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BO的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2011-03-18 12:30:15刘松先
统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目标课程建设

刘松先

(厦门理工学院管理科学系/闽台临港产业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24)

近年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各高校分别从机制创新、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以解决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贯彻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实质就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范畴。

作为“质量工程”的项目之一,教学团队建设在各高校得到了高度重视。倡导团队精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已经成为各高校实现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办学治校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和保障机制。本文在“质量工程”建设的背景下,运用目标管理(MBO)的理论与方法,以企业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为例,对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探讨。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

(一)教学团队的构成

根据“质量工程”提出的要求,教学团队是高等教育中,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的需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为根本目标,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推进教学工作老中青相结合为重点,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知识与能力互补、分工明确、相互承担责任、彼此团结合作的教师组成的群体。

教学团队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要素:目标(Purpose)——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成员(People)——成员相对稳定,知识互补,工作分工协作,有团队精神,团队负责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较高的教学与学术水平;定位(Place)——教学团队成员在实现团队目标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权限(Power)——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团队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计划(Plan)——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工作程序。

与其他学术团队的不同之处是,教学团队的着力点在于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可由取得的标志性教学成果来衡量。这些成果包括:良好的教学和教学改革效果;各级别教研项目和获奖;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名师;教师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同时,教学团队将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应用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建设高绩效教学团队的作用

建设高绩效教学团队,对提升教师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其一,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举措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提升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二,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教学名师的孵化器,能够增强教学团队的活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继而使教学团队产生强大的生命力、竞争力,有助于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才能。

其三,教学团队建设是强化学科建设的需要。教学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科带头人成长,改善学科梯队结构。

其四,教学团队建设是创新教学基层管理组织模式,突破我国高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的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1]。

二、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质量工程”实施以来,虽然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发展迅速,数量逐年上升,但在“质量工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与不足。

(一)对教学团队相关理论研究不充分

教育界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引用“团队”这一概念的。美国学者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认为,团队是指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2]。团队和群体不同,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有效的分工和协作,这才是团队的本质特征。

但是,由于受“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观的影响,形成了突出个性的自主化的教育教学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成为教师的“自我地盘”,教师自我教学、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既有的绩效考评和激励制度是以教师个人为基础的,既有的所谓的“教学团队”中的教师没有团队理念和协作精神,这只能说是群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以至于出现了目前“被团队”的现象。

(二)对教学团队的定位认识不到位

教学团队的定位是直接影响团队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教学团队建设与科研团队建设、教研室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的定位是不同的。

教学团队与科研创新团队的组织形式虽然相同,但科研创新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科研人才,注重学科建设的科学效益,而教学团队以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主要任务。因而,教学团队不等同于科研团队。

教研室具备教学团队的部分特征,但它是一级行政管理组织。教学团队不等同于教研室,它拥有更多处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自主权,在推进课程建设、建设教学梯队、促进教学改革与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可以弥补教研室职能的不足。

课程建设是本科教学最基础的工作,其重点是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规划提供保障。但是,课程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先导,要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课程体系,就要有一流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学技能、严谨的治学精神的教学团队。

当专业与培养人的活动相联系时,就成为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监控、学风建设、图书资料、产学研等建设任务。教学团队是实现专业建设目标的组织形式之一。

总之,高绩效教学团队的建设,虽然与科研团队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与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交叉融合,都涉及系统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目的都是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三)教学团队建设所依托的平台不统一

目前,各教学团队建设所依托的平台主要有:一是以课程建设为平台[3];二是以某一专业建设为平台;三是以先进的或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为平台;四是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平台;五是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平台等。由于建设的平台不统一,所以建设的侧重点也不一致。

(四)实践时间短

现行教学团队的建设周期一般为三年,而要完成共同愿景、目标、团队精神、梯队建设、运行机制、培养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科研能力及科研转化教学等团队建设任务并取得显著的建设成果,这些时间显然不足。

(五)缺乏有效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许多教学团队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没有切实可行的绩效机制和运行此机制所需要的系统管理制度。

(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不当

目前,高校在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上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如考核、职称评审等。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不愿意把时间、精力更多地放在教学上。显然,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不当,难以做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于是,教学团队的组建对教师个体而言,吸引力不大。

三、高绩效教学团队目标管理的实践

高等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目标管理(MBO)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团队的建设活动要围绕和服务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并将目标逐级转化为各阶段和每个人的子目标,形成一个“层层分解、层层保证”的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团队绩效。

