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阶段会计教育问题及职业能力培养框架——基于问卷调查和企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2011-02-07 06:07
统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会计人员职业

刘 莹

(1.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18;2.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3)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定量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信息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向大一、大二和大三会计专业高职学生发放“面向在校生的调查问卷”170份,回收147份,其中有效问卷135份;发放“面向企业在职会计人员的调查问卷”15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收集企业招聘信息100条,被调查企业分别来自山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和广州市,均符合大样本的数量要求。使用的定量分析工具是统计软件SPSS,基于以上样本得到的统计分析的置信度均有一定的保障。

一、高职阶段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面向在校生的问卷”中设置问题——“您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哪些不足”,以此了解高职阶段会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会计专业能力,以“通才教育”取代了高职教育的“应用型特色”

根据此次问卷调查,有65.2%的在校生认为高职会计培养目标中存在这一问题,占比最大。很多高校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混淆,试图把学生培养成精通会计核算、管理、财务分析等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导致高职毕业生求职时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学历层次无法与本科生竞争;另一方面,丧失了高职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优势。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其自身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的职业岗位针对性,但基于本科教育原有基础上简单修补后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基本上丧失了这一优势。

(二)过分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和指导意义,会计实践教学没有落到实处,教学效果不明显

有34.1%的在校生认为存在这一问题,可以说,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第一个问题的连锁反应。高职教育“通才化”的表现就是在课程体系上基本照搬会计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计划,理论课程占比过大,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在日常教学中,仍然以课堂口头传授为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应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注重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在这一方面,虽有部分高校进行了改革,但多数仅停留在表面,未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面向在校生的问卷”调查还显示,76.3%的受访者认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比重过大”,49%的受访者认为“会计教学中理论课程比重过大,实践教学课程落后”。“面向企业会计人员的问卷”调查也显示,36.7%的受访者认为高职毕业生最大的弱点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钩,会说不会做”。这两项问卷调查结果说明,在校生和企业会计人员已经认识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分配不合理的弊端,也对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影响,成为他们求职时的软肋。

(三)培养重点没有突出面向中小企业

这一问题有12.6%的在校生选择。高职院校毕业生最大的去向就是中小企业,但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并没有突出这一点,具体表现就是日常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针对中小企业业务的内容很少。比如,压缩课时后,《财务会计》的教学课时本来就十分紧张,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课时被用于介绍投资业务。投资业务难度大,需要占用的课堂讲授时间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投资业务在中小企业中却鲜有发生,这就不应该成为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应该简单带过或以讲座或选修的方式进行即可。

(四)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

“面向在校生的问卷”要求受访者对会计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知识、工商税务知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财务软件操作知识)、经管类知识、外语能力、计算机操作及信息技术知识四大知识模块的重要性进行五级制评价,得分越高表示重视程度越强。利用SPSS软件得出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知识体系重要性调查结果

1.从表1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会计专业知识”得分最高,而且标准差基本上都在0.5以内,离散程度小。第一,说明被调查者普遍认同会计专业知识对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性,而且意见比较一致,差别不大。第二,与其他会计专业知识相比,财务会计知识重要程度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各项,说明在校生对我国会计职业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会计核算职能上,对其他职能的学习、应用不足,对会计在经济社会中作用的认识还比较狭隘。

2.重要性居于第二位的是“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会计实践中非常重要,在接下来对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框架的构建中,表4显示49%的被调查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提出“熟练操作办公软件等要求”。但是,根据教育部的教学计划,计算机操作类课时量占比很小,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也只是计算机基础等基本操作课程,很难达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简化工作程序的目的。

3.排在第三位的是“其他经管类知识”。在高职院校普遍缩减课时量的背景下,其他经管类课程完全处于专业课程的从属地位,学生认为学了没有用,可学可不学。事实上,学生如果不具备坚实的经济管理知识功底,便无法很好的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目前这个职业交融、职业创新和职业扩展的时代,不懂经济管理知识,只能闭塞学生未来的职业上升空间。

4.列于最后一位的是“外语能力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中,外语课时量占比很大,超过了大部分专业课程,但学生对其重视程度却是最低的。高职阶段会计专业教育本应以职业教育为主,但很多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费在了外语学习上,甚至荒废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外语知识在未来高职学生的就业中很难发挥作用,这就出现了理论教学课时安排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当然,外语重要性的标准差为1.14,离散程度比较大,说明不同学生对其重要程度的认识分歧比较大。

