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娟,革 超
(昆明学院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14)
中国古代体育伴随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而不断演进,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进而形成具有多民族色彩的运动项目。
中国古代体育内容博大精深,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庞杂无序,其体育思想很多混杂在各种医学养生、文学和哲学思想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古代,中国体育扮演着为统治阶级政治、军事、外交联姻、娱乐等服务的角色,其传播由于没有属于自己的传播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搭载于社会文明传播系统,进行有意或无意的传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古代体育的传播很早就反映在包括汉族在内的民俗活动中。民族民俗活动中的婚庆、宗教祭祀活动,对古代体育传播与传承起到了直接有效的作用。譬如,我国云南少数民族中大理白族和楚雄彝族节庆活动最具代表性。早在南诏时代,大理白族就开始举行秋千会。从正月初一至十五结束,男女老少群集到会场参与打秋千,祈求一年中风调雨顺、吉祥平安。而在白族的婚礼中也常常安排一项叫“板手劲”的角力游戏,青壮年男士们激情上阵更增添出浓浓的喜庆气氛。在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彝族火把节上,青壮年通过摔跤活动展示健壮体魄,获得异性的喜爱。在我国,这类活动还有苗族的“从秋”、壮族的“抛绣球”、布依族的“丢花包”、塔吉克族的“叼羊”以及哈尼族的“打磨秋”等项目。
孔子、孟子、荀子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的思想家,他们在传播文化思想同时,通过自身特殊政治、文化地位也在自觉和不自觉地传播古代体育的伦理思想。[1]人们在接受他们的政治、道德主张时,也不同程度受到了体育伦理思想影响。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也正是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道德观奠定了中国古代早期体育的伦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其实一直影响到现在。如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求!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由此看出,孔子对体育活动十分强调要为礼和德服务,也要为政治服务。被称为儒家亚圣的孟子传播的体育伦理思想唯心主义色彩较浓,其主张修身养性反对身体运动。相对之下荀子所传播的思想最有唯物性。他曾提出这样的思想:“养各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意思是,要适时进行运动,“天”不会让人生病,反之,忽略了以运动促进健康,“天”将不能保佑任何人平安无恙。
体育和人类其它活动一样,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为政治服务而获得存在的空间,反过来政治活动又带动体育的发展,中国古代体育也不例外。汉武帝不仅是军队最高统帅,也是一位精于利用各种因素为政治服务的政治家。为了建立友好睦邻关系,汉武帝很好地将体育运用到外交活动中。《汉书·武帝论》记载:“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角抵”是汉代融中原、中西亚各民族文化的“百戏”活动中最常见的角力与摔跤。不难看出汉武帝希望利用和发扬“角抵”戏以达到各民族和睦相处,体现汉王朝统治者的博大胸怀。《西京杂记》称“汉成帝为蹴鞠斗,群臣以蹴鞠为劳体,非至尊所宜”。成帝与众臣戏蹴鞠意在体现他“仁政”,又表明朝野一片政通人和的局面。
人类历史不断证明,战争不仅能打破旧的政治格局,而且也能被动地传播文化,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当然亦能促进体育活动的传演。在我国,古大理国被元军灭后,部分随军征战的蒙古族军士在云南定居,他们就将蒙古族传统体育摔跤、骑射、赛马传播到当地人民生产活动中。元军在云南当地征招了许多白族士兵补充到军队里,这支元军继续北上征战结束后就定居在湖南桑植县,而这些白族士兵又将白族传统体育活动搭载于民俗文化中传播到内地。
另一部分体育运动的传播借助于军事训练活动的开展。唐初,突厥吐谷浑常来侵扰,太宗料到要和这些游牧部族作战,必须以“骑制骑”,因此他不仅重视养战马,同时还重视培养能骑善射者。太宗以打马球作为训练骑兵的主要方法,他命令皇族要亲自参加打马球。[2]其后,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六年(747年)钦定马球为军事体育。而在北宋初年,为统一南北,官府大力提倡水上练兵,许多运动在军事训练中得到发展,如赛龙舟、游泳、水上秋千等。太平兴国三年(977年)四月、雍熙四年(987年)四月、淳化三年(992年)三月都在汴京西郊金明池举行龙舟赛。而大多时候皇帝都会亲自到场,将官们纷纷全力投入训练水兵。由于提倡游泳,徽宗时的宦官杨晋戈还建有私人游泳池。水上秋千可称得上是跳水运动的前身。士兵通过秋千荡至最高处,然后腾空翻跳入水中,不熟水性者被拒之于门外。《东京梦华录》卷七记载了这样的场面:“有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监教,鼓笛相和。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技惊四座,士气顿然大振。”[3]
马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体育运动。在唐代,马球拔艺相当高,宫廷内外、官民之间都相当流行。唐代文人针对马球写下诸多绝妙诗句,仅《全唐诗》就收录有20首关于马球运动的诗文。诗文不仅描写了宫廷马球盛行的场面,对军队、文人侠士参与其中都有描写。如:王建《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描写的是唐王打马球的一些趣事,诗人杨巨源的《观打球诗》反映了唐朝三军将士闲时的马球比赛,韩愈的《张仆射击球诗》则是描写比赛场上惊心动魄的场面。虽然后来统治阶级对打马球不太重视,马球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落,但是大量成文的诗句对马球运动的传承还是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今天也才有了大量丰富详实的史料来研究马球运动发展的历程。