(一)明晰的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高绩效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要有清晰的建设思路。厦门理工学院企业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以管理科学学科为依托,以培养实践性创新型企业管理人才为目标,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培养学生的现代企业意识和精神的课程体系;以提高教师产学研一体化能力和水平为突破口,加强与企业和政府的紧密合作,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建设水平。

(二)树立共同认可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教学团队应有明确的并且获得成员认同的建设目标,得到团队成员认同的目标是指引方向、提供动力、协调成员行动的关键因素。因而,一个好的教学团队要建立共同的教学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共同承担责任。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是不同的。例如,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定位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老牌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定位于谋求特色,培育高水平教师队伍,形成支撑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竞争优势[4]。

厦门理工学院的企业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提出了“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根据学校办学治校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核心,以教学梯队建设为根本,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与研究为动力,以科学研究为手段,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课程群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共同目标。

(三)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

1.以团队梯队建设为核心,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本质是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认为首先要确立合理的团队规模和人员结构,不要盲目求大,团队人数一般控制在8人以内为宜。其次,优化成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

出色的团队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对团队带头人的培养除了出色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外,还要培养其领导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的品行修养和人格魅力。同时,要对有学术造诣,热心教学改革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推进教师交流,加强指导,促使青年教师锻炼成长。通过全过程管理,形成一支由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的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学团队。

2.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建设高水平课程教学队伍。课程建设是教学团队的基本内容之一[5],课程建设水平也是教学团队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教学团队的课程建设,应以省部级及以上精品课程为依托,以课程建设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发挥教学团队在优化课程体系和整合课程内容、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作用。

3.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之一。因此,根据实践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强化实验实践教学,鼓励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熟悉企业管理业务和流程,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最佳结合,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4.以教学改革与研究为动力,带动教学团队建设。团队建设要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应用性教学研究与改革,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考核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5.以提高教师产学研一体化能力和水平为突破口,以科研促教学。教学团队成员要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要有较深厚的学术积累,有明确的科学研究目标,有相对集中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突破口,从而对所在学科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能够有力地推动本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同时,能够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以科研“反哺”教学。

(四)以人为本,创建学习型的教学团队文化

1.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保持团队成员的团结和快乐工作热情。教学团队是一个知识工作群体,他们希望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希望成员之间信任、支持、沟通和理解,获得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机会,使成员自觉地把团队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进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培育和强化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经过长期磨合所形成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是团队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团队的组织追求、管理理念及其成员的素质和价值取向。团队精神建设主要体现在内聚力与合作意识培养两个方面。

3.构建学习型团队。营造团队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型团队,必须重视团队内部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创造一定的环境,不断鼓励和培养团队成员的发展。同时,团队要营造共同讨论的氛围,达到团队知识信息共享,做到既激励团队个人快速成长,又提升团队整体教学、科研水平。

(五)构建有效的教学团队目标管理机制

1.建立团队目标责任制。以实现教学团队的总目标为中心,将其进行层层分解,转变成每个阶段、每位成员的分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目标链和目标体系。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进行团队成员的动态管理。

2.加强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厦门理工学院的企业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主要通过建立团队的运作机制、团队协作的方式、沟通途径、定期学习研讨制度、团队自我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来强化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例如,制定了《企业管理课程群团队经费使用方案》,除了对高层次论文、高层次课题、高层次教学与科研成果进行配套资金或奖励以外,还制定和实施了《教材建设资助计划》和《课程建设奖励制度》,并依此对教学改革给予倾斜。此外,还建立了跟踪反馈评价机制,以便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3.完善以绩效考核制度为手段的管理机制,实现以机制创新为保障,确保教学团队建设成效。一方面是完善质量监控机制,另一方面是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教学团队任务的周期性较长,教学改革成果的显现要经历较长时间,而且显示度相对较低。因此,对教学团队的评价要注重教学的长期性和成果的滞后性,侧重于团队今后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通过打造高绩效教学团队,切实把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并以此带动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1]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2]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斯·A·贾奇.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章 兢,傅晓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8):23-25.

[4]刘松先.基于波特竞争模型的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1(2):23-25.

[5]徐 飞,赵冬明,施晓红.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3):109-110.

猜你喜欢
目标课程建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我们的目标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