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2011-01-30 03:49张华平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效果教学内容

张华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处,河南郑州 450011)

一、引言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深进发展,我国正不断调整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促进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与发展、增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内众多高校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对双语教学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高校出现了盲目施行、盲目推广双语教学的现象,再加上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致使无法客观全面地评价高校双语教学效果。因此,构建科学可行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对推动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还未成体系。常用的做法是借鉴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即学校教管部门设计一份测评表,让学生参与测评,通过调查、汇总、整理,再通过简单平均或者主观赋予各指标权重的方法算出每个老师的综合得分,并以此作为双语教学效果的评判依据[1]。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是过于平均化或者主观化,且忽视了其它一些因素对双语教学的影响,不能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双语教学效果。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上述方法的弊端,开始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试图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再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获取指标数据,选用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估双语教学效果。较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有:朱礼龙 (2008)从双语教学的内涵出发,研究影响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构建了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 FUSSY-AHP评价模型对一所高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2]。邹艳和杨丹 (2010)提出了基于角色和场景的双语教学评价二维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构造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3]。桑庆兵 (2010)在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 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教学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所占的权重问题,并运用MATLAB进行仿真的实验结果验证该模型的智能性和有效性[4]。

上述研究对高校双语教学评价的深入探讨具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存在下列不足:一是主要借助于单语教学评价指标,未将教学评估的普遍原理与双语教学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致使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二是尽管能够得出某门课程双语教学的评价结论,但是没有了解并分析影响其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以致于不能为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提供参考意见。为此,本文结合高校双语教学的内涵,试图构建相对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河南省内 10所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有关资料为样本,借助 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本科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三、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双语教学,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国外大都采用“双语教育 (B ilingual Education)”的提法,如麦凯和西格恩(1985)认为双语教育是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体系,其中一种语言往往是学生的母语,但也不一定。托斯滕·休森 (1994)指出,双语教育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以上 (包括两种)教学语言的教学方法。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2000)的定义,双语教育是学校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知识性科目的教学模式。我国学者对双语教学的定义也各有说法,例如,于富增 (1999)认为双语教学是指运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并将它们同时用于学科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李红兵 (2002)认为,双语教学是对高校的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原版教材、并运用外语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贺祖斌(2004)的观点,双语教学是指运用两种语言 (英语和汉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专业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等。金丽丽 (2010)将双语教学定义为“运用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进行学科专业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培养既熟悉外语又精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综上,本文认为“双语教学 (B ilingual Teaching)”是指运用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即在用汉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英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促使学生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水平的双重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一般只是用外语讲授语言类学科,并不包含非语言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双语教学”则强调用外语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在获取非语言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外语技能。“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指老师用外语讲授课程,更注重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知识的互动和交流。

(二)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

关于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国外学者柯林·贝克 (1993)认为教师能力、教师态度、学生特征、教学方法、教材、学校性质、社会环境等都是影响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基于兰伯特 (2000)的观点,态度与性向是双语教学中两个独立的因素。国内学者盖兴之(1997)指出,学生的年龄、动机、语言能力、学生家庭的态度等因素会对双语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王嘉毅(2005)认为,生理因素、语言环境、认知发展和个体差异是影响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武敬杰 (2008)则认为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水平、学生的外语水平、教学方法、教材、语言环境等。郭红想、叶敦范 (2010)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归纳为科学的定位、合格的师资、优秀的教材及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证明,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基于自身教学实践和文献研究,本文认为,高校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学效果的各种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教学态度、教学技能及知识能力等方面。②学生素质。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③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必须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既要满足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又要涵盖最新的科研成果,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④教学环境。作为双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不仅仅是指物质环境,更强调心理环境 (软环境),它是双语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⑤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检验双语教学的重要标准,客观地反映教师本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知识获取等基本情况。

四、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一)指标体系

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是全面、客观评价高校双语教学的重要前提。本文依据全面性、激励性、主体性、指导性及发展性等原则,从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效果等方面设置高校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如图 4-1所示。

