中科技大学 4部,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各3部,东北大学、河北贸易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各 2部,安徽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河北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宁波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戏剧学院、苏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香港树仁学院、云南大学、浙江万里学院、郑州大学、中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重庆大学各 1部。
从出版社分布上来看,复旦大学出版社 24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部,高等教育出版社 18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1部,北京大学出版社 6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各 5部,中南大学出版社 4部,湖南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各 3部,上海大学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各 2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各 1部。
2005年 5月 12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从 2006年 4月 3日立项第一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今,分 33个类别立项 5批,共计 494个,平均每个类别立项14.97个。其中传媒类立项 16个,略高于平均水平。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国家级传媒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布在 12个省份,其中广东 3个,北京、上海各 2个,湖北、安徽、吉林、河南、江苏、陕西、天津、浙江、云南各 1个,其他省份则没有。广东的 3个分别为华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深圳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北京的 2个分别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上海的 2个分别为上海理工大学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的 1个为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徽的 1个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吉林的 1个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河南的 1个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的 1个为南京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的 1个为陕西师范大学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天津的 1个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浙江的 1个为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云南的 1个为云南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为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培养科研的能力和创新兴趣,教育部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计划在 2007年和 2008年,每年资助 3000个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项目,在 2009年和2010年,每年资助 4500个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行学校遴选推荐、国家立项资助、学校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的运作模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主要面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一部分有较强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地方大学,共有 120所院校立项。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分布极度不均衡。北京 21所,江苏10所,上海、陕西、湖北各 8所,四川、湖南、黑龙江各 5所,吉林、山东、广东各 4所,安徽、天津、辽宁、福建、重庆各 3所,云南、河南、江西、广西、新疆、浙江、山西、甘肃各 2所,内蒙古、贵州、海南、西藏、宁夏、河北、青海各 1所。这些学校绝大部分都开设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均有一定机会申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而其他学校则被排除在外。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旨在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需要。该项目重点支持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形成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从 2007年至 2009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共分3批进行建设,每一批都有不同的建设目标。2007年重点建设工学、医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及跨学科门类。2008年重点建设创业教育、软件工程、文科基础学科、生命科学、经济学和法学门类。2009年面向所有学科进行建设。截至 2010年 12月,军事类立项建设 1个,普通高校共立项建设 500个,每个小学科门类平均 7个,其中与新闻传播学类相关试验区 9个,略高于平均水平。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北京 4个,上海、浙江、湖北、广东、陕西各 1个,其他省份则没有。
从学校分布上来看,中国传媒大学 2个,分别为“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师范大学 1个,为“创意人才培养实验区”。同济大学 1个,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陕西师范大学 1个,为“具有西部特色的播音与主持艺术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浙江传媒学院 1个,为“联手行业产学合作培养广播影视人才创新实验区”。北京大学 1个,为“领导型数字媒体创意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武汉大学 1个,为“多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州大学 1个,为“2+2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为了推动大学生参与校外学习、创新和实践,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和潜能,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部每年择优支持5~10种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活动。从2007年至 2009年,教育部立项支持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 36项,其中新闻传播学类相关专业 2项,分别为由北京联合大学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传媒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学生 DV作品大赛”。
从专业分布上来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1个,广告学专业 1个。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北京 2个,其他省份则没有。
“国家级教学团队”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建设内容为: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在全国高校中建立 1000个老中青教师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从 2007年至 2010年,教育部分四批共立项建设 101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平均每个小学科门类 14.27个;其中新闻传播学类 4个,远低于平均水平。
从专业分布上来看,新闻学专业 1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1门,广告学专业 1门,传播学专业 1门,媒体创意专业1门。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北京 3个,湖北 1个,其他省份则没有。
从学校分布上来看,中国传媒大学 2个,分别为胡正荣作带头人的“传播学教学团队”,高晓虹作带头人的“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团队”。北京印刷学院 1个,为李一凡作带头人的“多媒体艺术教学团队”。武汉大学 1个,为罗以澄作带头人的“新闻学专业教学团队”。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旨在提升高等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其建设内容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专家来华讲学、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按照分批建设的原则,从2007年至 2010年共支持建设 50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每个小学科门类平均 7.08门,其中新闻传播学类共有 5门示范课程,低于平均水平。
从专业分布上来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3门,传播学专业 2门。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北京 4门,上海 1门,其他省份则没有。
从学校分布上来看,中国传媒大学 4门,分别为霍文利的《电视新闻导论》,刘利群的《国际传播》,张龙的《电视现场报道》,游飞的《世界电影史》。上海外国语大学 1门,为郭可的《国际传播概论》。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和 2009年,教育部设立“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共表彰五届共 500人,平均每个门类 7.04人,其中新闻传播学类共有3人,低于平均水平。
从专业分布上来看,新闻学专业 1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2人。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北京 2人,湖北 1人,其他省份则没有。
从学校分布上来看,中国传媒大学 2人,分别为张颂,高晓虹。武汉大学 1人,为罗以澄。
2009年 7月 22日,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是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主要相关专业,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而国家级“质量工程”的实施状况,则是影响新闻传播学教育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本研究从总体分布、专业分布、区域分布和学校分布等方面对国家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从总体分布上来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资助大学生竞赛”三项高于平均水平,“特色专业”略低于平均水平,而“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双语课程”、“教学名师奖”等项目则远低于平均水平。从专业分布上来看,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三个专业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新闻学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而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媒体创意专业则远低于平均水平。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北京、上海、湖北、江苏、浙江、广东等 6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省份则远低于平均水平。从学校分布上来看,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则远高于平均水平。因此,在新闻传播学类本科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着支持力度不够和教育资源失衡的问题。
[1]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01-22.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7-02-27.
[3]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Z].2007-07-13.
[4]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Z].200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