除上述几种传播方式之外,商贾的商贸往来,军队换防,明代以来大规模军垦、农垦移民,出家者云游四方,外国探险者探险活动等都对古代体育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上述几种方式对我国古代体育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推动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通过更为深入的考量我们还可以得知,一些深层的因素则给中国古代体育的传播带来消极的影响,这也使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远不及西方体育那样繁盛与兴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就已趋于成熟。文化形态过早成熟会导致社会对新事物缺少一种开拓精神,这也使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形成了封闭、静止和自我满足的结构形态,对传统显露出过分依恋的“自恋”社会心理定势,让开拓发展、创造精神退化。对此,有人这样评价到,中国人是在历史中找发展,西方人在发展中写历史。中国人对祖先的顶礼膜拜造就过分尊重传统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向后看的习惯。祖宗之传不可变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生活与实践,谨小慎微与不越雷池半步的思想控制了人们的个性发展,“谦退”、“韬晦”使社会缺乏推陈出新。我们很难想象,充满“竞技争斗”的体育在这样“循规蹈矩”大环境中能得以充分施展和传扬。
两汉以来,中国社会文化中儒学第一次登上了“显学”的地位。从此,孔子所倡导的思想成为中国政治“柔道之术”,并对中国历史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先秦时期、秦始皇时期和汉初的尚武风格从此变成地道的“重文轻武”。从某种意义讲,此后中原汉族社会将阳刚之气溶进了内在心理品质之中,构成一种精神上的人格尺度,民族精神层面在许多时候都没有表现出类似欧洲那种冒险的精神和乐天的体育态度。林语堂对此现象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即使我们单纯考虑身体现象,也可以明显看到几千年来文明生活影响的痕迹。中国人使自己适应了这种需要耐力、顽抗力、被动力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在艺术上,他们讲究精美而不讲究力度,其原因之一是中国人在体格上失去不少过去的活力,以致本能上变得圆滑起来;在哲学上,他们讲究合情合理,不讲究敢作敢为。他们已经失去一大部分征服和冒险的智力和体力,蔑视体育运动。”
虽然奥林匹克运动早在公元前776年就在古希腊诞生,但对创造了显世的“四大发明”的古代中国而言,却未举办过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竞技比赛。面对战争与和平、生存与发展,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一共举行了293届。“293届”绝不是希腊式神化数字,它是希腊人重视组织传播的史证,并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分化、瓦解来自被统治阶级的对抗与斗争,阻碍老百姓之间的思想行为沟通,因此尽可能避免民众聚集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体育竞技比赛所表现出的个性与竞争精神也是统治阶级不愿看到的。另一方面,中国长期以来保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无需他人过多的配合与协作,所以一直以来除了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以外,在大多数时候社会基层大众缺乏组织传播的观念。这一点对于古代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现代体育传播如此深入广泛,除去交通、通信等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有利因素以外,公平竞争、尺度客观、评价准确、规则统一、标准具体的完善竞赛制度,以及秒、米、公斤、得分数、难度尺度的统一制定,使胜负的裁判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保证公正、公平。从实践情况看来,这种“物理体育”有效地推动体育的发展。
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很多是“哲学”性质的体育。如气功、象棋、太极拳等都是以“治内”为本的养生哲学为指导,在力量、速度上的要求既不过大、也不过小,尽量保持机体“不损”,重在个体修行,避免直接竞争而伤和气。
在中庸、礼让、中正、平和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中国古代体育与西方古代体育在发展目标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异。中国人注重养身、防身,对体育的竞技追求远不及西方人,由于缺乏冒险和探索精神,其体育活动更多停留在“游戏”的范畴内,对体育比赛的结果抱有“差不多”的心理,所以对待规则的态度比较模糊。
古代体育起源于生产活动。阶级社会出现以后,统治阶级一方面将体育竞争作为统治工具而倍加重视,另一方面统治者又严格阻止民间体育活动自由选择开展方式和内容。同时,贵和尚中与严格的等级制度,造成不平等现象,使体育无法公平开展,公平的竞争被视为大逆不道,古代体育传播因此受到重重障碍。
人类古文明传播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如图1)
图1 古代文明传播的三阶段
虽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制度,促使中国古代文明“提速”。但是文字传播对读写人文化要求很高,因此只存在有知识者和政府官吏等范围不大的圈子,不利于大范围传播。1045年活字印刷术出现后,印刷传播加快了文明的进步,但是印刷传播成本高,不及口语传播那样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语言传播具有成本低、信息交流灵活等优点,但也有缺点,比如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不易记录,易产生歧义甚至出现信息丢失,国家地域越大越不利于口语传播。中国古代各民族受政治、地理因素影响,形成了多种迥异的民族风俗,并在语言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色,产生了数以千计的方言。这些不同方言在传播古代体育过程中,须将信息多次重复翻译、转换,费力地让各方在理解上达成一致,这大大增加了古代体育传播的环节,使传播常常局限于居住较近的部族之间。
[1] 史国生.春秋时期儒家的体育论理思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1,(2):54.
[2] 王俊奇.唐诗文中的马球[J].体育文化导刊,2002,(2):86.
[3] 卢竞荣.宋代的水上娱乐[J].体育文化导刊,200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