(五)教师教学素质有待提高

“面向在校生的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教学中重知识灌输、轻能力传授;(2)理论知识教学滞后;(3)实践教学环节缺失或效果不佳;(4)忽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5)师资队伍缺乏实务经验。这些问题的占比如图1所示(调查问卷中,上述五个问题是多选题,所以图2中各部分的占比之和大于100%)。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教师自身的原因,有些则是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造成的。高等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没有参加企事业单位会计实践的经历,加之教学任务重,很少有脱产实习或参加培训的机会,因此出现了一些主干课程以一块黑板、一个麦克风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仅仅来源于课本和参考书,要么已经滞后于实际,要么并不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学生要做的就是记笔记、记公式,根本谈不上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另外,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为了职称评定、年终考核,依托论文和研究项目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几近成为空谈。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无法及时适应工作岗位、淘汰率高等情况。

图1 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框架的构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近几年的劳动力市场却出现了一方面大批会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的现象,会计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很难达到用人单位即刻上岗顶岗的要求。这说明,高职会计教育相对于经济发展已经滞后,针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培养实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解决高职会计教育中存在问题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以能力体系指导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而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可以真实地反映它们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因此,本文将从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出发,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框架进行构建。

(一)样本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智联招聘网和中华英才网,共形成样本100条。100家被调查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为52.5%,股份制企业占比为30%,这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去向基本相符。在样本企业对招聘岗位的具体要求中,2.5%无要求,42.5%招聘会计岗位,55%招聘出纳岗位,这说明样本企业招聘的均为初级会计岗位,排除了会计主管、财务总监等中高级会计岗位,高职阶段毕业生可以胜任。

(二)高职阶段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框架

通过对100家被调查企业的数据整理和基本统计分析,发现企业的招聘信息中较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对应聘者的能力要求,可以归纳为三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对企业要求的专业职业能力框架进行分析和构建,就可以站在市场对会计人才实际需求的角度分析高职阶段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对策,从而对日常会计教学加以改进。

1.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人们与会计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会计人员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会计人员对社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在被调查的100家企业中,有77%对招聘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可见企业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但不同行业提出的具体要求形式不尽相同,具体如表2所示(调查问卷中,上述问题是多选题,所以表2中各部分的占比之和大于100%)。

表2 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

在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中,占比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认真负责;为人诚信、正直,有敬业精神,个人道德品质好;有应对压力的能力。

(1)认真负责。财会人员管理的是企业的钱物,必须态度认真、忠于职守才能维护好企业的利益,起到护财、理财的作用。每一张单据的取得、每一分一厘的支出,会计人员都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予以仔细审核、严格把关。可以说,认真负责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因此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最看重的也是这一项。

(2)为人诚信、正直,有敬业精神,个人道德品质好。具备诚信、正直的个人道德品质可以引导会计人员自觉自愿地选择有利于消除各种矛盾、调整多个资产所有者利益关系的行为,改善会计领域内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影响和引导会计学科和会计实践向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两权分离现象的广泛化,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做出如实记录并及时向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报告和检查,会计的责任尤为重要,会计诚信更为社会所重视,它是现代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诚信要求财务会计审计人员必须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这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3)有应对压力的能力。目前,我国正处于会计事业的变革期,大批新准则、新制度的出台,使会计人员面临着大量的知识更新,不断涌现的新方法新理念,也冲击着会计人员的学习、工作与择业等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会计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会计人员面临着职场竞争的巨大压力,进而不得不通过增加工作强度、不断参加学习等来缓解这种压力。其实,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均面临很大的职场压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通过“自我调整”、“寻求外界帮助”、“接受心理咨询”等方式及时化解压力,不出现或少出现情绪低落或情绪波动等情况而影响到本职工作。

2.职业技能。职业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处理会计具体问题,还需要具备保证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职业技术和能力,这就是会计职业技能。

被调查的100家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如表3所示。

表3 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

(1)沟通及调节能力。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除了能向其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外,还要通过提供信息的过程,与利益相关者保持各种方式的沟通、联系与协调,以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帮助。会计作为一个服务岗位,要与单位内外方方面面的关系人打交道,因此必须学会与别人沟通,提高会计职业服务的质量。此外,会计人员还应正确处理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的关系,树立会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正确处理与本企业各职能科室、同事、领导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工作。

