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周期视角判断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2011-02-03 15:13王小娥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经济周期第三产业波动

邹 新,王小娥

(1.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北京 100081;2.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北京 100036;3.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城市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036)

认识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和特征,了解当前经济所处的周期阶段,有助于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中看清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在2010年1季度增速达到11.9%,创2008年以来经济增速新高,但随后增速出现放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目前正处于一轮经济周期的后半段,而新一轮经济周期尚未启动。但鉴于投资和消费动力仍较强劲,加上政府宏观政策调控能力增强,以及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特点,我们预计,2011年经济增速将小幅下调至9.1%左右,中国经济出现以增速急剧下滑为主要特征的“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

一、关于经济周期的认识

美国经济学家密切尔(W.C.Mitchell)认为,经济周期是以商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是由很多经济活动的几乎同时扩张,机制已普遍地衰退、收缩与复苏组成,而且是重复地出现[1]。由于经济在总体上保持着或多或少的增长,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正斜率的。实际产出不可能沿着一条直线(趋势线)增长,而是围绕着趋势线上下波动式前进。从实际GDP曲线的波谷(或波峰)到紧挨着的下一个波谷(或波峰)的区域称为一个经济周期。一个经济周期通常分为萧条、复苏、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在实际GDP曲线的波谷部分,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意味着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在实际GDP曲线的波峰部分,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意味着经济处于繁荣阶段;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阶段称为复苏;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阶段称为衰退。本文将按照这一概念来讨论中国的经济周期问题。

从经济运行角度看,供求总量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周期运动,这种经济周期运动具有稳定性,尽管引起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加大的因素还有体制、经济机制及人为等其它原因,但这些原因只能影响波动幅度的大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即供求总量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运动的一般规律。

二、中国经济周期测定

1.测定方法

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定方法很多,鉴于中国经济的特殊性质和波动规律,本文采用剩余测定法,对时间序列中的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和随机因素进行剔除,从而实现对周期波动的测定,如果模型选择恰当的话,剩余值就能很好地反映周期波动的影响。

本文采用以上年为基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GDPt(不变价)反映经济发展趋势,设定长期趋势为Tt,季节变动为St,周期性波动为Ct,随机因素为It。我们所要分析的经济周期波动是剔除了Tt、St和It影响后的Ct,本文采用乘法模型GDPt=Tt×St×Ct×It对该序列进行分解

剩余测定法运用的步骤是:第一,剔除季节因素St的影响。本文采用年度数据,故不存在季节因素St的影响。第二,长期趋势意味着经济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动,它反映一定时期经济活动持续存在的稳定性。此处长期趋势Tt采用H-P滤波模型得到。第三,用GDPt除以长期趋势Tt,消除长期趋势影响。第四,用5年移动平均消除时间序列中的随机影响因素It,即可得到经济的周期波动值Ct。通过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以上年为基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GDPt(不变价),根据剩余测定法依次剔除季节因素、长期趋势和随机因素之后得出经济周期波动,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生产总值的周期性波动

2.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从图1可以看出,在研究时间区间内,剔除了其他因素影响,仅仅受周期性波动影响的中国经济发展大约经历了两个完整周期和一个不完整周期(本文以波谷为界),其中1983—1990年和1991—2002年为两个完整周期,2003年至今为一个不完整周期。从周期图明显看出,剔除趋势成份后的中国实际GDP的周期特征是表现为周期长度变长,振幅减少;扩张期长于收缩期,且收缩期下降幅度比扩张期上涨幅度渐趋平缓;周期逐步由非对称性周期向对称周期转变。

中国经济周期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是政府在反周期调控方面的经验和手段日臻成熟。这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走势就可见一斑。中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走势基本相反,表明中国政府较为重视运用财政支出进行反周期操作,且取得良好效果。如在1997年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滑以后,中国的财政支出逐年上升,部分抵消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另外,从近几轮经济周期来看,在1983—1990年的经济周期里,经济增长率呈现出缓升陡降的非对称过程,这表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接近或没有稳定在自然增长率水平附近,出现了经济增长的“急刹车”行为;而在1991—2002年的经济周期里,经济呈现出对称性波动,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也意味着这一轮经济周期的对称性正在逐步形成,同时预示着随着政府调控的预见性和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未来经济周期可望以更加稳定的增长速度进行较为对称的波动。

二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公有制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软预算约束的特点较为突出,企业普遍存在强烈的投资驱动和消费驱动。因此,客观地讲,计划经济本身就存在一种把经济推向过热的力量和机制,这也导致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的扩张期一般比较短,通常只需2—3年就可以把经济从波谷推向波峰。而要抑制强烈的扩张驱动,把过热的经济压下来,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会长达5—7年。而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具有硬预算约束的特点,这意味着企业难以实现超出其预算能力的扩张驱动。进一步看,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一方面的确会把经济推进到扩张阶段,甚至在需求过旺的状态下还会把经济推向过热;另一方面,企业对利润的过度追求往往以压低工资作为主要的实现途径之一,从而会限制居民的最终消费。由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导致经济中出现消费需求不足,进而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并最终引发总需求不足或产能过剩,从而把经济推向收缩阶段。一般而言,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周期的扩张期一般比较长,通常有6—8年甚至更长,而收缩期则相对较短。

三是受世界经济周期“平滑化”趋势影响。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的外向程度还较弱,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主要取决于国内因素,而与世界经济的走势关系不大。例如,1978年中国经济出现大幅增长时,世界发达国家正在经历一次较大的经济危机;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走势较为平稳时,中国经济却出现了大起大落。相反,从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002年开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同步性。例如,在最近轮周期中受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同步出现增速下滑的态势。而在次贷危机前,从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2002年全球经济普遍进入新一轮黄金增长期以来,美国等世界上一些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了经济周期“平滑化”的趋势,美国学者将其称为经济波动的“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2],世界经济周期的这一变化趋势也必然对中国经济周期变化产生正面影响。

