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选梅
(文山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云南文山663000)
研究表明,就业或择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边疆高校毕业生除了与全国大学毕业生一样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外,还要面对自身的一些特殊困难。云南边疆高校地处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以农村生源学生、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专科学生居多。就业岗位有限与大批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可能致使他们在面对就业时会体验到较高的压力水平。因此,分析研究边疆高校毕业生群体所承受的就业压力,努力寻求缓解压力和消除压力的办法,进而保持边疆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中边疆高校指学校所在地(州或地区)直接与外国接壤的高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文山学院、红河学院、德宏师专共670名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670份,回收有效问卷627份,有效回收率为93.5%。被试具体情况如下:本科大四毕业生486人、专科大三毕业生140人,其中1人学历不详;男生223人,女生404人;城市、乡镇、农村生源学生分别为75人、131人、421人;汉族学生439人,少数民族学生188人;理科生245人,文科生263人,艺术类学生119人;家庭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347人,1 000~3 000元的242人,3 000元以上的38人。
本研究采用张丽锦、邱桂平编制的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该问卷由主观心理体验、就业情绪困扰、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4个因子构成,共计26个项目。问卷总体及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64~0.73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5~0.93之间。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普通综合性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测评工具[1]。采用Likert 5点评分,按照与项目内容的符合程度依次为很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介于符合和不符合之间、基本符合、很符合,分别计为1~5分。测试的就业压力问卷总分的理论分数范围为26~130分。各因子理论分数范围如下:因子Ⅰ主观心理体验为12~60分,因子Ⅱ就业情绪体验为8~40分,因子Ⅲ生理反应为3~15分,因子Ⅳ行为表现为3~15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越大。采用理论中数78分来划分压力的高低,高于78分视为高压力,低于78分为低压力[1]。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
问卷施测,以班级为单位,均在课堂上请大学生用纸笔的形式回答,并保证充足的回答时间。笔者或心理学教师亲自到场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认真对待整个施测过程。施测时间为2009年11月份。
对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采用EXECEL软件、SPSS10.00软件处理。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
就业压力问卷以得分范围26~130的理论中数78分为界限区分就业压力的高与低,高于78分为高压力状态,低于78为低压力状态[2]。各层次得分结果如下:低分组为26~52分,有70人,占总样本量的11.2%;中等分组为53~77分,有314人,占50%;高分组为78分以上,有243人,占38.8%。就业压力总平均分为73.34。38.8%的学生就业压力水平高,50%的学生处于中等压力水平,表明大多数(接近90%)的被试就业压力状态处于中高程度。这一研究结果远远高于成媛等(2008)对西北民族高校179名大学毕业生研究结果(接近1/2的被试就业压力状态处于中高程度)[2]。
从表1可看出本研究结果与张丽锦、邱桂平对宁夏地区研究结果相比[1],云南边疆地区大学毕业生在主观心理体验、就业情绪体验、生理反应及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宁夏地区研究结果,且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不同地区就业形势严峻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水平。云南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水平低,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就业岗位有限等原因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压力水平高。
表1 云南边疆地区与宁夏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各因子得分比较
从表2可看出男生与女生在总分、主观心理体验、就业情绪体验、行为表现因子上的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男女生就业压力在生理反应方面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女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男生。
表2 云南边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得分的性别差异比较
从表3可看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在主观心理体验、就业情绪体验两个因子上有显著专业差异,在行为表现因子上有非常显著专业差异。三类专业就业压力总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文史类、艺术类、理工类。经多重比较发现文史类与理工类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显著差异(P<0.05)。但就就业压力总分而言,三类专业的学生并未出现显著的专业差异。
表3 云南边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得分的专业差异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汉族学生(n=439)和少数民族学生(n=188)在就业压力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地区,岗位的供求有限,面对的是相同的就业形势,故体验到相似的就业压力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学生(n=75)、乡镇学生(n=131)、农村学生(n=421)在就业压力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们体验到大致相同的就业压力水平。
从表4可看出不同家庭月收入的边疆高校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情绪体验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在行为表现因子上差异显著。从就业压力总分及各因子平均分来看,家庭月收入越低的学生所体验到的就业压力就越高。
表4 云南边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得分的家庭月收入差异比较
从表5可看出本科毕业生与专科毕业生在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两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且专科生在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两个因子上得分高于本科生。专科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会有更多的打牌、逃避、聊天等行为反应,并表现出睡眠问题、肠胃功能紊乱、体重减轻等生理反应。这可能与专科生在就业中学历优势地位的缺失有关,这种缺失会导致专科大学生的自卑与焦虑,从而加重生理和行为方面的就业压力表现。但就总分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未出现显著学历差异。