(2)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在一个团队中,为了有效完成共同目标,团队成员应当具有的一种能够融入团队,并贡献各自的知识、观点,以及进行相互协作以完成团队任务的能力。会计职业体系是由多个岗位和职位共同组成的,为了能使工作顺利开展,会计人员必须学会与人沟通,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通过相互协作,群策群力地完成工作。在会计团队内,由于每个人的身份与地位会有所不同,职责与权限也会不同,每个会计人员应尽量从自己的岗位或职位出发,对自己做出准确定位,正确认识自己,做到与人和谐相处,减少内耗。

(3)表达能力。表达能力表现为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沟通工具,会计数据需要通过大量的书面形式进行传递,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才能将会计数据组织起来并通俗易懂地报告给利益相关者,才会在经济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职业知识。职业知识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基础。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足够的会计专业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识结构。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知识的具体要求如表4所示。

表4 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知识的具体要求

图2 学生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

三、基于统计分析结果的培养机制研究

(一)培养目标定位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并不都是出于个人兴趣,表面看是父母家人做出的决定,但本质上取决于会计职业岗位的社会满意程度。由于子女填报志愿时几乎没有社会经验,而父母帮助子女做决定时看重的正是未来职业的社会满意程度。职业的社会满意程度包括就职难易、工资水平高低、职业受社会尊重程度等因素。当一个职业的满意程度较高时,通过信息反馈,学生就会积极选择学校中与此相关的学科或专业;反之,与此相关的学科或专业就会萎缩。制定高职阶段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一定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具体讲就是要培养能适应会计一线岗位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定位了高职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其综合应用能力,该目标可以细分为两个具体的方面。(1)教学生“做事”的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从表2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在考核应聘者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的同时,也将职业道德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在培养目标中突出职业道德建设,才能培养出认真负责、为人正直、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2)高职阶段的教育应突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即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就可以上岗,独立开展工作。所以,培养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应该立足于培养合格的“初级会计人员”,并有足够的自学能力在将来成为“中高级会计人员”。

(二)课程设置

高职阶段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结合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对培养对象的要求,并以此确定课程内容。

1.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课程设置原则。“厚基础”就是继续强化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性作用,毕竟大多数学生未来就业是以会计岗位、出纳岗位为主,可以说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是学生未来的“饭碗”。另外,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能够引导学生入门的会计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一开始接触会计专业,就能引发其学习的兴趣。“宽口径”要求在会计课程设置中淡化会计专业特色,加强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在总体系中的比重,增强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适应性。“重能力”要求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能主动根据职业环境的变化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有足够的自学能力。

总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应该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体系,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并与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考试紧密衔接。

2.注重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财务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表4显示,48%的受访企业要求应聘者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在所有职业知识体系中居于第二位。在日常会计工作中,计算机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数据核算和分析中的错误及误差,进行财务分析,参与企业管理。计算机操作技术已成为现代会计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对100家被调查企业招聘信息的分析显示,“用友”和“金蝶”是企业会计人员使用最多的两种财务软件,我们在相关课程中至少应该详细讲授一种常用财务软件,让学生熟悉财务软件的作用、使用环境,做到会操作、能理解。

(三)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教学,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真正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实践教学是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来完成的。首先,在校内实训方面,应加大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环境,熟悉顶岗工作。加强硬件建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实训的机会。使实训课程密切联系岗位需要,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加强针对性和仿真性。其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学校可以拓宽办学思路,与企业开展合作,采取“订单式”的办学方式,根据企业需求来培养学生。

(四)教学方法

根据“面向在校生的问卷”调查,71.9%的受访学生认为“公司实习”是最能引起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但目前在教学方法上使用较多的仍然是“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这两种方式,使用最少的恰恰正是“公司实习”。尽管学校教学计划中设有“公司实习”学分,但这部分往往都是应付了事,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要求我们在会计教学中必须更多地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1]Catriona Paisey&Nicholas J.Paisey.Balancing the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dimensions of accounting education:the case for a core curriculum[J].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raining,2007(3).

[2]Richard Perlow&Lori S.Kopp.Conscientiousness and Ability as Predictors of Accounting Learning[J].Human Performance,2004(1).

[3]周 宏,张 巍.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

[4]冯文红,周 霞.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实践教学目标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0).

[5]张瞳光.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J].经济研究导刊,2010(30).

[6]蒋晓凤,唐振达.论就业导向下高职会计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创新[J].商业会计,2010(23).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会计人员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职业写作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我爱的职业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