四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显著,经济结构调整效果初显。近年来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表现出一些新特点:第一,及时调控。在经济周期的上升过程中,及时地进行宏观调控,防止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由局部性问题转为全局性问题。第二,不断调控。在经济周期的上升过程中,不断地、多次性地进行微调,控制住经济波动的峰位,使经济波动不“冒顶”,即不突破经济适度增长区间的上限。这就有利于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延长。第三,注重质量。近年来政府调控目标逐渐由单纯注重经济增速转为更加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客观地看,经过多年的政策措施引导,中国的经济结构表现出优化的良好势头[3],即便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总体来说,经济结构调整的正面效果已初步显现,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3.9%增长到2009年的43.4%。第二,需求结构中消费对GDP的贡献增加,200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为53.1%,较2008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比1978年提高13.7个百分点。①数据来源:CEIC,Bloomberg,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ICBC),除特别注明外,下同。第三,区域差距在逐步缩小,从GDP增速看,1999—2008年,中部地区GDP平均增长11.2%,西部地区增长11.4%,东北三省增长11.2%,东部地区增长12.3%。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有助于增加经济的抗压性,也间接地延长了经济增长的扩张期。

三、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1.从经济周期来看,未来两年经济都将处于一轮经济周期的收缩期

总体来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已经形成了两个完整周期,目前经济正处于第三个周期。本轮周期始于2003年,波峰年份是2007年,从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一轮收缩阶段。本轮周期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后开始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第一个周期。鉴于上文论证结论,本轮经济周期将以稳定的增长速度进行较为对称的波动,我们预计未来两年经济都将处于收缩期。但一旦经济完成筑底以后,中国经济会重新进入扩张期,并且扩张期可能会长达6—7年之久。

2.从三大产业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作用逐步上升

三大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周期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周期性,但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也逐步上升[4],第三产业本身具有的稳定性特征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与经济的波动周期差异性较大,表明第一产业对中国的经济周期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第一产业在GDP中的占比相对较低,第一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对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小。第二产业和经济的波动方向基本一致,但周期振幅要大于经济周期的振幅,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在本文研究区间内(1983—2009年)持续保持在40.0%以上,这说明第二产业的波动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1995年后,二者振幅的差异逐渐减少,而且各自波动的振幅相对于前期也有所减缓,这不仅表明第二产业发展逐步趋于稳定,而且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也相对有所下降。就第三产业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对比来看,第三产业的周期波幅明显小于经济周期波幅,但近年来其与经济周期的差距逐步缩小,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1年起始终高于40.%,并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2009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3.4%。说明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周期的规律性变化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相对比较平稳,从而在当前有利于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5]。

图2 1983年以来各产业周期对比

3.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但大幅下跌可能性较低,如不考虑政策因素,2011年消费增速波幅不会很大

从实际统计结果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波幅较大,增速也高于经济增速(如图3所示),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当前中国正处于2003年以来的这一轮经济周期的后半段,经济运行中产生了较为普遍的产能过剩现象,从而导致相关领域投资动力不足。与此同时,上半年中央政府开始系统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以清理和规范,并多管齐下地出台了针对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政策。加之资源环境的内外部压力加大,下半年节能任务也尤其艰巨。以上诸多影响因素导致目前中国投资拉动力有所减弱。然而,考虑到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新36条”的落实将对投资增速回落形成缓冲,预计投资增速仍将继续放缓,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低。投资先行指标也验证了这样的判断,2010年1—8月,中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为26.3%,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为27.3%,在上年高基数①2009年1—8月,中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为81.7%,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为36.2%。的背景下,仍均处于历史正常水平。

图3 1979—2009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对比

一般而言,消费增速相对投资较为稳定。2010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也呈现不断加快的态势,2010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上涨18.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而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加上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中国居民消费扩张的潜力和空间很大,进一步考虑到政策刺激和引导的效应,其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拉动力可望进一步增强。

4.研究结论

从经济周期看,预计未来两年经济都将处于收缩期。但我们要重点强调的是,本次收缩期将不同于以往,经济增速的降低不仅是由于经济本身所处周期阶段的作用,更多的将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并将体现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更是为下一轮更高质量的较快增长打基础、做准备,是经济增长的换档期。一旦经济完成筑底以后,中国经济会重新进入扩张期,并且扩张期可能会长达6—7年之久。

从波动水平看,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大,特别是近年来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作用逐步上升,第三产业本身具有的稳定性特征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从增长动力看,预计投资增速仍将继续放缓,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低;消费增速将保持平稳,而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加上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中国居民消费扩张的潜力和空间很大,进一步考虑到政策刺激和引导的效应,其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拉动力可望进一步增强。

综合以上分析,假定在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和美欧日进口增速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预计中国经济表现为增速大幅回落的“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2011年经济增速约为9.1%。

[1]任保平,宋宇.宏观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80-282.

[2]Backus,D.K.,Kehoe,P.J.,Kydland,F.E.International Real Business Cycl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4):745-775.

[3]刘树成.继续延长本轮经济周期的适度高位运行——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良性大变形[J].中国经贸导刊,2007,(17):12-14.

[4]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三[DB/OL].国家统计局网,2009-09.

[5]马海英,王立勇.我国第三产业周期稳定效应与就业吸纳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7).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第三产业波动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经济周期视角下的可燃冰干热岩革命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