表5 云南边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得分的学历差异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边疆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接近90%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处于中高水平。这可能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有关。
3.1.1 云南边疆地区就业岗位有限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学生的就业渠道相对较少。云南边疆地区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突出,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僧多粥少”;大量的毕业生与就业岗位有限之间的矛盾造成严峻的就业形势。
3.1.2 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高
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在就业中考虑的因素依次为: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就业地区、薪金。在择业中31.1%的学生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31.1%的学生看中工作稳定;21.7%的学生看中享受高水平的福利待遇;15.2%的学生看中实现个人理想抱负。82.1%的学生要求第一份工作底薪在1 000~2 000元之间,11.3%的学生要求在2 000~3 000元之间。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理想职业选择是当公务员、进国有企业、学校、事业单位,而不愿意进入私营企业或自主创业。就业地点多选择县级城市,很少有人愿意去农村等经济条件较差的基层。毕业生希望得到一份稳定且薪金可观的工作是无可厚非的,但就云南大多数地区而言,毕业生若进不了行政或事业单位,根本不可能达到多数同学的就业期望值。这样的就业期望相对现今的就业形势是不切合实际的。当毕业生都把目光投向有限的几个行业和地区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遭遇挫折的可能性就大大地提升了,就业压力水平也就随之升高。
3.1.3 大学毕业生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水平越差,就业压力水平就越高。大多数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多数学生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他们毕业后迅速就业的心情十分迫切,需要通过就业挣钱来养活自己,偿还助学贷款及赡养父母。另外,贫困生通常出现的自卑、焦虑、冷漠等不成熟的心理也会导致较高的就业压力水平。
3.1.4 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
就业竞争力强弱直接决定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云南边疆高校毕业生以专科生居多,专科生在就业中学历优势缺失及自我定位不准确是造成专科生就业率低的首要原因。另外,与省内外高校、名校的学生相比在学校名气上边疆高校学生也处于弱势地位。而从毕业生整体综合素质而言,边疆高校毕业生也处于弱势地位。当然,也有部分边疆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由于学历、学校名气、综合素质上边疆高校大学毕业生都处于弱势地位,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面对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的就业压力水平就较大。
本研究显示,女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男生。当前的就业环境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压力高的最主要原因。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和落后的性别观念,影响着女性的就业发展;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对女性的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3]。以上原因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显性化的问题。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的现象比较普遍。女大学生不仅与男大学生一样面临着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还要承受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这自然加剧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专业因素也是女大学生就业压力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女生在文史类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男生在理工类学生中所占比例大。从现在的就业形势看,理工类学生的就业率高于文史类。以文山学院为例,2009届语文、政治、历史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93.3%,90.2%,81.3%;数学、物理、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98%,95.7%,97.7%。可见,女生因就读专业的原因就业率也受到较大影响,就业压力水平高。
本研究显示,从就业压力各因子平均分来看,家庭月收入越低所体验到的就业压力就越大。毕业生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要有一定的经济投入,例如,考证、培训、学习工具及资料购置等都需要经济投入。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从家里获得的钱几乎全部用来维持日常生活需要,在学习投入上自然不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困难的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业时也就没有一系列的证书或是培训经历来证明自身的能力,会使他们感到自身素质的不足,加剧其就业压力水平。但不排除一些有着良好意志力、自制力的贫困生同样能刻苦学习,同样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人脉网”是学生和家长首选的就业途径。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的良好途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压力水平呈负相关,学生可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就业压力水平就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多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家庭社会关系相对简单。在就业过程中他们可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少,就业压力水平就高。同样,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家长及大学生本人对快速顺利就业要求急切,这种急于就业的心态会导致其就业压力水平的升高。
云南边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接近90%的被试就业压力水平处于中高程度。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男生。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总分在专业、家庭月收入、学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部分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在民族和生源上无显著差异。
[1]张丽锦,邱桂平.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7,(8):696-698.
[2]成媛,张丽锦,邱桂平,等.民族高校在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9,(2):133-135.
[3]郭晓莉.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