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义伟
转型发展需要关注新问题
文/王义伟
按常住人口和去年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杭州人均GDP为10103美元,处于世界银行划定的中等收入组(3946-12195 美元)偏上水平,正逐渐接近高收入组(12196美元以上)的下限,已步入城市发展的关键期。在全国城市中,杭州经济总量排名不变,但增幅排名相对靠后。2010年杭州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仅低于广州)、副省级城市第三(低于广州、深圳)、全国大中城市第八(低于四个直辖市、广州、深圳、苏州)。但杭州的GDP增幅既低于标兵(重庆、天津、广州、苏州等),也低于追兵(无锡、青岛、武汉、成都等),经济总量与标兵差距拉大,与追兵差距缩小。
从三大需求拉动作用看,消费需求拉动作用稳中有升,“十一五”时期杭州消费需求贡献率39.4%,明显高于“十五”时期的贡献率(25.1%);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十一五”时期杭州投资需求贡献率仍达46.1%,且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长主要来自于房地产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领域(从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看,房地产投资从2005年的32.1%提高到2010年的36.1%);净出口拉动作用趋于减弱,“十一五”时期杭州净出口需求贡献率14.5%,比“十五”时期下降13.4个百分点,2010年杭州出口在低基数基础上增长,这种增长是恢复性的,虽然净出口规模高于2009年,但仍低于2008年水平。
从产业发展看,杭州工业创新驱动力增强,“十一五”时期杭州新产品产值率提高了14.56个百分点;从创新投入看,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90.35亿元(普查数据),是2000年的15.3倍,年均增长35.4%;目前杭州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600家,公开专利8224件、发明专利4320件。杭州在通讯技术、物联网、软件信息、电子商务、集成电路、数字娱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LED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形成了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航天航空配套件等特色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以太阳能电池为核心产品的较完整产业链。同时,杭州服务业呈现明显的投资驱动特征,“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投资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从2005年的65.1%提高到2010年的73.9%,年均提高1.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44.2%提高到2010年的48.7%。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金融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支柱产业取得新突破。
但是,目前杭州面临三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对推动经济转型产生不利影响。一是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010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为19.1%,低于南京(22.8%)、无锡(22.8%)、深圳(22.4%)、宁波(19.7%)等城市。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仍然不足,与深圳、苏州、无锡等城市差距较大。二是服务业优先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问题。杭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世界发达城市在相同发展阶段状况差距较大,也落后于国内先进城市,服务业发展受制于现行税收制度、市场机制不健全的影响。三是投资后劲不足问题。2010年杭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3.1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列第16位,与杭州经济总量(名列大中城市第8位)不匹配,经济总量位于杭州之后的无锡(2985.7亿元)、青岛(3022.5)、成都(4255.4)、武汉(3753.2)、大连(4047.9)、沈阳(5007.4)、南京(3306.0)投资总量均高于杭州。而投资总量不足主要是工业投入不足,2010年杭州完成工业投资611.55亿元,仅为无锡、青岛的50%。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多措并举增强内需动力,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特别是抓住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机遇,加大物联网、文创产业等十大产业领域投资,加快提升产业层次,着力摆脱低研发投入、低附加值出口、低市场控制力的路径依赖;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大江东、省科创基地等大平台和新城综合体建设。抓住杭州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加快打造服务业集聚区。
杭州市信息中心)