图 4-1 高校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模型

因子分析法 (Facto r AnalysisM ethod)是用少量的综合指标(称为主因子)代替多个原始指标,所得的主因子为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设有 k个观测变量,x1,x2…,xk,将这些变量进行标准化,使得标准化后的变量的均值为 0,方差为 1。记原公共因子变量为 f1,f2…,fm,经标准化后的公共因子为 F1,F2,…,Fm(m

(三)实证分析

经过调研发现,河南省内多数本科高校开展了《管理学》(部分学校称作《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活动。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效果等方面设置题项,对河南省内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 10所本科院校的《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活动开展问卷调查,获取指标数据利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1)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如表 4-1所示,KMO值为 0.814,大于 0.7,满足因子分析要求。同时,Bartlett球体检验的卡方统计值概率是 0.000,小于 1%,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宜做因子分析。

表4-1 KMO值和球度检验

(2)提出 4个公因子

借助于 SPSS软件进行分析,求解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并按特征值大于 1的标准提取公因子。由表 4-2及图 4-2可知,大于 1的特征值有 4个,这 4个特征值的贡献率是 92.387%,大于 85%要求,表明提取 4个公因子是可行的。

表 4-2 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图 4-2 碎石图

(3)因子旋转及因子解释

为了使每个因子在不同原始变量上的载荷有明显的差别,便于解释因子,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见表 4-3。

表 4-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中,按照绝对值大于 0.6的标准筛选对应于每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后的变量来构造各主成分表达式。由表 4-3可见,第一公因子在指标Q1、Q2、Q3、Q4、Q5、Q6、Q7有较大的荷载,说明这 7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将此命名为“师生素质因子”,反映教师和学生在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方面内容;第二公因子在指标Q8、Q9、Q10等上有较大的荷载,将此命名为“教学内容因子”,反映教材选定、教学容量及新颖程度方面内容;第三个公因子在指标 Q 11、Q12、Q13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将它命名为“教学环境因子”,反映学习主动性、学术交流氛围等内容;第四个公因子在指标Q14、Q15、Q16上有较大的荷载,将此命名为“教学效果因子”,反映学生知识获取、思维创造等内容。

(4)主因子排序及综合得分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乘积,计算各因子得分,并以旋转后各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比重作为各因子的权重构造因子综合模型,F=37.549/92.387×F1+28.173/92.387×F2 +14.003/92.387×F3+12.662/92.387×F4,得到被调研的 10所高校《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 4-4所示。

表 4-4 主因子及总因子得分情况

从表 4-4中可以看出,被调研的 10所高校之间《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情况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高校 10、高校 6、高校 2和高校 5的综合得分比较高,表明这些高校《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高;而高校 3、高校 1和高校 7等综合得分比较低,反映出这些高校《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欠佳。究其原因,高校 10、高校 6、高校2和高校 5在师生素质因子与教学内容因子上的得分比较高,而高校 3、高校 1、高校 7在师生素质因子与教学内容因子上的得分比较低,由此可以说明:师生素质和教学内容对《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五、结论

科学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检测、教学问题的诊断,促使高校双语教学在探索中不断进步。由于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的规律和发展特点,不能运用常规的教学评价机制“机械地”来评价双语教学质量。本文结合高校双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设计相对全面、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并通过河南省内 10所本科高校《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活动的实际调研资料进行验证,实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此外,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了影响高校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高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素质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双语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除懂专业、通外语外,还应有着开阔的视野、严谨的教学态度。为此,高校应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快双语师资培养步伐,必要时可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强化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②学生素质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内在要求。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高。为了保证双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高校应强化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基础,尤其是重视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优化课程设置,将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贯穿于学生整个在校学习期间,以便学生更好地参与双语教学活动,提高对双语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③教学内容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高校应根据双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注重语言信息和学科知识信息的相互融合,选用既涵盖专业最新观念和实践理论又适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良好效果。

[1]方明,洪荭.财会类本科专业双语教学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7).

[2]朱礼龙.基于 Fuzzy-AHP的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8,(3).

[3]邹艳,杨丹.基于角色和场景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研究[J].科技文汇,2010,(4).

[4]桑庆兵.基于神经网络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效果教学内容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